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活,到底是适应什么?

导读:对于还未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新生来说,对大学充满期待,往往会想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然而作为走出来的我有些事情不得不提醒大家,大学生活并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完美。

对于还未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新生来说,对大学充满期待,往往会想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确实,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这个美好的字眼,令无数在高考中失利的青年向往不已;大学生们,这些时代的骄子、社会的宠儿,令无数大学门外的青年羡慕不已。然而大学生活是现实生活,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体。从中学跨进来的时代骄子们,大学生活的开始,既标志着梦想的实现,又意味着未来希望与奋斗的开始。要使自己在大学这个伊甸园里成才,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就得正确认识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1、学习是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内容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沃土与摇篮。大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独立的生活环境,深广的学习内容,浓厚的学术氛围,纷繁的校园文化,自由的课余时间,丰富的闲暇活动,等等,但学习仍是大学校园生活的基本内容。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更具广阔性、深刻性、探索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和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

首先,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在大学,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教师的讲解起引路作用,提供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更多的内容需要通过自学来掌握。因此,在大学里学习强调独立地自学,要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参考资料,根据一定的知识结构,自己缺什么就重点攻什么。

其次,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必须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科学地掌握时间,不能平时无所事事,考试来临时突击,开夜车,那是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投入精力,根据难易程度调配时间和精力。同时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大厦。

再次,提高学习的探索性。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掌握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可能性。总之,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获得其他环境不能提供和满足的知识;通过学习,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2、大学生活中仍然充满竞争

每一位大学新生,都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体会到中学竞争的激烈。但进了大学,并不意味着竞争的结束,大学生活仍然充满着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比中学更激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并轨制的实行,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统招 统分”,推行“双向选择”,每个人从跨进大学的那一天起,就要面对新的竞争对手,要在竞争中去选择自己未来的理想单位和发展方向。因此,进了大学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并不就是拿了铁饭碗,仍需要作好思想准备迎接竞争。值得注意的是,要正确对待竞争的结果,将竞争的结果看成是一种激励自己的动力,而不是障碍或负担,避免产生嫉妒、骄傲心理、。

3、集体化是大学生活的显著特点

对于大多数的大学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意味着依赖性生活的结束,标志着集体生活、独立生活的开始。在大学这个新的集体环境中,每个人需要培养自己的集体观念,树立集体的意识,思考在集体中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怎样在集体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集体生活的习惯。每个人都应清楚地知道,进入大学集体生活,并不能完全按自己原有的特点与习惯生活,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必须考虑别人的特点、集体的特点,大学集体最基本的形式是班集体和宿舍集体。班集体是大学生群体的一种正式的组织形式。宿舍集体是具体反映一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特点的小集体,这就需要宿舍集体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营造融洽的生活氛围,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别人休息时不大声喧哗,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及宿舍的清洁卫生,不开过分的玩笑,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不能遵守和维护集体生活的利益与特点,那么就会感到难以适应,精神不愉快。从现实来看,大学新生对宿舍集体的适应比班集体好,对宿舍比班级人际关系评价好。

4、注重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发展创造动力

与中学相比,大学里学习成绩已不再是衡量优势的惟一标准。大学生活中,学习固然是生活的主旋律,但在完成自己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需要大学生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努力提高和发展能力,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等。追求个性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提出的要求,也是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里,除上课时间外,有很多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学习、娱乐、社交、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活动,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利用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进行活动,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减少空虚无聊感,还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交往,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发挥才干,开发潜能,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因此,步入大学的新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还要通过各种活动来锻炼自己,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锻炼,做到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为将来的事业成功打下基础。如果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自己发展的标准,那么面对需要自己安排的大量时间,会不知所措,产生不适应感。

5、非理想化是大学校园的现实

大学,作为人才成长的舞台,一般情况下,培养人才的条件诸如教学科研实力、基本建设投资、教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文化建设与氛围等方面都有着中学与之无法相比的优势。但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教育投资有限,大学条件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物质设施方面,与我们同学心目中的大学是有差距的。如宿舍的拥挤,食堂就餐有待改善,阅览室、教室满足不了需求,等等。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就是事实。更为严重的还面临着精神生活的困惑,业余生活贫乏,文化生活开展得不够,缺乏应有的文化生活场所。人际关系的复杂,师生关系的疏离等,这也是事实。我们每位大学新生必须认识与接受“大学”的这些现实,克服幻想,以求适应。

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其实,大学是一个可以让人成虫又可以让人成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怎样把握了,你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一切,没人再去唠叨着让你去看书学习。要想为以后的路做点准备,那你得在大学里好好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认真的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你的将来绝对有好处。当然除此之外,你还要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总之,一定要加油哦!

现在下载,直接送5元红包,可提现到微信或者支付宝

每到开学季,新生既期待又惆怅。期待的是新学期新挑战,可以看见新同学、新老师。惆怅的是,又得重新适应新的生活了。尤其是大一新生,大学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老师、同学是陌生的,环境也是陌生的。而且大学一般都是在外地,除了要适应人际关系,还需要适应当地的生活。那么,大学开学后,大一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以下6点可以帮到你。

刚到一个新的学校,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由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要加速熟悉的进程,就需要主动熟悉校园。大学的课程没有高中那么多,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好好转一转。很多大学都是比较大的,刚开始不少学生会迷路。但是如果我们尽快熟悉校园了,迷路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2. 热情地跟老师、同学沟通

在跟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一个人热情的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个人特别的亲近,容易相处。所以我们想尽快跟老师同学熟悉,就要热情的跟老师,同学沟通,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热情的打招呼。这样不熟悉的老师就慢慢熟悉了,跟同学的关系也亲近了。

在大学当中,舍友是跟我们距离最近的人。我们一定要跟舍友搞好关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舍友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尊重舍友,尊重是相互的,我们想要获得舍友的尊重,就需要先尊重舍友。其次,要替舍友保守秘密。再次,不搞小团体,不拉帮结派。最后,维护宿舍的共同卫生。

4. 主动参加老乡会跟班级活动

大学一般都是在外地,对于在本省上大学的学生来说,一个城市的就算是老乡。对于在外省上大学的学生来说,一个省份的学生就算是老乡。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外地上大学,同学们要积极参加老乡会,在老乡会当中跟老乡畅聊,以解思乡之情。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尽快熟悉班级同学。

升入大学后,学校会要求学生住校,对于从来没有在宿舍生活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高中的时候,家长跟老师已经替学生安排好了一切,学生只需要好好学习就行,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所以,大一新生一定要提高独立能力,自己把自己照顾好。

6. 加入社团跟学生会

大学当中有很多的社团跟学生会。每年开学之后,社团跟学生会会进行纳新活动。大一新生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社团跟学生会加入,加入之后,同学们不要只是留个名字,学生会跟社团组织的活动,同学们要积极参加。这样不仅可以结交新的朋友,而且能锻炼自己,开阔视野,增长见闻。

老师有话说:大学生活是美好而难忘的,尤其是大一生活。大一的时候,新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的。大一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时间过的非常慢,大二大三的时候,就感觉时间过的很快。所以,大一开学之后,同学们要主动熟悉校园,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课余时间是比较多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很容易虚度光阴。进入大学后,大一新生怎样做可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相关内容

  导语: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进校后非常重要的一堂课,也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为以后的日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入学教育,指导学生如何更好更快的融入全新的大学生活,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也为他们更好的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大学新生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准确地说,他们还只是个准大学生,犹如高考以后放了个暑假的高中生,仅仅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才改变了他们是中学生的身份。当他们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不适应”现象在新生中普遍存在。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在入学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离开生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一切事物都需要自行处理和解决。在中学阶段,教师、学生、家长把大学描绘成一幅美好的画卷和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当进入大学以后,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和理想中的大学有差距,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学校所在地的气候,饮食习惯,产生想家情绪;有些在新的集体中,找不到感觉,感觉不到快乐,产生失落感;有些远离父母,离开老友,没有交到新朋友,产生恋家、恋旧情绪。这是因为大学的学习没有高中时紧张,空闲时间较多,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大量时间被浪费,有的学生甚至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打游戏,以至于荒废学业。

  中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明确而坚定,行动明确而又有方向,精神紧张但却充实。但对初来乍到的大学,对学校的环境、规则和运作都不熟悉,没有自己固定的教室和座位,甚至连自己该去上课的教学楼都找不到。来到大学后,随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逐渐与理想产生差别,学习兴趣缺失,主动性变差,便出现迟到早退,逃课等厌学现象。

  新生报到时,大多由父母亲戚组成的亲友团送到学校,帮助办理入学手续,寝室等安排妥当。当学生真正一个人面临集体生活时,有些学生出现生活能力差,个人主义,不会理财,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大学新生大多是来自不同的中学、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背景,甚至不同的地方语言,风俗习惯,在大学这一新的环境里,不少同学感到有心里话需要倾诉、需要交流,但同时又发现打不开倾诉的群体,特别是相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来说,更是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

  新生进入大学,未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角色转变不及时,心理问题随之产生。那些来自各个中学的佼佼者们,在大学的这个新集体中,突然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种在中学阶段出人头地、众星捧月的感觉没有了,便会产生一种自卑和惶惑的情绪,继而产生一种恋旧的情感,特别留恋起中学阶段的那种美好的时光和体验;那些不能走出高考失利阴影的学生,便产生不平衡或退学的念头;新生角色转变需要时间过程;新生中的单亲现象、攀比现象也会使学生心理失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入学教育阶段虽然时间不长,教育的内容也很有限,但对学生来说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仅就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就可以开设出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特色、地位作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培养方式和就业前景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教学方法、考核制度和学习要求,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科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立志,要有理想,向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未来。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任何一个人只要认准目标,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专家的。如果学生只是一门心思地学,学到最后什么也都没有。要学生明白,要围绕目标去读书,围绕着目标去思考,围绕目标去交友,围绕目标去旅游,围绕目标去实践。

  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要包括: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的;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大学生本人。大学生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同时参与各种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加强能力培养,力争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大学习特点;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统筹时间;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资料,对自己的资源进行更新。

  新生入学伊始,就要进行法律与校规校纪教育,从全方面严格要求,辅导员要提醒学生,道德是告诉你要做什么,法律、规章制度是警示你不能做什么,辅导员要结合以往的事例,反复讲,讲透彻,如《学生手册》中“学生管理规定”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哪些是他们不可以做的,并在思维意识上建立起遵守法纪校纪的自觉性。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及压力越来越多,由心理失衡而引发的惨剧更令人触目惊心。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25%—30%的在校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新生刚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生活方式,这些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诸多不便,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上的失衡,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相关内容】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