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脱贫的贫困户要交医保吗前期需要缴费吗?


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心内科医生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记者 袁景智摄
编者按
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对陕西脱贫攻坚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对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被表彰者中,有不少是我省卫生和健康战线上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三秦百姓的健康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卫生和健康系统代表,听听他们的扶贫故事以及乡村振兴路上的打算。
汉中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张兆基
让大伙儿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服务
在汉中市镇巴县泾阳街道李家坪村卫生院药房内,张兆基(左)和村医沈磊正在讨论中西药药效。记者 杨光摄
“一不留心,又起了个大早!”5月2日凌晨4时许,汉中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张兆基结束在镇巴县的健康扶贫工作返回办公室,早已疲惫不堪的他在朋友圈发出这句打趣的话后倒头便睡。
近年来,为了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我省卫健系统推动健康扶贫政策精准到人、精准到病,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张兆基便是这万千基层健康扶贫人中的一员。
时针拨回到2017年,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工作之一正不断深入开展。为切实做好汉中市贫困人口的大病救治工作,时任汉中市卫计局妇幼技术管理科科长的张兆基,按照“四定两加强”要求,联合多个职能部门主持制定了汉中市大病救治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制定临床路径,对大病患者实行专项集中救治,累计救治30种大病共2.7万人,救治率100%;积极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市域内免收住院押金等优先优惠政策落实,市、县、镇三级“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率达到100%。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建立了疑难重症病例会诊、转诊和巡诊机制,按照‘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团队’的模式精准治疗,汉中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落实了贫困户在公立医院住院免收住院押金,出院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全市2.7万名大病患者得到应治尽治。”张兆基说。
基层群众无小事。为了让大伙儿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五年来,张兆基积极推进医疗对口帮扶,多次在南通、西安两市间往返对接,最终联系确定18家三级医院(省内6家、省际12家)对口支援汉中18家县级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推动南郑区医院重症监护中心、血液透析室建成运行;西安交大一附院带动略阳县医院肿瘤治疗中心建设……在多重帮扶助力下,汉中市各县级医院的新技术、新项目得以不断增加。
“蒲大哥,术后要多注意眼部卫生,出院时请将病历资料复印好,把结算单保存好,回镇巴后到医院将资料交给我,我帮你申请爱心基金救助!”在手机那头,远在苏州的镇巴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蒲景华,面对每天对他嘘寒问暖的张兆基,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蒲住在大山深处的兴隆镇灵济村,家里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从2009年右眼罹患角膜炎,到因家庭贫困、疏于治疗,导致角膜溃疡,他的右眼几近失明。2019年7月,因眼疾加重,老蒲再次来到县人民医院眼科求诊。眼科医生在检查过程中筛查出他患有角膜斑翳,符合“看见吴中”公益项目免费角膜移植标准,随即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如今,术后的蒲景华经过一段时间恢复,其右眼已基本达到正常生活视力。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健康扶贫五年来,张兆基积极参与探索健康扶贫“汉中模式”,总结探索出“四步筛查”(制定标准、体检甄别、比对核查、科学分类)工作法。该方法不仅让全市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总数比体检甄别前下降20.4%,更被国家卫健委肯定和推广。
脱贫攻坚结束了,但张兆基并没有闲下来。他继续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实施了“巩固拓展成果、补齐公卫短板、提升医疗能力、激发人才活力、改善人居环境”五项行动,在全省率先举办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在付出中收获,在收获中积淀。张兆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卫健人“基本医疗有保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铮铮誓言,用党员的忠诚践行着一名医疗扶贫工作者的伟大使命。(记者 杨光)
永寿县甘井镇红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梁芳利
帮扶就要帮到群众心坎上
梁芳利(左)在脱贫户吴俊荣家走访了解生活情况。记者 程伟摄
如今的吴俊荣,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早上起床后,他就骑着三轮车赶往离家不远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集生态园。这里有儿子吴亚军开的餐馆,吴俊荣负责采购食材,兼任服务员。靠做餐饮,吴俊荣一家每月纯收入1万余元。而两年前,吴俊荣还因患大骨节病,常常疼得难以行走。
“要不是梁队长不厌其烦做工作,我现在还躺在床上。”6月8日,吴俊荣感慨地对记者说。
今年65岁的吴俊荣是永寿县甘井镇红岩村3组村民,全家6口人。由于过去长年吃窖水等原因,他落下了大骨节病,导致股骨头坏死,拐杖成了他形影不离的“第三条腿”。每年吴俊荣看病的花销,让这个家不堪重负。2015年,吴俊荣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3月,永寿县卫生健康局下派红岩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梁芳利,入户走访吴俊荣的病情并劝说其做手术。经过梁芳利多次动员,吴俊荣终于同意进行手术。很快,梁芳利联系了永寿县医疗保障局和咸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成功为其进行了换关节手术,而5万元手术费大多通过国家大骨节治疗免费政策解决了。如今,吴俊荣逢人就说,多亏了梁芳利,让他从一个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重新成为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
梁芳利的帮扶,不仅仅在吴俊荣家。红岩村1组脱贫群众槐莲鸽,2016年不幸患上脑溢血,手术花费达12万元。梁芳利得知后,立即联系县相关部门,通过新型农村合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补充保险,为其报销9万余元。梁芳利还为其办理了《慢性病手册》,联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今,永寿县人民医院每半年到槐莲鸽家服务一次,镇卫生院每季度来家探访一次,村医每月都上门检查,槐莲鸽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据了解,红岩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12人,其中患大骨节病有22人、慢性病11户12人、残疾人13户15人、智障5人。为确保全民健康,3年来,梁芳利和驻村队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采取“拉手代办”形式为红岩村12名脱贫群众办理了《慢性病手册》,为5人办理了残疾证,为13人帮办住院手续及合疗报销,动员协调4人做了大骨节病手术。全村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全覆盖,因病致贫问题基本解决。红岩村2018年退出了贫困村行列,2020年贫困户全部脱贫。
“帮扶就要帮到群众心坎上。我通过帮扶发现,确保村民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梁芳利说。
扶志是梁芳利在红岩村做的又一件实事。为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她争取帮扶单位出资2万元建了村爱心超市,鼓励群众通过劳动积分换生活用品;召开“红岩村脱贫示范户暨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用典型引导村民;组织脱贫群众观看先进事迹、入户谈心、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坚定大家“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的脱贫决心和信心。
梁芳利还积极动员红岩村14户脱贫户入股蓝溪种养合作社,已实现股金分红28万元;协调红岩村投资496万元与云集生态园合作,把该村2组老庄基建成民宿旅游村,带动全村所有脱贫户通过分红、务工实现稳步增收。
幸福属于奋斗者。3年来,梁芳利先后被授予“永寿县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干部”“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下一步,我们将普及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优化健康周到的服务项目、美化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让每位村民都能健康迈入新生活。”梁芳利说。(记者 程伟)
蓝田县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侯琳
让全民医保成为群众“医靠”
侯琳(右)给群众讲解医保政策。记者 李欣泽摄
6月8日,天气炎热,一大早,陈锦就在西安市长安区的送水站内忙得不亦乐乎。“送水站刚起步,还在大力推广中,但生意会越来越好的!” 陈锦笑着说。
陈锦家是蓝田县安村镇寇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脱贫。家里致贫的原因是其小女儿雨彤患有一种少见的血液疾病。自2015年孩子得病开始,陈锦夫妇跑遍全国各地给孩子看病,没时间打工挣钱,之前的积蓄也几乎耗尽。
“2018年,蓝田县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侯琳得知了我家的情况后,想各种办法帮我解决孩子的看病问题。”陈锦回忆说。
2019年7月,小雨彤的病情呈现恶化迹象,急需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巨额医疗费成为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此情此景,侯琳迅速申请启用重大疾病应急周转金16万元为陈锦解燃眉之急,并积极联系医院为孩子治疗开辟绿色通道。几经周折,孩子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
2018年至2021年,孩子三年间住院23次,住院总费用多达32万元。“我家本来就穷,娃得这病实在是没法,想死的心都有。多亏医保的好政策,‘三重保障’制度就给娃报销了28万多元。”说到这里陈锦泪流满面。
健康有了保障,奔小康的心情就越发强烈。“在侯主任的帮助下,家里房子完成了改造。孩子现在病情稳定,希望她能早一天走进校园,快乐健康地长大。”陈锦说。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张益宁,家住蓝田县蓝关街道尧山村,是贫困户医保政策的另一位受益者。
“2018年我病情加重,医生说如不手术我只剩下两年时间。看着孩子还那么小,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多亏医保工作人员跑前跑后帮忙。” 张益宁说着掏出手机,翻出手术的结算单给记者边看边说,“手术花了7万元,最后医保报销了6.5万元,救了我的命,也给了我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
一张张医保单,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无数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也凝聚着像侯琳这样的基层医保工作人员为了让每一个群众信任医保,得到最多最快的救助而付出的努力。
从2017年开始,为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侯琳根据各镇街实际情况,组织建立了贫困人口参保网格化管理排查机制,将全县19个镇街进行片区划分,实行领导包片、干部联镇排查工作机制;带领医保部门干部职工深入镇街、村组督促指导贫困人口参保工作;对于未参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引导参保;对视同参保人员,收集视同参保佐证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研判,实行合格一人销号一人。
目前,蓝田县95361名脱贫群众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参保率达到100%,报销政策、“一站式”服务等全面落实。
健康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侯琳说:“作为基层一线的医保工作人员,我现在的目标是让所有脱贫群众都参加医疗保险,让他们遇到大病、重病看得起,能生活。健康有保障了生活才能更幸福!”(记者 李欣泽)
记者手记
看得起病还要看得好病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健康中国,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回望过去数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全覆盖,30种大病患者救治率99.93%,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陕西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群众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是对我省脱贫攻坚成效最大的肯定。而这些,与各级卫生和健康系统的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连日来,笔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这些卫生和健康系统的工作者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扎根一线,都把群众家的急难事当成自己家的事来抓,真心真情帮扶,受到群众一致欢迎;他们都能充分发挥职业优势,精准施策,主动作为,全面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都能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将工作向前推进;他们都善于在工作实践中研究问题,勇于开拓创新,一些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被推广。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眼下,我省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不仅要让脱贫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还要确保其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当务之急是,既要巩固好健康扶贫成果,又要防止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因病致贫和返贫。因此,我省要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程伟)
来源:陕西日报
●新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公布,陕西这两地入选→●不到9个月,1000万→1100万!法士特第1100万台变速器下线监制
朱 剑
原标题:《小康路上,不让一人因病掉队》
阅读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贫的贫困户要交医保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