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杀手老电影电脑手机成性生活第一杀手,是真的吗

2018-08-31 00:02:31 来源: 网易科学人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电视机可能是“夫妻性生活杀手”,经常看电视的人平均每周性生活次数要少6%。研究人员强调指出,性生活次数减少6%可能是一个“保守估值”,观看电视与性性活次数密切相关,同时,智能手机可能是“真正的性生活杀手”。
出品|网易科学人栏目组 卡麦拉微信|公号ID:WYKXR163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电视机可能是“夫妻性生活杀手”,经常看电视的人平均每周性生活次数要少6%。美国特拉华大学科学家称,世界各地人们都表示“愿意用电子产品替代人类生活伴侣”。研究人员强调指出,性生活次数减少6%可能是一个“保守估值”,观看电视与性性活次数密切相关,同时,智能手机可能是“真正的性生活杀手”。这项研究分析了80个国家接近400万居民,后续研究发现2010年观看电视的居民平均每月性生活只有3次,相比之下1990年居民性生活每月有5次。研究报告作者将HBO频道热门电视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作为罪魁祸首,他们之前的电视节目很平淡,情侣们通常晚上10点半就观看电视结束,他们基本上“无事可做”。智能手机可能是真正的性生活杀手!特拉华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五个大洲数百万计的测试者,当向测试者谈及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时,他们表示,近年来智能手机正在逐渐扼杀人们的性生活。研究对象主要分布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调查主要是在2010年前后进行的,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目前,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国家,智能手机可能是真正的性生活杀手。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收入、年龄或者教育水平并不能完全影响电视机主人的性取向。甚至通过停电进行“帮助”据统计,目前美国成年人通过观看、阅读或者倾听,每天超过11个小时与媒体进行交互。这比2014年该数据增加了1小时32分钟。相比之下,英国晚上10-11点是用电和上网高峰期,这可能是人们观看他们最喜欢电视节目的时间段。英国剑桥大学大卫·斯皮格豪特(David Spiegelhalter)说:“重点在于现今人们生活与智能手机和电视机的关联性,而在几年前晚上10点半电视机关闭之后人们就无事可做,而现今人们晚上会不停地玩智能手机。即使停电,现在人们性生活次数也变少了。”性生活对人体健康有什么益处?从燃烧卡路里到增强免疫系统,甚至对抗人体衰老迹象,许多研究表明,有规律地性爱生活会很大程度地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依据美国加州妇产科医生雪莉·罗丝(Sherry Ross)博士的研究,持续25分钟的性行为会使女性燃烧大约60卡路里热量,尤其是当她们处于上位体,蹲体或者达到性高潮。她还指出,拥有健康性生活还将增强人们的免疫系统,因为他们可以产生更高指数的抗体。此外,收缩生殖器官肌肉能够减少痛经、头痛和关节疼痛等带来的不适,罗丝博士表示,她甚至建议女性在每月经期来之前特意安排一次性高潮体验。性生活可减缓人体衰老?2017年7月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每周至少完成一次性生活将减缓人体衰老,即使她们不喜欢享受这种亲密行为。一项研究发现,夫妻增加床第之间的活动,将有助于增加女性端粒长度。端粒是DNA链末端“帽状结构”,端粒越长,将促使人体老化减缓,寿命变得更长,提高整体健康状况。研究人员强调称,有规律性爱生活会使女性端粒变长,无论男女双方在性生活方面是否感到满意。他们认为,性生活可以通过抑制压力的增强免疫系统,从而抑制女性衰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对129名长期过性生活已育女性进行测试,调查分析她们与丈夫的身体亲密程度、夫妻支持度或者发生的矛盾冲突、总体关系满意度和家庭压力。他们从测试者身体采集血液样本,从而确定他们的端粒长度。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研究报告作者Tomás Cabeza de Baca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端粒长度缩短可能会导致慢性退变性疾病和过早死亡,性爱亲密可以通过降低压力反应系统和提高免疫反应,从而减弱压力影响,慢慢地这些应激功能模式应该会导致端粒变得更长。”
本文来源:网易科学人
责任编辑:
接丹丹_NBJS6756
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3-06-23 16:34:44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万例,约有10万例发生在我国。对于这一女性杀手,国际、国内专家已形成共识,宫颈癌有望成为第一个被消除的癌症。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妇瘤外科专家朱滔说:“我们清楚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明确致病原因,我们就有希望预防它。实现消除宫颈癌这一目标,要加上两个先决条件——主动注射HPV疫苗和严格规范的宫颈癌筛查。”朱滔: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 副院长 妇瘤外科专家为啥这类癌症有可能最先被消除?掌握发病机制,可有效预防“攻克肿瘤在于两点,知道肿瘤的发病机制,有效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就符合这两点。”朱滔说,科学家发现90%的宫颈癌的发病与HPV相关,针对这一发病机制,继而推出了宫颈癌筛查、HPV疫苗等举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今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消灭宫颈癌,必须迈过两个预防关口,第一,注射疫苗,在病毒侵入人体前打HPV疫苗,体内抗体就会把HPV杀死;第二,适龄妇女需要定期筛查,若能在癌前病变阶段查出来,可达到根治效果。”朱滔说,宫颈癌发病并非一朝一夕,宫颈癌的病变是一个连续且漫长的过程。“90%左右的女性感染了高危型的HPV之后,存在持续的感染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宫颈上皮鳞柱交界区发生癌前病变,然后慢慢延伸,如果没进行相应的治疗,可能会慢慢发展为宫颈癌。这一过程大约需要5—10年。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特殊病例,比如一些年轻女性感染高危型HPV,因为年轻,细胞比较活跃,性生活频次高,宫颈在碰撞中易损伤,更容易被HPV侵犯,致癌的进展会更快。大部分感染HPV的女性在5—10年中,只要进行了主动筛查,都有机会阻断宫颈癌的继续发展。”早期宫颈癌患者在逐年减少中晚期宫颈癌发病率未明显下降朱滔提到,妇科最常见的三大肿瘤分别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欧美国家,以往是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而现在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反超了。两种妇科肿瘤的数据倒置,和两类肿瘤的发病机制不同有关。子宫内膜癌是代谢性疾病,与营养等因素密不可分,现在生活条件变好,营养好,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就增加了。朱滔表示,这些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宫颈癌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因为随着国家层面的妇女“两癌”筛查以及惠民检查项目推进,这些筛查为妇女健康“排雷”,宫颈癌癌前病变患者和早期宫颈癌患者被筛查出来了。另外,基层的诊疗能力提升,早期宫颈癌患者在基层医院进行微创手术,即可恢复健康,完全不用转到省级医院来。另一方面,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HPV疫苗也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知晓,主动接种疫苗,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早期宫颈癌患者减少的同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数量下降的趋势却不明显。朱滔曾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台州院区工作,平时也经常带队去各地义诊,在他看来,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相对落后、卫生条件差,农村偏远地区宫颈癌的相关防控还是薄弱的。“我们在下乡义诊和筛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疾病的危害性以及早诊早治的重要性认知不足,有的女性认为有病才治,有的认为预防无用,有的则要等到中晚期有相关症状了才来检查,入院治疗时已经是晚期。”怕检查不治疗要不得未来宫颈癌治疗将朝两个方向走“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全面行动’,目的也是希望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一起提高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有几个误区虽是常谈,但在门诊还是经常能碰到。”朱滔说。“首先,女性不愿意体检,原因是‘怕’,怕妇科检查,怕发现妇科疾病,但不去体检,肿瘤仍然存在,如果不治疗,就会长得更大,拖到更晚期。很多肿瘤来了,从不会敲门告知。宫颈癌早期发病往往没有症状。”朱滔今年接诊了一个网红主播、中期宫颈癌患者,“这个主播平时要忙到凌晨三四点,免疫力差,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注射HPV疫苗。一年前,她偶尔下体有流液,但因为忙没有时间去检查,今年才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肿瘤已经很大了,已无法保留生育功能,非常可惜。”另外,很多人认为得了肿瘤就要死。朱滔说:“不少患者在确诊癌症那一刻,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患者,不管处于早期还是晚期,都认为肿瘤是看不好的,特别是妇科肿瘤,老年人羞于启齿,放弃治疗。其实很多肿瘤早期治疗效果都非常好,即便是中晚期,也有相关的治疗手段对付肿瘤,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朱滔曾接诊一位80多岁的患者:“5年前,这位老太太的家人辗转找到我这里,老太太因为阴道流血去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宫颈癌。当时家属也很矛盾,这么大岁数要不要治疗,以前我也碰到一些老年宫颈癌患者,这种情况下就放弃治疗了。我当时让老太太家人先别想其他,送到杭州检查再说。老人送到我们医院一检查,当时也没有开刀,通过放化疗就控制住了肿瘤。这几年,我每次回老家,家里人都会来和我说说老太太近况,打麻将、散步,生活都能自理。”“现在,很多人认为肿瘤开刀切除就行了,但外科的根治手术是肿瘤治疗的第一板斧,现在很多肿瘤诊治中,手术仅仅是抗癌一个部分,更需要综合治疗;甚至有些肿瘤只用放化疗,不需要手术。”朱滔说,以浙江省肿瘤医院的宫颈癌治疗为例,早期患者的治愈率接近95%,中晚期治愈率在70%左右。朱滔认为,未来宫颈癌治疗将继续朝着微创、功能保护这两个方向走,手术切口更小,让患者更快康复,生育功能、排尿功能被保护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在用好HPV疫苗接种和早期筛查这两大扭转宫颈癌高发态势的‘利器’的同时,也要继续根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研发创新更便捷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和工具,让女性朋友免受此类肿瘤困扰。”感染HPV,就会得宫颈癌。朱滔:这绝对是一个误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是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才可能会导致宫颈癌。也就是说,宫颈癌发病需要几个因素的配合,第一是高危型HPV感染,最常见的型别比如16型、18型。第二是存在持续感染。所以,虽然感染HPV,可能会发生宫颈癌,但概率非常低。如果女性朋友在筛查后,确诊感染HPV,不要慌张,要及时进行复诊,听取医生的评估。另外,每年定时进行复诊。做宫颈癌筛查不舒服,一次检查没有问题,以后都不必查。朱滔:宫颈癌的筛查并非一劳永逸,宫颈癌筛查目标人群是35—64岁,包括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如果两者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5年可以不进行筛查,但之后还是要继续做筛查。打了HPV疫苗,就能高枕无忧了。朱滔:目前,HPV疫苗包含二价、四价和九价三种剂型,区别在于含有的HPV的分型、数量不同,接种年龄不同。HPV有100多种型号,疫苗并不能做到每个HPV类型都覆盖。虽然说接种疫苗后宫颈癌发生率大幅下降,但筛查还是必须得做的。另外,并不是所有宫颈癌都是HPV感染导致的,如果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宫颈癌,HPV疫苗也没办法预防。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是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而宫颈癌筛查则是二级预防,两者同样重要,并不能因为接种了疫苗而放弃对宫颈癌的筛查。宫颈糜烂以后会变成宫颈癌。朱滔:宫颈癌大部分是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的宫颈恶性病变。宫颈糜烂是宫颈表面的一种表现,并不是疾病的诊断,我们可能会将宫颈癌的宫颈描述为呈糜烂状,两者之间没有直接明确的关系。绝经后,不用担心得宫颈癌。朱滔:绝经后的女性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所以绝经后的女性也要去医院进行防癌体检,如果出现了阴道流液、出血这类癌症“警”,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同时也要定期筛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视杀手老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