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流利读要求学生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有必要吗?

2019-07-29 17:36
来源:
萌萌习语
现在国家对英语越来越重视,从幼儿园开始就引入了双语教学,甚至还出现了各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培训机构,这一切的转换,都使父母们面临更多选择。很多父母都认为这些是没必要的,学校的英语教育资源就够了,孩子只要抓住英语课上的四十分钟教学,再把作业好好完成,英语学习就没有太大问题。但是,你们可曾想过,现在的英语学习要的可不单是没有问题这么简单,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应聘工作都离不开英语啊!
而且,课堂并不是真正学好英语的有效环境。萌萌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跟大家从下面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父母们能认真地看完~
1、对于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极低
我国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相对于其他非英语国家对英语水平的要求,制定得已经很低了。对于大城市及发达地区学生来说,可以说要求非常低。比如,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毕业生掌握600至700个词汇。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1-6年级,整整6年里只学了600多个英语单词。到12岁,中文已经能读任何章节体小说,英语却只有母语国家学前班水平,几乎什么英语小说也不能读。
我国人多,地方大,师资匮乏,为了顾及所有学生,国家课程标准当然不能定得太高,这当然可以理解。然而,即使是这么低的要求,很多学生还是没能学好英语:初中的老师普遍反映小学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水平差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没学清楚,以至于中学还是要从头学起。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所以很多父母从一二年级就开始给孩子报剑桥英语。
2、课内"费时较多,收效较低"
我国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比如,原来北上广等大城市从1年级开设外语,每周最少两节课,那么到小学毕业,学生们共上了至少四百多节英语课,如果我们拿600-700词的词汇量的输出再衡量一下,那么每堂课学生只学了不到两个词,实在少的可怜。所以说我国英语课是很低效的。
费时低效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最适合儿童的 "沉浸式"教学法还没能在中国实现。师资方面,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全英文授课的教师还不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听力输入量非常有限;教学法方面,最落后的语法翻译法、机械操练句型的情景法还占据着主流;考核方面,应试教育的考核焦点还集中在拼写和语法上,限制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方面,原版英文读物又几乎是空白,更属于"课外" 范畴,被排除在课堂之外。
我们都认同,外语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输入,而输入就是听和读组成的。初级阶段最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听、读上,使学生尽快获得大的词汇量和流利度,而不应局限在课堂教材上,更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结构的准确性上。
3、习得主要靠家庭
在目前的环境下,较好的做法是培训班要送,在家也要有所作为。
首先,孩子的英语要学得系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必须要找专业性的机构和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套科学性的学习规划,因为家长在这方面,很难成为胜任的老师,毕竟专业性不够,而且也不了解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
其次,不要希望每周两次的课外培训能创造什么奇迹,在家没有输入和积累, 课外班那点时间怎么能够提供足够的输入?在培训班,完成"学得"的任务;在家,完成"习得"的任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孩子越小,习得的比例应该越大,家庭越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英语流利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