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延毕半年能先工作吗生主动延毕的利弊有哪些

草长莺飞,日历翻到了三月,空气里漂浮着花瓣和柳絮,路边的树上也全长出了青青绿绿的翠叶。万物都在复苏,而唯独被生机勃勃的众生景象排除在外的,是即将要在未来三个多月时间内极限完成毕业答辩、择业、未来人生之路方向选定等地狱难题的毕业生们。你有没有为了迎接毕业而辗转反侧的夜晚?在对未来万分不确定的当下,几乎每个准毕业生都逃不过焦虑。春招企业会看得上我吗?考公考编考研到底要不要试一试?出了校门,我还有价值吗?自己真的能顺利毕业吗?在这样焦灼的氛围里,一个超出惯性思维的选项,跳脱出了传统语境,为准毕业生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先延期毕业吧无法毕业通常和考试挂科、论文达不到要求、答辩失败等行为挂钩,无论如何,在中国式家庭里,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无法毕业,就是等同于将以往的学习生涯都一票否决。奇怪的是,主动选择延毕的学生们,大多数并非实际成绩和在校表现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即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小熊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的本科生,本该在2022年夏天毕业,就他在校表现而言,毕业不存在任何难度,但是他却在大三下学期开始跟家里交流想法,决定在大四第一学期,找辅导员详细讨论规划延迟毕业。无独有偶,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在读的白蕊和安徽某211名校研究生龚君都在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毕业要求的情况下,主动选择申请延迟毕业。他们之中有通过故意不选毕业设计让自己缺学分来走延毕流程的、有不知所措时意外发现自己以前中期撤过课于是欣然接受延毕的,还有采取答辩当天出逃、关机拒绝联系等一系列操作后才顺理成章延毕的。种种办法,都是为了可以让自己顺利延期毕业。是不是听起来十分违背高校教育正常流程和理念?但实际上,在就业形势不明朗,人才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收缩的这几年,下这样决定绝非学生们的一时慌张和糊涂。一般来说,延迟毕业意味着需要再多一年的在校学习、意味着回到课堂与学弟学妹同窗,但同时也意味着能再多保留一年应届毕业生身份,为此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实现人生阶段性计划。近年来互联网上弥漫着年轻人对就业的摆烂和担忧。尽管“毕业即失业”说法由来已久,但这几年貌似慢慢的在被验证,刚刚毕业的孩子们,确实是社会闲散群体的大队伍的事实。不少这几年入学的大学生被迫上了三年网课,好不容易等到一切恢复正常,几乎没怎么享受校园生活的他们却已经不得不要面临毕业了。让这样的孩子们在这样的节点去选择和规划人生,他们绝大多数人是混乱的。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小熊,作为在校期间最普通的大学生,一直以来,他所有大学生活都围绕争绩点和毕业服务,然而他一直以来都有察觉,其实自己没有信心卷过其他同学。在大三下学期,临近要毕业的他这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根本不适合做科研,也保不了研,志不在此的他因此对人生路的走向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今年三月,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数据显示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就业市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迎来大批量的应届毕业求职人,不少人望而却步。而现如今,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但无法适应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高薪和体面工作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高学历者送外卖、做手工、摆地摊的新闻屡屡登上社交平台热门话题榜。面对社会的质疑,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年轻人的“作”,而是,对于他们而言,当有多种可能摆在自己面前时,乏善可陈的现状就变得更加不可忍受。对于小熊而言,如果能在校期间里,对职业方向的探索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那么对于他这样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因此选择“延毕”,也是为了能在保留学生身份的同时,多点时间去思考怎样摆脱社会就业困境。在“逃避”的时间里继续努力为了要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延毕就成了部分准毕业生们“蓄谋已久”的想法。“延毕”看似离经叛道,但实际上,主动延毕的人大都经过深思熟虑,挣扎几番后才做出了决定。就像绞尽脑汁,不惜出逃答辩现场也要延迟毕业的龚君,也是为了下一年还能保留应届毕业生身份,由此来尽最大的努力去扩大考公岗位选择面,去争取时间。“我家人为我的辅导班总共花了七万多,一天1000块,贵得离谱。我感觉花了钱就一定得要好好学,每一分钟都是三块多钱。”虽然延毕所带来的压力不小,但想上岸的动力更大。经过考研数学考场上高烧呕吐恐怖历程的白蕊,不想再经历一次如此压抑的备考了,考虑到国内考研所要付出的她难以承受的机会成本,在确认可以延迟毕业后,她已经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申请出国留学。重新将大把时间抓在手里,她计划在大四下学期为了拉高平均绩点去额外选课考试,同时备考雅思和GMAT,在暑假期间丰富相关实习履历,等到秋天申请通道一开放,就做第一批投递申请材料的人。在决定“逃避”后的时间空隙里,没有人真的就此沉入谷底、坐以待毙,每个人都在向往未来更好的发展的同时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前进。延毕可以逃避一时的困境,但毕业这天总有一天会来临,总之,什么时候重新上路都不会太迟,等做好准备那一天。
光明网评论员:临近毕业,去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延毕的话题正在升温,引发不小的关注和讨论。顾名思义,延毕即延期毕业,是相对于学校普遍固定的学业年限而言的。在过去不少人的印象中,延毕是一个更具否定意味的词语,延毕的学生也多被贴上学业不勤、能力不足、缺乏规划甚至游戏人生等负面标签。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一旦一个学生选择了延毕,似乎在社会化这场竞赛中已经先输一局。但就社交平台上展露的部分现实来看,当下如此理解延毕显然太过扁平和陈旧了。同样的延毕结果背后,可能是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考量。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未能通过相应的学业考核而被动选择延毕,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更多的学生出于理性而清晰的人生规划而主动做出延毕的选择,比如参加出国交换丰富学习经历、参加实习探索职业兴趣等。而就算是学业考核未通过,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追求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愿为按时毕业而降低对自我的学术要求而自愿延长学术时间,总之不宜一概而论。对于延毕的讨论,人们似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关于它的叙事,也不再只有“失败者”这一个框架,且大有去污名化之势。对于暂时脱离“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的社会时钟这件事,人们显然拥有更高的包容度和松弛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家庭物质财富的积累,让这一代年轻人有底气践行“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的信条,按照自己所愿掌控人生的节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了更多缓冲的余地。对于延毕,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但对于其所提示的一些问题也该投以关注。比如,在当前选择延毕的本科生或是硕士研究生中,虽大部分是权衡利弊后的主动选择,但也是就业现实下减少试错成本的不得已之举。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加“上岸”几率,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考研、考公考编、实习、写毕业论文、投简历求职多线程行进,当所需时间和精力超过自己所能承载的负荷,延期毕业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对于个体来说,如此选择下,虽然没有按时汇入社会洪流,但成功保住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稳固了之后的求学求职等优势,而且相比待业备考,这种缓冲式软着陆产生的消极心理感知可能更轻,心理冲击也更小。对于个体来说,延期毕业虽然为更多可能性的实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但未来依旧是不确定的,而且这一喘息时机也对自身的抗挫力、时间管理能力、求职技巧等提出新的考验。对于显现度走高的延期毕业现象以及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等困境,学校应未雨绸缪,完善相应的引导和支持体系,提供更灵活、人性化的服务与保障,化解他们的时间焦虑,塑造更积极的学术或就业前景期待,激发他们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斗志与胆识,更顺地步入人生新阶段。也正如教育学者所言,这也启示我们加快探索学制年限弹性化的管理,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及管理,这也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延毕半年能先工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