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c固态硬盘怎么设置速度最快用ssd加速

《SSD基础知识及一些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SD基础知识及一些技术(4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SSD基础知识及一些技术解析基础知识及一些技术解析 Prepared by : chencanwen目录目录 SSD定义及组成定义及组成 SSD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SSD分类分类 SSD与与HDD优劣比较优劣比较 SSD性能参数及一些技术解析性能参数及一些技术解析 SSD产品测试介绍产品测试介绍SSD定义及组成定义及组成 SSD(Solid State Disk )俗称固态硬盘,相对原来主轴旋转,并无机械部分,所以被人称为固态硬盘。 SSD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组成,存儲單元負責存儲資料,控制單元負責讀取、寫入資料。简单的说就是存储芯片通过阵列制成的硬盘(基本都

Control)196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1979年,IBM发明薄膜磁头,为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80年代末期,IBM

6、发明了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使得盘片的存储密度 比以往20MB每英寸提高了数十倍 1991年,IBM生产的3.5英寸的硬盘使用了MR磁头,使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 从此 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 1999年9月7日,Maxtor宣布了首块单碟容量高达10.2GB的ATA硬盘,把硬盘的容量 引入了一个新里程碑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2000年3月16日,IBM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HDDHDD发展历程发展历程SSD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Sun StorageTek公司就開發了第一個固

7、態硬碟。由於價格昂貴、性能不穩定,使它來去匆匆。 1989年,出現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碟,不過由於其價格過於高昂因,在當時只限應用於非常特別的市場比如軍用市場。當時1M大小的快閃記憶體換算下來的價格達到了3500$! 2005年5月,三星首款基於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的固態硬碟搶先出貨

8、用范围较窄。它仿效传统硬盘的设计、可被绝大部分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可分为SSD存储器和SSD存储器阵列两种。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它的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它需要独立供电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SSDSSD的分类的分类 基于闪存的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通常所说的SSD。它的外观有多种,例如:笔记本硬盘(2.5)、微硬盘(1.8)、优盘等样式。这种SSD固态存储器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适合于个人用户使用。 单层单

Cell)每个单元是2bit容量大、成本低,速度慢MLC存储单元中存放的资料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出错的几率会增加,必须进行错误修正,性能大幅落后于结构简单的SLC闪存复写次数次为了保证MLC的寿命,控制芯片都校验和智能磨损平衡技术算法,使得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次数可以平均分摊,达到100万小时故障间隔时间(MTBF)。Nand FlashNand FlashSLC &

11、Access Time)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的时间。平均访问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传输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盘的数据传输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亦称持续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反映了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SSD与与HDD性能性能比较比较SLC,MLC,HDD的性能比较的性能比较其中HDD为1.8英寸, SSD即是采用多个闪存芯片的并发读写来提供更好的性能.18SSD,HDD功耗比较功耗比较SSD与HDD其

vertical冲击ms180G/1ms噪声0Idle: 2.5 Seek:2.9SSD在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强烈的抗震动和冲击的特性,使得SSD成为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等、

13、 导航设备等数据存储的首选 SSD,HDD功耗比较功耗比较 启动快启动快 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读取延迟小读取延迟小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 碎片不影响读取时间碎片不影响读取时间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写入速度快写入速度快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无噪音无噪音 发热量较低发热量较低SSD总结总结 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不会发生机械故障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省电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工作温度范围更大 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

14、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e.g: RunCore军工级产品温度为-55135)。 体积小重量轻体积小重量轻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SSD总结总结 成本高成本高 每单位容量价格是传统硬盘的510倍(基于闪存),甚至200300倍(基于DRAM)。 容量低容量低 目前固态硬盘最大容量远低于传统硬盘。(美国公司Foremay推出了EC188M系列固态硬盘2TB。)传统硬盘的容量仍在迅速增长,据称IBM已测试过4TB的传统硬盘。 易受外界影响易受外界影响

15、 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屏蔽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SSD总结总结写入寿命有限写入寿命有限 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达100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特制的文件系统或者固件可以分担写入的位置,使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达到20年以上。数据难以恢复数据难以恢复 数据损坏后难以恢复。一旦在硬件上发生损坏,如果是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通过数据恢复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是如果是固态存储,一但芯片发生

16、损坏,要想在碎成几瓣或者被电流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当然这种不足也是可以牺牲存储空间来弥补的,主要用RAID 1来实现的备份,和传统的存储的备份原理相同。由于目前SSD的成本较高,采用这种方式备份还是价格不菲。SSD总结总结影响影响SSD系统性能因素系统性能因素 1、控制器性能、控制器性能 2、闪存性能、闪存性能 (MLC,SLC) 3、通道数量、通道数量 4、接口、接口 5、其他、其他 (PCB(工艺、层数工艺、层数layer)、辅料、辅料(磁珠、电源(磁珠、电源IC等等 )SSD是以是以1 page写入,而擦除则是以写入,而擦除则是以block为最小单位。所以全新的为最小

17、单位。所以全新的SSD因为数据顺序写入,能达到最佳性能。而使用过的因为数据顺序写入,能达到最佳性能。而使用过的SSD则将新数据写则将新数据写入空白区域,当删除数据并没有删除,只是原始数据被标注无效,当需擦入空白区域,当删除数据并没有删除,只是原始数据被标注无效,当需擦除数据时,以除数据时,以NAND数据块数据块(block)为单位进行擦除。为单位进行擦除。影响影响SSD系统性能因素系统性能因素 27写入放大 Write Amplification闪存写入数据量主控写入数据量写入放大倍数因闪存读写特性决定,在写入数据前必须对闪存存储单元先进行擦除后方可改写。该特性使得产品使用寿命受到较多影响,同

18、时也增加了无谓数据写入量。理论上说,写入放大倍数为1最适合。影响影响SSD系统性能因素系统性能因素 1. 垃圾回收(GC) Garbage collection -这个比较特殊的算法用来整理,移动,合并,删除闪存块来提升效率,减少写入放大。2. 预留空间(OP) Over-provisioning - 这块取用一般被用来做优化,包括磨损均衡,GC,Trim和坏块映射。(7.37%)3. TRIM 开启后可以减少写入放大一个ATA指令,由操作系统发送给SSD主控,告诉主控哪些数据是无效的并且可以不用做垃圾回收操作。Trim命令需要SSD的支持,windows7.4. 可用容量 减少写入放大,好。

19、(可用空间越大,写入放大越低) SSD控制器会使用所有的可用空间做垃圾回收和磨损均衡。保证一定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SSD效率,减少写入放大。(前提是支持Trim)5. 安全擦除 Secure Erase 减少写入放大,好 清除所有用户数据和相关元数据,让SSD重置到初始性能。影响影响SSD系统性能因素系统性能因素 6. 静动数据分离 Separating Static and Dynamic Data 减少写入放大,好 分组常改写和不常改写的数据。7. 持续写入 Sequential writes 减少写入放大,好 理论上来说,持续写入的写入放大为1,但是某些因素还是会影响这个数值。8. 随机写

20、入 Random writes 提高写入放大,不好 随机写入会写入很多非连续的LBA,当全盘颗粒都被写过后,GC功能就将被启用,速度就会受到影响,之后的写入放大就会达到SSD主控制器的最大倍数。大量的随机小文件的写入是“闪存杀手”。9. 磨损平衡(WL) Wear Leveling 直接提高写入放大,不好确保闪存的每个块被写入的次数相等的一种机制。影响影响SSD系统性能因素系统性能因素 30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一旦SSD的所有块都已经写入了一次,SSD主控制器将会初始化那些包含无效数据的块。(陈旧数据,这些块里的数据已经被更新的数据替换,已经无效了,没了LBA地址)

21、,现在他们正在等待被删除,以便新的数据可以写入其中,如何优化并整理这些个等待被删除的无效数据,这个算法被称为垃圾收集(GC).31Trim功能与工作原理 当LBA被操作系统更新后,只有随着之后的每次数据写入(其实等于覆盖),SSD主控制器才知道这个地址原来早已经失效了。(之前认为每个数据都是有效的)在Win7里,由于Trim的引入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某些文件被删除或者格式化了整个分区,操作系统把Trim指令和在操作中更新的LBA一起发给SSD主控制器(其中包含了无效数据地址),这样在之后的GC操作中,无效数据就能被清空了,减少了写入放大同时也提升了性能。

22、命令需要SSD的支持,某些老型号的SSD可以靠刷新固件得到Trim支持(G2,barefoot,YK40),或者用一些独特的工具(barefoot wiper)提取出系统里所有无效的LBA告诉SSD主控并清除。2. Trim命令之后,速度并不一定是立马就能提升的,因为Trim后的干净空间可能随机的包含在每个块里,只有等着多次的copy block操作和主控的GC操作才能明显感觉到速度的提升。3. 就算操作系统,驱动,SSD主控固件都满足Trim命令了,也不代表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能工作,比如RAID阵列和数据库(至少到目前为止)。 预留空间预留空间 Over-provisioning 预留空间一般

23、是指用户不可操作的容量,为实际物理闪存容量减去用户可用容量。这块取用一般被用来做优化,包括磨损均衡,GC,Trim和坏块映射。 损耗均衡算法损耗均衡算法 Wear Leveling Wear Leveling就是采用一种基于页的文件存储算法,闪存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当固态硬盘收到数据写入请求时,并不会循规蹈矩的按顺序进行写入,而是找到最少写入的单元写入。因而,在为写入数据动态分配物理块时,会根据各块的使用情况不同分配相应的优先级,从而均衡整个存储器各单元的使用寿命。SSD多通道并发技术多通道并发技术由于目前Nand Flash的数据总线为8bit,最大能提供25MB/s的读速度和3MB/s的写速度,显然SSD如果提供此速度是用户无法接受的,目前SSD控制器普遍采用多个通道同时并行操作多片Flash,类似RAID0,这样读写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纠错管理与映射机

    关注技术领域的头条文章

    聚合全网技术文章,根据你的阅读喜好进行个性推荐

自从年初在美国CES大展上,NETGEAR R6300做为搭载新一代802.11ac无线标准的千兆双频无线路由器首次亮相以来,这款新品的动向就备受大家关注。这款无线路由可用于高清视频的无线传输、播放,更有拓展兼容下代最新无线产品的能力,还可通过NETGEAR GENIE APP应用在iPhone、iPad和Android设备上对无线路由进行配置调整。时尚的外形、强劲的硬件配置、丰富的功能,便捷的应用,无不吸引着追求飞速传输用户的眼球。那么这款无线路由器的实际性能究竟如何呢?中关村在线网络设备频道马上为大家开启亚太地区,迄今为止业内首款推出的千兆无线路由首测项目,请随我们一同对它进行考验吧。

配备新一代802.11ac无线标准芯片

WiFi芯片,采用128MB内存和128MB的FLASH内存,配置高端堪比企业级产品。可提供在2.4GHz和5GHz双频段上的无线传输。在2.4GHz频段下它的理论速度能达到450Mbps,在5GHz频段下它的理论速度更能达到1300Mbps,而R6300支持双频段同时工作,这样它的最高理论无线传输速率可达1750Mbps(450Mbps+1300Mbps),比目前的802.11n路由器快三倍有余。

NETGEAR R6300无线路由器采用立式设计,机身以卓雅黑色为主基调,在底部有黄色横条作为陪衬,造型简约。NETGEAR Logo位于正面中央,当电源开启后,会发出时尚的白色光芒,凸显高端科技格调。它边缘精致考究,高贵典雅。

4个LED指示灯(左)和无线开关、WPS加密按键(右)

在正面底部,有4个LED指示灯显示路由器运行状态,从左到右依次指示电源、网络、无线和USB连接等状态。在正面右侧有无线开关和WPS加密的小图标,提示用户在机身右侧对应位置上有它们的功能按键,可供使用。右侧还有一个USB端口。在机身后面,从左向右还有1个USB端口、4个LAN口、1个WAN口、1个Reset键、电源开关和电源接口。其中4个LAN口和1个WAN口都支持10/100/1000Mbps的千兆有线传输,可轻松保证广域网或局域网的流畅快速共享。

机身后面各接口(左)和右侧还有一个USB端口(右)

NETGEAR R6300的2个USB端口,都可进行易共享(ReadySHARE)功能,如可外接U盘,无需任何设置即可从手机或电脑直接访问;也可外接USB打印机,通过简单的界面管理,即可实现多台电脑同享一台打印机,非常方便。R6300用颜色区分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端口,可避免误插情况发生。独立的电源开关,可以节能环保。而直立式底架则方便用户移动,占用更小的使用面积。

底座下面有铭牌(左)和配件(右)

Netgear R6300无线路由器支持IPv6技术,向下兼容802.11a/b/g/n等无线终端设备,提供与传统无线设备的最佳互用性,兼容性出色。

NETGEAR R6300采用6根内置天线,应用网件创新的智能高增益技术,提供极致的无线覆盖范围,适合别墅等大户型的无线覆盖需求,并发双频技术,提供最为优质的带宽从而避免干扰,同时,采用了低电磁辐射设计,保障家人健康安全。此款产品拥有企业级加密(WPA/WPA2-PSK/WEP)防蹭网,双防火墙保护(SPI/NAT)防攻击。

R6300不需要CD盘安装,只要通过简单的浏览器设置,个人电脑、苹果电脑、智能手机和iPad等就可以访问它的无线网络了,轻松方便。

将设备LAN口与计算机相连,在浏览器中键入192.168.1.1,通过键入账号admin,密码password,便可登陆其Web配置界面,对用户所需要的路由器配置进行输入调整。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设备自身所提供的设置向导,就能使用户对路由器进行必要的设定,让其方便的为自己提供服务。

R6300上的2个USB端口都可做易共享USB存储的连接端口,令用户搭建方便的域内网络存储功能,该功能即插即用,任意移动存储插于USB接口中,在主配置界面里会看到ReadySHARE这个选项(如红框内所示),打开里面就会看到移动存储里的内容,很方便吧。用户也可在“基本”配置中的“ReadySHARE”里,或“高级”选项里的“存储组件”界面中,进行ReadySHARE的相关配置。


“基本”中ReadySHARE界面(左)和“高级”“存储组件”的USB存储(右)

R6300上的USB端口也支持网络打印机功能,轻松实现域内打印,节省成本的功能。将普通的USB打印机链接到USB接口上,通过网件的USB管理查找到端口,然后在PC安装打印机的程序就可以使用打印机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网件R6300专为初级用户设计了快速设置向导功能,让用户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无线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非常的便利,全程实际只需20秒。

如果想进一步的提升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加强无线网络的安全系数的话,用户还可选择“高级”界面进行配置。

在“高级”界面,网件R6300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功能选择,可供选择在细节上进行配置,一起来看下吧。

在“安装”界面中的“无线设置”里,用户可对无线频道、传输速度、安全加密等进行设置。

R6300还提供QoS功能,让用户有效针对带宽进行随心分配,帮助用户调配使用量。

在网络安全方面,网件R6300也提供了多种安全选择,非常丰富。其中在“高级——安全”中,“服务限制”、“站点限制”、“时间安排”和“家长控制”等都是很有亮点的功能,让用户对网络内容进行控制调节,来适合各年龄层的网络应用。

“安全”界面中的“时间安排”(左)和“站点限制”(右)

除了以上的功能之外,R6300还支持无线桥接、无线中继、流量控制和远程管理等功能,用户可在“高级设置”中对它们进行设置。

“无线中继器”(左)和“流量控制”(右)

如何R6300的功能丰富实用吧,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R6300的无线信号表现是否给力?

作为一款搭载802.11ac芯片的双频无线路由器,网件R6300在双频段上的无线信号表现如何呢?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实际测试吧。

测试方法:我们将在ZOL 8层的办公区,通过WirelessMon专业版软件,实际测试网件R6300无线覆盖的信号强度及无线穿墙能力。

首先来介绍一下测试环境:

实测环境(ZOL办公区)示意图

A点是网件R6300的放置点;B点为第一个测试点,距离A点35m左右,与A点间无阻隔;C点为第二个测试点,距离A点10m左右,与A点间有普通墙体阻隔;D点为第三个测试点,距离A点10m左右,与A点间有铁门和承重墙阻隔。

2.4GHz频段B点无线信号强度为64%(左)和5GHz频段B点强度为44%(右)
5GHz频段C点无线信号强度为54%
2.4GHz频段D点无线信号强度为51%(左)和5GHz频段D点强度为32%(右)

通过实际测试我们可以看到,网件R6300在2.4GHz频段表现出强劲的穿墙覆盖能力,无线网络完全覆盖了整个测试环境,即使在C和D这两个测试点(均与A点间有墙体阻隔),信号强度也达到了85%和51%,无线信号给力。而在5GHz频段上的信号实测中,无线信号表现出穿透性弱、容易衰减的现象,但对于SOHO和家庭用户来说,这样的信号覆盖依旧可以轻松满足日常的无线网络需求。因此建议在家用情况下,如果穿墙较少,还是使用5GHz进行无线传输最好,因为在该频段上无线信号可承载更大的数据传输。如果穿墙较多,建议使用2.4GHz频段,信号穿墙能力更好。

R6300无线传输测试平台及方法

虽然目前802.11ac的无线网卡在国内并未上市,但R6300支持802.11ac下的无线桥接模式,因此网件送测了2台R6300,我们可以通过测试它们的无线桥接性能来反映R6300在802.11ac下的无线传输性能。

通过无线桥接展示R6300在802.11ac下的无线传输性能

客户端:在客户端安装Performance Endpoint和Chariot Console(控制台)。将一台R6300无线路由器的LAN口与客户端通过网线连接,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并设置无线网卡的IP地址为:192.168.1.4。

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安装Performance Endpoint和Chariot Console(控制台)。将另一台无线路由器的LAN口与服务器端通过网线连接,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并设置服务端IP地址为:192.168.1.3。

运行服务器端的Chariot Console控制台,依次建立点对点的测试项目,并选择High Performance Throughput脚本。我们只建立一个测试进程,测试时间设置为1分钟。

因为R6300在5GHz频段上的最大速度为1300Mbps,究竟能否达到该理论值是我们的考察重点,所以此次测试我们只进行两台R6300在5GHz频段上的测试,并制定了如下的测试项目:

1、单pair下载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无线网络上有1个用户的情况。

2、单pair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1个用户情况。

3、单pair下载+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有2个用户的情况。

4、10pairs下载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10个用户情况。

5、10pairs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10个用户情况。

6、10pairs下载+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20个用户情况。

7、50pairs下载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50个用户情况。

8、50pairs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50个用户情况。

9、50pairs下载+上传速率测试(WPA2加密),模拟100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情况。

单线程实测:双向高达322Mbps

作为一款以快速传输为旗帜的无线路由器,它的无线传输性能表现究竟好不好呢?谜底马上揭晓。(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客观性,每项内容我们都进行了多次测试,取接近平均值的结果,所得结果仅供读者参考。)

单pair下载速率测试:

单pair上传速率测试:

单pair下载+上传速率测试:

通过单线程的三项测试,R6300的平均下行速率达到了287Mbps,平均上行速率达到了190Mbps,平均下行+上行速率更是达到322Mbps,表现十分给力。虽然由于测试环境复杂,使得我们获得的成绩同其传输理论值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业已轻松超越顶尖级无线11n产品在2.4GHz频段上的最好表现,成绩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为了能更加全面地展示无线路由器的整体性能,下面将对这款网件R6300无线路由器进行10 pairs的多线程测试,下面一起来看看它的成绩是否有惊人亮点吧。

10pairs下载+上传速率测试:

在10pairs的实测中,网件R6300有了惊人表现,下行平均速率达到了488Mbps,上行平均速率达到464Mbps,下行+上行速率竟然出现了510Mbps的惊人好成绩,都超过最高理论传输1300Mbps的三分之一水平,表现亮眼。而且下行+上行速率相比11n的300M家用级的无线路由器产品,它的测试成绩超过四倍之多,传输性能具有明显优势。

在严苛的环境当中,一些人是有迸发出更为强大潜能的动力的。现在看来网件R6300似乎也由此特质,在通过了10pairs的测试后,我们将模拟50和100个用户同时进行数据交换时的测试情况,即50pairs实测情况,来看看R6300的潜力吧。

50pairs下载+上传速率测试:

通过实测,在模拟50个用户情况下,网件R6300的50pairs下行平均速率竟然迸发出530Mbps的出色成绩,很是令人振奋,传输优势强劲。以这样的无线飞速传输,下一部50GB的超清电影,在5GHz频段上,只需约13分钟不到即可完成,那是相当地给力呀。上行平均速率也达到了453Mbps,均超过了R6300最高理论传输值三分之一的水平,但在模拟100个用户情况下,下行+上行的速率只达到433Mbps,传输优势没有很好彰显。

总的来说,网件R6300的桥接性能测试,虽然可能无法更好的展现802.11ac的极限性能,但它出色的多线程表现,相信大家已经有目共睹了,这就为用户的多任务快速无线传输提供了给力的硬件保障,也再次展示了网件公司在家用级无线路由器领域里坚强技术实力。

总结:网件R6300引领飞速无线生活

外观方面:网件R6300采用卓雅黑色、立式机身设计,下方有黄色横条作为底衬,造型简约。NETGEAR Logo位于正面中央,当电源开启后,会发出时尚的白色光芒,科技时尚感极强。钢琴烤漆的外壳材质,手感光滑细腻,边缘精致考究,高贵典雅,是时尚达人的不二选择。

WiFi芯片,采用128MB内存和128MB的FLASH内存,配置强劲。R6300可提供在2.4GHz和5GHz双频段上的无线传输,同时5个千兆端口可进行快速的有线传输。

设置方面:网件R6300的配置界面简单直观,操作方便,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和精准的带宽管理功能。两个USB端口令ReadySHARE易共享功能,如USB存储和网络打印都能轻松发挥功效。R6300还支持无线中继、桥接等功能,并拥有企业级加密(WPA/WPA2-PSK/WEP)防蹭网,双防火墙保护(SPI/NAT)防攻击等特性。

信号方面:R6300采用6根高增益内置天线,使用先进的3x3 MIMO无线信号增益技术,在2.4GHz频段上可提供出色的无线覆盖范围和穿墙能力。在2.4GHz频段上,B点远端信号强度能达到64%,即使在C和D这两个测试点(均与A点间有墙体阻隔),信号强度也达到了85%和51%,这样的信号覆盖能力可轻松满足日常的无线网络需求。对于追求无线信号表现的用户,建议选择使用2.4GHz频段。对于追求无线传输的用户,建议选择使用5GHz频段。

性能方面:网件R6300无线传输性能表现惊艳,在5GHz频段上多线程传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为用户的多任务快速无线传输提供了强劲保障。如在50pairs实测中,下行平均速率迸发出530Mbps的惊人成绩,在10pairs的下行+上行实测中也达到了510Mbps的给力成绩,传输优势不言而喻。以这样的无线飞速传输,下一部50GB的超清电影,在5GHz频段上,只需约13分钟不到即可完成,是不是相当给力呢?而在连续使用几小时后,它的表面温度无明显提升,稳定性也相当不错。

安全方面:网件R6300支持WEP、WPA、WPA2等多种加密方式,并有“一键加密”功能,让用户可轻松获得安全快速的无线连接,安全实用。并有“站点限制”、“服务限制”和“家长控制”等界面,让用户对网络内容进行轻松掌控,以适合各年龄层的网络应用。

经过上述介绍和实际测试,网件R6300的产品性能和优势品质,已经展现无遗。作为一款出色的802.11ac千兆双频无线路由器,它不仅拥有时尚的外观、方便的操作、惊艳实测表现,而且还有实用的ReadySHARE易共享功能。这款无线路由在亚马逊上的报价为1599元,价位虽高,但物有所值,适合商务人士和家庭用户等各类人群选用。不得不指出的是,本测试中使用两台R6300进行桥接,无线性能展示同未来推出的802.11ac千兆无线网卡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让我们期待更为完善的无线产品配套上市,好更能展现802.11ac所带来的强劲无线传输性能。网件R6300的上市将令家庭无线接入的速度达到千兆级别,并为我们开启新的高速无线生活。

附录:两台网件R6300无线桥接的设置

1.登录无线路由器,选择“高级设置”中的“无线设置”,选择“use other operating mode”,这里看出一些汉化不完全现象。

3.在弹出的页面中输入需要桥接的无线路由器的相关信息,点击“应用”,然后在上级菜单中继续点击“应用”。

在弹出的页面中输入需要桥接的无线路由器的相关信息,点击“应用”

4.应用后路由将会重启,重启后就会完成两台R6300的无线桥接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傲腾内存可以加速固态硬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