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走前沿艺 术科目三道路考试,可高 考没有考好,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高三生物基本保持在85+(满分90),17年重庆全国二卷高考虽然理综没给单科成绩,但生物保守估分87分(满分90),应该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给你分享一套完整攻克生物的备考攻略,仔细看,认真做,我有信心让你拿到85分。动笔前看了不少高赞答案,结果挺寒心的。其中有一些真诚的答主用心整理了精品的复习资料,真的很棒,但大多数来这个问题的学生应该是来寻找方法和经验而不是把知乎当做复习资料吧。无意冒犯,只是很难想象一手拿着手机一手认真拿笔做笔记做习题的场景;而还有一些排名靠前的回答动机就值得怀疑了,用不少的篇幅写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看似有道理,但因为过于空泛导致很难落实到复习过程中的经验分享),目的好像只是为了卖课程卖资料…对于写作,我有自己的坚持:高三的孩子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看了大篇幅文字却没有收获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不浪费高三党的时间是我的初心,所以“关于高考生物的复习和备考,看这一篇就够了。”这是我的野心。如果做到了,你的一个点赞或者关注,我都会非常欣慰;如果没有做到,那只是因为我目前能力还不够,但希望你们相信我的确已经尽力了。要是你愿意给一个机会,能耐下性子一字不落地看完这篇巨巨巨巨巨巨长的文章,人格担保,这将是能找到的最良心的免费答案。说到长,长到什么程度呢?长到几乎可以看做一本小书,一本可以称作“高三生物完全备考手册”的小书。的确会多花一些时间,但倘若真的“只看一篇就足够”那岂不是非常划算吗?敢不敢踏踏实实看完看你自己了。我是王振宇,一名生活黑客,我相信“但凡有规律,凡事皆可hack”,高考如此,人生也如此,把生物考好的确是有方法可循的。全文总计20876字,详尽讲明白了高考生物冲击满分的复习方法,阅读需要30分钟, 按照生活黑客一贯的作风,我的内容将对得起你阅读花费的时间。这篇答案包括导图、码字、排版检查校对,大概花了7天时间,如果对你有用,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和关注噢~。谢谢你:)Part 1 关于生物大家都听过:“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但有这么一个有趣却很少人注意的现象:“高三前期和中期,生物成绩最好的同学往往既不是物理数学超强的理科学霸也不是语文英语无敌的文科学神”而是那些理科还行文科也不差的普通优等生。但要注意,我说的是高三前期和中期是这样的情况,因为到了后期前面提到的两类人的生物成绩往往都会有显著的提升甚至直逼满分。这个现象很好地反应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即“理中有文,文中有理”。这样的结果就是,理科学霸们会在潜意识里忽视这个不太比拼智力的科目,导致他们在需要记忆的内容上很少花心思,成绩自然一般;同时也让文科学霸陷入文科学习的路径依赖:不就是背吗?那还不简单?结果忽略了生物需要理解和逻辑的复杂计算部分,成绩自然也一般。直到高三后期意识到生物这门学科对总分的重要影响,收起了轻敌的心态,开始真正的下功夫,两类人基本都能获得显著的成绩提升。我们知道其他科目都不是短期努力就能获得显著提升的科目,那么也反向说明所谓“理科中的文科”难度既比不过纯粹的理科,也比不过纯粹的文科,而是一个难度卡在中间的温柔的存在。既然难度不高,那么无论你现在的生物成绩有多烂都不要灰心,只要有了合理的复习方式和足够的投入你就可以考好,而且一定可以考好。在开始具体方法前,把我高三生物老师的话送给你们:“生物是所有科目里对天分要求最低的。学好生物完全不看天赋,就看你下了多少工夫,仅此而已。”事实证明,我的老师是对的。无论你目前成绩多少,我都建议你把生物的目标分数定成85分以上,相信我,方法正确加足够的投入,真的不难。准备好没?准备好了的话,就上路吧。#1.1 为啥要搞定生物?原因简单又明确:生物是提分最快也是理综考试中得分效率最高的科目。提分能有多快呢?我高三最好的兄弟是典型的理科思维顶尖的例子,在数学经常145(满分150)物理经常107(满分110)的情况下,钟爱一切逻辑推理却痛恨死记硬背,生物成绩稳定在45分(满分90),花了一个月,最终稳定到了80+的水平,一天稳定提高一分,速度快得惊人。这不是故事,此人姓余。得分效率能有多高呢?拿我自己举例,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达到了19分钟完成一张生物高考真题,获得85+的水平。在150分钟的理综考试中,仅仅花费13%的时间就获得29%的分数,这笔账怎么算都超值不是吗?道理如此,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有轻视生物的现象,体现在日常学习总是一边倒地投入到物理和化学中,考试中生物也永远是作为最后一个匆忙收尾来完成。愚蠢!所有学科都不过是总分的一部分,哪有什么孰优孰劣?最终不都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总分吗?“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到尽可能多的分数”这才是最应该做的。既然生物提分速度快,得分效率高,不说要多么重视,不轻视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因为你真的很难再找到一个“付出就铁定有收获”的科目了。而生物,恰恰是这样。态度端正了,下面来搞定他吧。Part 2 五步搞定高考生物从第一次接触理综开始,老师就说:“理综不可怕,掌握每个学科的套路,就能取的好成绩。”这话对物理和化学都是正确的,但针对生物有点小问题。学好生物,要先学会“套用”,再掌握“套路”。这句话非常重要,是我们突破生物这门学科的基本出发点,怎么理解呢?对历年高考生物试卷做一个分析,大致有3类题型1)细节题 - 考查“套用”的能力。
涉及典型知识点和对易混点的辨析,最具代表性的题目是非计算类选择题,同时也包括大题中原文填空类题目以及教材实验类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读完题目(甚至是试卷发下来扫视试卷的那5分钟)你就知道自己会还是不会。简而言之“知道就会,不知道就不会”,很明显,这类题目不需要变通,考的是你有没有把知识点背下来,或者说你能不能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套用”到试卷上。2)应用题 - 考查对“套路”的掌握。涉及典型题型的考察,最具代表性的题目就是试卷上所有计算题,如光合、呼吸作用的计算、以及最让人头疼的遗传计算题等等。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读完题目一定无法直接反应出答案,需要识别题型,根据过往刷题的经验找出题目突破点,从突破点入手完成整个过程的分析,然后利用典型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简而言之“仅仅知道知识点不够,需要依靠过往的解题经验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完成整道题目的分析”,很明显,读懂题目然后利用相应解题的经验完成题目的归类和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把平日里学到的解题“套路”应用到新的题目中。3)分析题 - 既考“套用”也考“套路”这类题目是典型的“纸老虎”,看来厉害实则不堪一击。看起来厉害不过是出题人引用课外的材料,让你第一看看完处于懵逼状态,但分析后其实都是可以用课本知识解决的。过程也相对简单,第一步识别出对应的教材知识点,然后运用课本中重点强调的思想方法(如假说演绎、类比推理法)进行分析验证即可。很明显,识别知识点依然是对知识的“套用”,而利用思想方法或者常见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便是对“套路”的应用。以上就是一张高考生物试卷能够遇到的所有题目类型,再次验证:学好生物,要先学会“套用”,再掌握“套路”,缺一不可。所以问题变成了:怎样学会“套用”?以及怎样掌握“套路”?下面详细说提升生物成绩的复习方法和建议。再次说明,由于生物难度不大,无论目前什么水平,也不管还剩多少时间,短期提升生物成绩是可能的,做好下面五步,上80冲85一定没问题。读透教材 — 刷透题目 — 学会梳理 — 学会记忆 — 学会复习#2.1 读透教材读透教材,是为了把“套用”的内容搞定。我高中的生物老师经验极其丰富,她常说:“如果你看到哪个生物老师上课竟然不强调教材,他要么是还没入门的菜鸟要么就是无人能敌的高人。”和数学物理老师上课几乎不用教材只要针对知识点自由发挥即可不同,生物老师必须强调教材并严格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对于老师尚且如此,生物教材对学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相信大家在其他地方里已经看过无数遍说要熟读教材!但大多人却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去做”之所以不去做,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你还没有意识到做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重要”不愿意好好看教材的人心里都保有着“教材这么简单,看教材有什么用呢?”“教材那么繁琐,我看看复习资料上的整理不好吗?”等等看似很有道理的想法。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些想法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错觉,是受其他科目影响后产生的错觉。的确,数学物理甚至包括化学仅仅看教材都是不够的,因为考试题目的难度和深度都不是只看教材可以解决的,但我希望你记住:“生物和他们不一样。”下面这一段希望你能一字一句地认真看,我会帮你把道理讲明白,让你意识到看教材的重要性,然后心甘情愿地去把教材读透,这是学好生物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想解释这个不一样,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数学物理包括化学这种传统理科都是推演式的,特点是:过程基于逻辑推理、答案清楚明白、没有多余的解释空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哪怕是一道数学压轴题,题目表达一定是清楚的,正确答案的逻辑也是清晰的,而按照逻辑链条推导出的结果只能是清楚明白的。如果你会做,那么结果一定和答案一样;如果你不会做只能说明你目前思维能力还达不到要求,但正确答案依然是清楚明白且没有争议的。换言之,因为推演式的学科具有天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那么无论教材如何、教辅如何、老师如何,针对同一道题目正确答案都是唯一且没有争议的,老师们只要想方设法让你们能算出那个正确答案就好。而生物不一样,生物是一门解释性学科(这也是他被看做理科中的文科最本质的原因)。什么叫解释性学科呢?不是让你用手上的数据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一个答案,而是让你对一个生物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关键就在这里,解释是具有主观性的,对于同一个现象,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历史、政治是不是也是这个特点?),举个简单例子,大学《生物化学》教材里,仅仅是“细胞呼吸”这一个话题的内容就多得令人绝望,但书中的内容大都冠以“XXX假说”的名字,说白了,大多数都是顶尖科学家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其中一个解释。而这些解释中最被普遍接受,最没有争议,在被精简得不能再精简后才被选入了我们的高中教材,这意味着某些在高中阶段看似没有道理的解释如果被放在更高的层面上是有可能说得通的,但我们却不能奢求所有学生都有能力掌握超纲的解释模型不是吗?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生物现象本身是极其复杂的,复杂到人类很难研究明白的地步,比如这次新冠肺炎从起源到传播到防治到致病…每个过程都对应着一个或多个生物现象,但目前为止人类从各个角度对各种现象给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解释,每种解释好像都有道理,但没有一个可以“一锤定音”。这意味着一个看似没有道理的解释很难从逻辑上得出他一定错误的结论,因为没研究透彻也就没人能够百分百判断一个解释的正确或者错误。不过既然是考试,对错一定是要区分的,那就必须得有一个用于评分的标准答案,考虑到主观的解释不尽相同,同时每种解释都有那么几分已知或者未知的道理,那么这份用于判断对错的标准答案从哪里来就非常关键。再进一步,每个学校选择的教辅都不一样、每个学校的师资实力也不一样,那么为了保证这份公用的生物标准答案没有争议,国家只能通过全国学生都共有的资料来统一那份标准答案的内容。没错,那份全国都有的资料就是你手上那六本生物教材!所以,生物教材远不仅仅承担了提供知识点的功能,他还负责诸如: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规范过程描述的用语、提供可用于解题的标准思维框架甚至直接提供“套用”类题目的标准答案…现在明白了吧,为了避免在解答“生物”这个深不可测同时富有主观色彩的解释性学科时全国学生出现各显神通、群魔乱舞让批卷老师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国家其实是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答题最标准的参考资料。好比你和同桌正在进行一场名为“生物”的决斗,你拿出匕首、他却掏出手枪,你一看心想:我靠,这怎么行?于是你找来了步枪,他一看这也不行,于是找来了大炮…如此下去决斗是没办法正常进行的。所以为了保证战斗公平,教材的作用就给你们俩提供了一个标准的武器库,规则就是:标准武器库里你随便挑,其他武器一律禁止使用。既然是唯一,那就没有其他可选,那就是“一个就够”。所以老师才会告诉你:“生物考试无论遇到什么题目,不要慌,永远都要回归教材,并且一定能回到教材。”到这里就异常清晰了,生物的六本教材是出高考试卷那帮人给万千学生的唯一的一套知识点合集和答题参考宝典,他们出试题、给答案都出自于此,有这样一份武功秘籍你不好好重视读透吃透,你还想考高分?凭啥?!上面这一段论述我相信你从未在其他地方看到过,如果你真的认真看完了,我相信你已经超越你的所有同学意识到了“教材”对于生物这门学科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足够重要我们才能心甘情愿把他读透”#2.1.1 下面说说如何读透教材。1)重复读“无他,唯手熟尔”虽然教材编写组已经尽力把教材写得足够通俗易懂了,但无奈知识点实在太多,仍然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困扰。而解决的办法简单到超乎想象:重复读、重复读再重复读。而这也是解决看不懂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老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似愚笨,但这个办法实则是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原理的:布朗大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日前大火的机器学习的过程中,得出一个15.87%的学习最佳意外率,利用这个比例完成学习不仅可以使学习效率最高,还能使学习完的感觉最爽。什么叫学习意外率呢?简单讲就是学习内容中新鲜的、不熟悉的、需要花费精力着重理解的那一部分占总内容的比例。从这个角度反过来理解为什么研读教材困难的解决方案是反复读呢?前面说了,教材尽力写得通俗易懂了,所以教材中大部分的内容是偏重基础并且表述明确的,所以一个阅读能力正常的高中生看完第一遍至少能理解60%,剩下的40%自然就是稍难的内容。那么按照15.87%最高效理解比率来计算,如果你把教材读第二遍,60%/85*15=10.6%,也就是说读完第二遍,你一共将掌握60+10.6%=71%的知识。再读第三遍,71%/85*15=12.5%,也就是说读完第三遍,你一共将掌握71%+12.5%=83.5%的知识。循环读下去,直到把100%的知识完全掌握。看明白了吧,随着已掌握内容的增加,每新读一遍掌握的内容也是递增的,所以才会有“越读越明白”的感觉。所以不管目前基础什么样,你总有机会吸收当前最适合你的15.87%的新知识,坚持读下去,一套生物书的所有内容就注定被你完全掌握。基础好花费的时间少,基础差花费的时间多,仅此而已。至于那些声称自己看一遍就足够的,压根不用问,要么是在骗你要么就是在骗他自己无论是哪种,骗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不信的话,踏踏实实反复看书的你就和他在高考场上走着瞧吧。重复的确可以逐步增进理解,那重复多少遍合适呢?还是我高中那位生物老师,他说得非常斩钉截铁:“高考前,你们的4本教材(选修3选1),至少每本从头到尾看5遍,你才有稳定考85分的资格。”此话一出自然有人信有人不信,但从结果看来,老师说的是对的,踏踏实实把教材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的同学成绩都明显好过不认真看书的同学。很庆幸我是相信老师的人当中的一个,就像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提到的一样,我用一年的时间把四本教材读了17遍(精读+粗读)。你当然没有必要像我一样如此夸张,但显而易见的就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对内容的掌握就更加透彻,对知识体系的把握也更加全面,成绩自然越好,所以如果你真的要问重复多少遍,我想明确的给你一个答案:至少3遍,最好5遍,5遍以后多多益善。#2.1.2 怎么读?1)读书过脑子像看小说一样扫视个大概,仅了解主要内容是绝对不行的,更不能浮图快为了翻页而翻页,因为“高考在惩罚偷懒的人这件事情上从来都不会手软”。你要做的是主动的、抱着寻找知识、理解知识的原动力的去读,具体做法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强迫知识过脑子阅读过程中不停(注意!是不停地追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读到哪里了?这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怎么表述?· 这一章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小节的内容是什么?这个知识点和这一章这一节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这个知识点由什么知识点引出?这个知识点又引出了什么知识点?· 怎样把这个知识点和前面读过的串起来综合理解?是否理解了?…你还可以有其他用于引导自己思考的问题,原则是:用“固定化”的问题引导自己对正看的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关键是一旦提出问题,必须要强迫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哪怕答案不全面不正确都没有关系,一定要强迫自己给出一个答案,得过且过达不到深入思考的目的。另外固定下来的问题建议3-4个为宜,这样不会给自己造成过大的负担。同时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刚开始追问自己你可能会觉得不自然但适应一周以后就变得无比自然,而且给答案的过程不必用笔写下来,脑子里完成思考即可,其实整个过程并不会花费特别多的时间。尽管如此,仍免不了有人觉得这样读书速度太慢,但如果我们在乎的是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对知识框架的把控,仔仔细细有收获地读一遍比蜻蜓点水一无所获地读3遍有用都不止,就像你们花较多的时间仔细读完这篇文章有收获,绝对比花看似更少的时间看其他零零碎碎的东西结果收获甚少更值得一样。当然最重要的还你究竟愿不愿意通过提问去引导读书,这个方法是在强迫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整理思路,让你读完书后的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明确,理解更加到位而不是感觉脑子一团浆糊毫无收获。这就是有用而且你应该用的好方法,就看你用还是不用了。2) 全面细致地读教材“大多数人都被教材编写组那帮人骗了!”我们总是下意识认为只有书上标黑加粗的地方才是重点,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不是在全面细致地读完教材后额外关注加黑的部分,而是只关注标黑加粗的地方。这远远不够,我们说的读透教材指的是每一页教材都“一字一句”“不重不漏”地好好读完,是不仅要读标黑加粗的内容还要读没加粗的正文内容,不仅要读没加粗的正文内容,还要读常被人忽略的小字内容,不仅要读常被忽略的小字内容还要认真看每一幅书上的插图,不仅要认真看每一幅插图,连插图里的每一个字也都要仔细读完并理解…有人问:“真的有必要这样吗?这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还是之前那个观点,但凡问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因为还没有理解这么做的重要性,一旦意识到了他一定会去做的。前面说的教材是国家发给大家的唯一的标准秘籍,所有高考题目的源头皆出于此。仔细翻看教材会发现4本或者6本教材哪怕加一起标黑加粗的内容也没有多少,而这些也是几乎所有的考生都会意识到的的重点,那么大家都会优先先把标黑的内容掌握好。如果高考题目都出自于标黑加粗的内容,而大家都会做,那怎么可能有区分度呢?高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公平性排第一,区分度和选拔性就得排第二。所以很明显考题绝不是仅仅利用书中标黑的内容就可以全部解答的。但又不能超纲,那你说出题人还有什么其他选择吗?当然就是利用那些没有标黑的正文和更容易被忽略的小字部分了啊。黑体字的确最重要,但所有人都掌握,没有区分度;正文和小字还有各种插图重要性虽不及黑体字,但正因为每年都会被一部分不明白这个道理的学生忽略,恰好成了高考区分度最好的体现。举个例子:15年全国Ⅱ卷第2题考察的端粒学说就出自课本小字,而非课本正文段落。在阅读课本过程中细致全面的学生看到了也就答对了,而没看过的学生基本也就凉凉了。既然黑体大家都会做,而正文小字插图仔细看懂了才会做。这些你曾经以为不重要的东西恰恰成了你比别人得到更高分数的坚实保障,你说你该不该重视他们?所以我们的态度应该从“只有黑体是重点”转变成“整本书上肉眼可见的所有东西都是重点,而黑体字是重点中的重点。”请全面细致一字一句地读教材,引入、黑体、正文、小字、插图、插图里的字、课后习题、章节小结…任何肉眼可见的字都好好地读,过脑子地读。3)有目的的读前面说要一字一句地读教材上的所有内容,这是为了保证你对书本的内容有整体的掌握,避免出现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盲区。但“全是重点就意味着没有重点”在确保整本书已经没有完全陌生的内容之后,还需要把精力和时间花在最重要也最容易考的内容上。① 重视基础概念i. 对名词性的定义烂熟于心最好能完整背诵,同时注意每个名词前后的限定词语名词性定义在课本是的典型表述是:“XXX是XXX”比如生物教材上对植物激素的定义如下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不仅这句话你需要完整背诵下来,加括号的内容都是这句话里重要的限定词,掌握重要的限定词将帮助你理清类似来源、用途、适用范围、化学本质等关键点,这些点都是可以在选择题里直接考察“套用”的,记住就会,记不住就懵逼。ii. 怎么检测自己有没有掌握好基础概念呢?可以自己给自己设计填空题,只给出概念的名字,然后默写整个定义的全部内容,尤其注意括号内的限定内容,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如果你觉得自己设计题目太麻烦,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我当初用得不亦乐乎——准备两套教材,第一套专门用来阅读、勾画、圈点、做笔记等等。第二套专门用来做自我检测——把书中的关键信息用修正带涂掉,得到一套信息点残缺的教材。自我检测时就读这一套教材,看自己能不能在脑中准确地把被涂掉的部分填上,填不上的回到第一套教材中继续深入阅读并做好重点标记。这样做不仅非常高效,并且打包买教材也很便宜。② 重视概念的细节辨析生物考题为了提升区分度常在概念的细节上给学生设坑,所谓细节就是那些哪怕你已经大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因为某些边边角角没考虑到仍然可能犯错的地方。尤其留意下面这些内容:i.注意近义或者形近词的对比这些词语之间也许长得像、也许表述相近、也许作用相近,凡是你容易弄混的名词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词语有人觉得大差不差就行,但记住一句话:“教材是严谨的,只要不是一模一样那么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就是格外需要注意的”因为像所以容易混,容易混就能够体现出区分度,那么他们的那一点点常被忽略的区别就容易出现在考题里,哪怕区别记忆他们比较困难也希望你能够重视起来。举例: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的区别。ii.注意程度副词和特例生物书中的程度副词主要起限制范围的作用。“限制范围”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因为真正的生物现象及其复杂,所以对于任何一个结论几乎都有对应的反例,由于高中教材对解释做了简化,那么利用副词进行修饰就变成了保证结论成立的必要手段。这类副词包括但不限于:主要是、大多数、极少地、偶尔、经常、大概率…这类词语的作用是一致的:划定一个合适的讨论范围使紧随其后的结论成立。那么很自然我们就能想到,如果不满足这个范围的限制条件,自然也就成为了特例,而限制条件本身和特例都是高考出题的高频考点。所以对于程度副词我们的复习方法是:“反向思考法”一旦发现程度副词就要提高警惕,首先把他原本的意思理解清楚;然后思考这个程度副词的反面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反面对应的特例又是什么呢?举个简单的例子:生物教材上的原话有“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当我们看到这句话,首先我们要牢记这句黑体结论本身,然后我们发现了“绝大多数”这个程度副词,那么我们应该利用方向思考法,追问自己绝大多数的反面是什么呢?是极少数,那么极少数对应的特例是什么呢?“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样把带有程度副词的教材内容复习完就算是真正掌握了考题中关于范围的坑点。③ 注意小字和图示的内容再一次强调不能忽略小字部分和图示的内容,因为真的会考啊!小字部分读完无非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你会觉得这部分小字和主题内容关系密切,这种情况是很好处理的,把小字内容当成主体内容的补充两者结合在一起综合理解就好。第二种情况是觉得小字内容和主题内容好像关系不大,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因为小字部分也许成了独立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单独提炼、单独理解、单独记忆了。比如:关于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都是应该当成独立知识点单独掌握的。另外很多同学看插图会不由自主地走马观花,示意图看个大概,统计图看个趋势,这也是万万不可的,还是那句话:所有肉眼可见的文字和图像都要仔细缓慢地看懂理解。因为生物教材上居然出现过知识点的文字描述仅出现在图片里而不存在于正文中的情况。这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总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遇到这种情况,粗略看个图而不去细扣图片下的文字能行吗?这可直接就漏掉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啊。3)重视教材实验生物试卷中实验是考察的重点,因为通过实验的分析和设计能考察一个学生是否对一个现象有深入的理解。关于实验无非两种考察方式:一种是教材实验的常规考察;第二种是创新实验的分析和设计但无论哪一种都依然遵循来源于教材的原则,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意思。① 关注实验目的看任何一个实验第一个问题就是:他要干什么?明确这个问题后能理清后续的思路,包括用什么干?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能行?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所以实验目的是指南针,掌握好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保证后续不走歪路。② 关注实验材料不难发现,教材上的实验极少出现重合的实验材料,一种材料往往只在某一个特定的实验中使用。这意味着该材料的某些特性针对某个特定的实验目的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很明显材料的特性就是关注的重点,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实验的材料。比如:“绿叶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作用。当然也会出现某种材料在两个实验中都会用到的情况(比如酒精)那么此时你就需要特别留意,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实验中是否发挥的是同样的作用呢?如果不是,分别利用了他什么特性完成了什么特定功能呢?还是那句话,重复出现意味着易混,而易混意味着容易考。③ 关注实验原理这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自然推出的关注点。所谓实验原理用一个简单问题来描述就是:为什么用选定的实验材料能够达到实验目的?这个“为什么”是你在学习任何一个实验后都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如果做不到说明你对这个实验的掌握还存在巨大漏洞,赶紧回去看教材补课吧!④ 关注实验步骤很多实验的操作流程是有固定流程的,因为每一步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上一步的结果往往是下一步正常进行的基础,所以中间的顺序不能调换。比如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的顺序就是严格固定的。由于人的大脑不擅长记忆顺序编号类的信息,那么步骤的正确顺序往往也是很多学生犯错的点,因此也是常被考查的内容。对此,真正理解每一步是为什么,有什么用,会造成什么结果,观测指标是什么,可能去深入理解每一步的作用和下一步的联系,这将有利于掌握实验的步骤和顺序。⑤ 关注实验细节这里的细节是在实验主干设计之外的容易忽略的细枝末节,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因为太过细碎,常常是考生容易犯错的点。但“魔鬼在细节当中”,一些看似无伤大雅的操作细节往往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巨大影响,所以仔细阅读、梳理、记忆实验中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的细节。比如: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在使用时需要现用现配。4)关注教材的课后习题这是被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忽略的部分,但近十年的高考真题给我们的经验是:很多高考题目的灵感来源就是生物教材的课后练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议你能在复习完一章后自觉地把课后习题全部做完,如果有时间还希望你能多做几遍。由于课后习题没有标准答案,希望你一定要上网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得到可靠的参考答案,完成自己答案的订正。说到这里,如果你能把上面说的都做得足够好,那么生物教材已经被你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顺带说一句:不用抄书!抄书太浪费时间,有闲心抄一遍书我还不如读5遍呢。最后当你想检测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如何,你可以试试:当你看到一道概念辨析类或典型应用类的概念选择题时,你马上可以知道考查是教材上哪个知识点,然后马上看出选项是错的,哪里错了,有什么“坑”,有什么特例,甚至到复习的最后阶段(比如你已经把教材翻来覆去看了10+遍后),你不仅能反映出对应书上哪个知识点,甚至能清楚的记得这个知识点在教材的哪一页的哪个位置。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75+的分数就是手到擒来罢了。#2.2 刷透题目刷透题目,是搞定“套路”的重要手段。之所以需要套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材中虽然已经囊括了所有的知识点,但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很少出现多个知识点混合使用的情况。一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如果是A,那么这一整章的内容都在说A。但生物试题中却经常出现ABCD混合考查的情况。把各种不同的知识点串在一起,熟练地综合应用于解题就是“套路”的功能。把书读透了,我们已经能到75分的水平,那么继续跟着思路把题目刷透,85分就没问题了。既然是刷题,那就集中解决刷什么?怎么刷?刷多少?这三个最重要的问题。#2.2.1 先说刷小题这里的小题指的是:除需要计算的遗传选择题之外所有的选择题。“哎,刚刚不是说知识点已经在读教材的过程中都掌握了吗?那还需要刷题吗?”需要,因为出题人坏得很!的确,所有“套用”型知识点我们都已经掌握了,但为了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出题人永远在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来呈现那些实际上陈旧不堪的知识点,为的就是通过看似新颖的题干来隐藏真正的的知识点,以达到通过包装题干让你无法识别到底在考查哪个知识点的目的。如果说知识点原本只是简单的1+1=2,那他们可能会刻意把题干包装成类似“((1+1)*2+4)/4=2”这种看似新颖的形式,以试图难住一部分同学。仔细一看,本质都是四则运算,为什么有些同学会被难住呢?说白了就是“见的题目太少了”简称“没见过世面”为了让自己不被表面新颖的纸老虎难住,尽可能多地快速刷小题就是我们用来武装自己的武器。通过快速地大量地狂刷非计算类小题,打开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在过程中不停地意识到:“卧槽,这个知识点居然还可以这么考!”“我靠,题干绕这么大个弯居然是在考查这个知识点”“我去,出题人也太贼了,这么问居然考这个点”…这就对了,在不停刷新题的过程中,让自己频繁的遇到“新题干”“新情景”“新描述”“新坑点”,然后挨个识别出他们的把戏,和教材上最原始的知识点形成对应,逐渐在心里形成针对每一个原始知识点所可能对应各种小把戏合集。做到这一步,以后上考场,再看出题人绞尽脑汁设计的新鲜玩意儿就跟见老朋友似的游刃有余“切,小样儿,还想骗我,我都见过你几十遍了,还跟我装?”读完一个题目立马反应出对应的知识点、易错点…然后秒选正确答案,就是这么自信。同时请相信我,出题人因为不能超纲所以能设计出来的新鲜玩意儿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多,对于专心开过眼界的你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既然目的是“开眼界”“见世面”,所以广撒网地刷尽可能多的题目”,把有可能遇到的新鲜玩意儿在高考前都遇个遍。# 怎么刷?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一本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习题集。· 翻开一套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只看生物部分,提前把其中的需要的计算的选择题划掉,然后计时在8分钟以内(因为不需要计算,整个刷题过程完全跟抽背一样,非常快)把其他选择题刷完,对答案,判断对错。· 如果出错,立马翻看标准答案,定位知识点出处,回到教材,把相关的内容再重新看一遍,从源头把漏洞补起来,然后结合解析完成内容的订正。· 订正完后再从头一直一句地审视做过的所有题目,从题干到选项到答案全部都要重新审视。· 审视的过程中无论是题干还是某个选项或者是答案解析,但凡让你产生了“我去,这题还能这么出?”“我去,这知识点还能这么考?”“我去,这话还能这么表述?”…感叹的地方,都分条目抄写在那个小的笔记本上(大致如图)。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有空就拿出那个小笔记本反复复习(复习方法还会在后面提到),直到小本子上那些原本新颖的东西跟教材一样烂熟于心为止。---- 补充 ----由于有些地区高考改革,针对生物这门学科有评论询问习题集的问题,经过调研我简单推荐一下适合这篇文章提到的刷题方式的分类习题集,大家按需选购即可。顺带一句,虽然原则上来讲选择题里面的不会出现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但很多出题人喜欢打擦边球,出一些的确和教材知识点相关但关系非常微弱需要进行多步推理才能得到结果的题目。那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你直接把他给的情景和对应的答案当成结论记下来,下次再遇到直接用结论就好。#刷多少?上面那个刷题步骤,如果足够熟练,从刷题到摘录新鲜玩意儿一共花费不到20分钟,用两个课间就能完成,如果你想,你大可以把每天的所有课间休息都用来刷生物小题,一天下来很轻松就能做完5套生物选择题,并完成摘录。一本理综选择题专项书籍不过50套左右的选择题,10天就能刷完一本。潜心突破生物一个月,刷3本选择题专项,做他个150套生物选择题。我可以保证,待你重出江湖,你的眼里就再也没有了任何新鲜玩意儿,拿到任何生物题目,都感觉是那么的自然和亲切,正确答案是那么的容易和明显。我在高考前就差不多一共做了150套的生物选择题,最后阶段已经再没有任何题目能让我发出“卧槽”的惊叹声了,到这个境界,非计算类小题就再也难不住你了。#2.2.2 再说计算类题目这类题目包括选择题里的计算类题目和大题里的计算题。除去比较简单的类似“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计算题(稍微看看书做做题就会的)之外,真正让大家头疼的是跟遗传相关的计算题,即生物学科中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甚至直接放弃的“遗传题”。不要怕!真的不要怕!听我的,任何人都能搞定遗传题。之所以任何人都能搞定,是因为遗传题表面上难倒很多人,但真正落实到计算层面不过就是初中水平,真正难倒人的是审题分析和题目的切入。简而言之:不是不会算而是没思路如果思考到此为止,那对我们解决遗传题其实没有什么帮助。再深入一层,立刻豁然开朗——所谓的审题分析和题目的切入本质上都是经验性的套路。套路的好处就意味着如果你临场分析不出来,是可以背的。背好套路,考场上识别出他套路,然后应用套路,完成计算,问题迎刃而解。什么叫“遗传题套路”?比如:遇到隐性纯合子致死,常见的可以从A、B、C、D处进行分析,常见的考查方法有E、F、G、H;遇到隐性配子致死,从什么地方分析常见的可以从A、B、C、D处进行分析,常见的考查方法有E、F、G、H…这些提前存在你脑子里的经验就是套路,也是你用于解决“遗传题”的军火库,上了战场拿出来就用,省事省力,威力无穷。按我自己的备考经验,遗传计算题总共大约有20个可分类题型,比如上面提到的“隐性纯合子致死”“隐性配子致死”“自交验证推理”等等,而每一个题型下面最多不超过3个典型切入点,每个切入点又对应不超过2个典型的推理和计算思路。合在一起算一下,要想搞定生物遗传题,你中共也不过需要掌握不多于20*3*2=120个套路而已。掌握好了,那就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所向披靡。要掌握这些套路,需要你在平时下苦功夫。这一次我们不像前面刷小题那样求“多”,我们求“全”。具体做法:· 去翻看市面上所有(注意不是一本两本,而是所有!)你能找到的对试题做分类的复习资料(尤其推荐一轮复习资料,因为一轮复习资料的特点就是把知识点和例题进行了详细分类),只关注其中分好类的遗传类计算题。· 对这些遗传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尤其留意教辅资料上分类后的例题,他们往往是考点不重合的不同类型题目,其次是教辅上的其他练习题,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读完他们的题干,观察其中的典型考查类型,收集整理其中不同类型的题目。· 然后用买书也好、复印也好、拍照也好的方式把这些不同类型的遗传题和详细解析收集起来,尽可能做到全覆盖,不重不漏,因为你参考了各种书籍,那么这个阶段的筛选你可能会收集好几百道题目,不要紧,后期会越来越少的。· 然后回家就开始刷题,攻克你自制的遗传习题库。刷题刚开始会非常痛苦,因为不熟悉,思路受阻速度极慢错误百出,我自己也出现过一道遗传大题40分钟死活做不出来的情况,没事,很正常。不要怕,硬着头皮继续做,这个时候你需要给自己的心里建设是:“遗传题的计算难度不过是初中水平,我一定能做得出来,无非就是套路我还不熟悉,等我一个一个啃下来,就会越来越快的。”出现做不出来或者做错的情况立马看答案(不要死磕,死磕浪费时间),但必须把答案看得明明白白(看不懂就问同学问老师,完全弄明白为止),然后再独立不看答案地把那道题重新做一遍。能够独立做出来还不够,一定要把完整解决一道遗传大题的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如果重做一遍超时了,那就再重做一遍,直到8分钟以内把这道遗传大题做完才换下一道。做完一道题,立马总结反思这道题目对应的“套路”是遗传题的哪个类型?题目切入点是什么?对应的推理和计算流程是什么?重难点和易错点分别是什么?上面的每个问题都要完整回答,还要用笔记录在题目旁边,用于后期复习查看。搞定一道换下一道,一旦发现有类型和切入点都重合的题目,立马丢掉,因为我们说了,我们是求“全”,不是求“多”,重复做同类型的题目是浪费时间。最后你会发现最终你留下来的题目不会超过100道,把这些题目按那20个题目类型分类保留好,以备后续复习使用。这样搞定一道题目大致40分钟,一天抽一个半小时搞定2道,不到50天你的武器库就搭建完毕。往后再遇到任何遗传题,读完题目第一件事情不是立马开始分析,而是去思考这道题和你武器库里的哪类题目是类似的,那类题目的切入点有哪些,这道题可以选择其中哪个方式切入,切入的典型推理和计算流程是什么…一旦选对武器立马开干,一切都迎刃而解。如果你竟然发现,这道题目跟以前的的100道完全对不上号,那你应该欢喜雀跃,这意味着你的武器库又将增加一门重型武器。如此积累到高考,你的遗传题必将进入化境。----- 2020年末的补充 ----最近我发现市面已经有了针对高考生物遗传的专项突破分类讲解资料(注意!不是单纯的习题集,而是分类讲解遗传突破资料)这类资料的面世可以说是我们上面刷题逻辑的集中呈现,可以很好地帮我剩下大量的时间,在这里做一个推荐。#2.2.3 最后说说其他大题这类题目就非常简单了,读透教材把知识点“套用”做好,大部分空都能得到分数,最容易失分是这些大题中一些半开放的描述类问题,而失分的原因往往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不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与知识点相关的意思。参考历年的生物高考题,会发现某些大题的表述题参考答案并不完全出自于教材的原话,而是用某种规范的语言组织方式把涉及的知识点表达出来,所以本质是对知识点和规范表达的双重考查。那么这就意味着仅仅读透教材想把分数拿全还不够。书上没有怎么办呢?看高考题的标准答案!因为高考真题的答案也是全国统一公布的,所以高考真题其实也就成了权威性仅次于教材的生物备考资料。把往前10年的生物试卷都找出来,专心刷除了遗传题之外的所有大题,一套试卷中大概3道,10年(考虑全国一二三卷)一共不超过90道。· 刷题过程中,首先认真读题干,充分的理解题意,然后凡是看到教材内容填空题,跳过不做,只有出现表述类题目才停下来好好思考(这类题目要么是问答题,那么就是横线很长的填空题,很好识别),把自己的答案下来,然后对照参考答案仔细修订自己的答案,过程中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表述是怎么扣题的?2.这个表述和教材中哪个具体知识点相关?3.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差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和标答有差别?4.充分理解标答之后自己能否独立地写出标准答案?· 同样的,如果标准答案中居然有让你发出“卧槽,语言还能这么组织?”感叹的描述,请立马誊抄到之前那个小笔记本中,以便日后复习强化。因为不需要计算,做完上面的步骤一道大题最多10分钟,90道全部搞定,不过15个小时而已。一旦做完,你针对高考生物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将不止提升一个等级。至于真题试卷市面上的试卷都大同小异,选解析详细能看懂的就好,我当时用的必刷题出的真题卷,体验还不错。至此,我们已经把题目刷透,如果前两步你都踏踏实实做完了,那么此时你已经差不多能够得到85分。下面的问题就是要巩固我们已有的学习成果。#2.3 学会梳理之所以要梳理,是因为生物学科里的确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并且还有很多容易记混的内容。梳理的作用就是把原本散落在书本、资料、试卷各处的易混的内容,集中整理,方便查看,方便对比,方便记忆。集中 — 对比 — 记忆至于梳理的方法,不用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思维导图、大括号小括号,用好一招,搞定生物的梳理就足够。“好好列表格!”无论是读教材、做教辅还是刷试卷,一旦你发现了任何好像容易混的内容,都请不厌其烦地在笔记本上重新画一个表格,将容易混的几个东西记录进去,后面记录对应的特点、以及和其他东西的区别。这里所谓易混的东西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针对细胞结构的易混名词可以列一个“细胞结构易混名词对比表格”,然后其中对比清楚了“细胞板”和“赤道板”;比如针对教材的各大实验,可以列一个“教材实验器材对比表格”,其中对比清楚了教材中每个实验用到的实验材料及其用量和注意事项…没有一定之规,一遇到自己感觉没弄清楚的点,就请立马停下来手中正在做的题目(立马梳理很重要,一旦积压就容易失去整理的积极性),赶紧动脑子想想你目前没搞懂的这点可以和哪些东西对比,然后不管多麻烦都要把它涉及到的内容都拿出来一并复习一遍,然后完成表格化的梳理。在梳理整理易混点上,大多数同学存在两个误区:1)教辅资料上已经有对比表格了,还需要自己去梳理吗?需要。首先教辅上有当然是最好的,你必须重视别人已经为了你整理好的对比表格,并将他们烂熟于心。但别人整理的内容虽然全面但不一定最适合你。举个例子,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特性记混,但有的同学却可能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弄不清楚,所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自己的易混点梳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已有的表格和自制的表格结合使用效果是最好的。2)自己没有能力穷尽所有对比的情况,有必要梳理吗?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还是刚刚的例子,如果你觉得自己关于细胞膜特性掌握的不好,决定把细胞结构以细胞膜为出发点进行梳理,但你绞尽脑汁也只想到细胞壁和他有可比性,而你有分明觉得应该还有其他东西可以拿来对比。在这种心态下,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会选择干脆不做这次梳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做的梳理不够完善。这是错误的想法,个性化的梳理原本就没有完美一说,能帮你理清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便已经达成了此次梳理的目的,至少扫清了你知识点上的一个可能的易混点,这就已经足够了。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所有相关的内容都总结清楚,不仅你做不到,很多老师都做不到,知足常乐在长期进步的路上是个智慧的选择。但一次做不到不代表永远做不到,我们只是收起完美主义的心态,把他分到多次完成罢了,如果后续的学习和刷题过程中,你突然意思到“原生质层”和细胞膜也是可以对比的,那么这时候把之前列好的表格翻出来,再加上一行关于“原生质层”的内容就好了。平心而论,表格法是最易操作也是效率最高的梳理方式,但仅仅限于局部知识点的梳理对比,如果想对大范围的知识点比如一章内容,一本内容进行梳理,那么建议使用“简易思维导图法”看到思维导图四个字,有人总想着去系统学习学习思维导图的规范画法,明确告诉你,完全没必要。直接开始画就好。· 写下你想要梳理的章节标题· 然后从这个标题出发写下任何你能联想到的相关知识关键词、关键短语、关键语句,中间用箭头连接· 再从这些新增的节点出发写下其他您能你能联想到的相关知识关键词、关键短语、关键语句,中间用箭头连接。· 如此重复直到你再也写不出新的关键词、关键短语、关键语句为止· 回过头审视你写下的所有节点,思考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则不管,如果有逻辑关系请用相应带有逻辑描述的箭头连接两个节点即可绝对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画“思维导图”的经验就放弃梳理,所谓“思维导图”只不过是思维发散的可视化工具而已 — 我们使用工具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更有质量的思考,决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本身。整个思维过程中会让我们对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重建、关系梳理、归类对比等一系列工作,对巩固知识的掌握帮助巨大。同表格法类似,不要因为害怕自己梳理不完全就放弃努力,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况且一次梳理不完全我们是可以用之后的长时间来进行完善的。对一幅导图进行长期的优化能够帮你形成对一章内容最全面最高层次的掌握。梳理是需要做的,也许一时半会看不出区别,但他通过对比,理清思路帮助记忆的功效积少成多之后在长时间看来绝对是效果显著的。如果不想自己的知识体系看似雄伟实则漏洞百出的话,还是踏踏实实做好梳理和总结吧。#2.4 学会记忆不管是谁跟你大谈特谈生物学习方法,都有一个始终绕不过去的槛:生物的确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前面我们理清了关于知识点的思路,下面说一下怎么记住他们。大家也许在各种地方已经看到过了许许多多记忆方法,但你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记忆本身是依靠重复达成的,所谓的记忆方法只是在帮助你减少重复的次数。所以,如果你记不住生物知识点,最大的问题就是: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不够多。那解决的办法也是简单而明确的:重复记忆!重复记忆!重复记忆!回想一下小学记九九乘法表的过程吧,从刚开始的每一句都别扭不已到像呼吸般自然,没有什么例子比这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了,因为小学的你可完全不知道任何记忆方法噢。也就是说,哪怕你没有掌握任何记忆方法,你也完全可以记住生物考试所需的所有内容,无非是需要重复的次数多一些而已。有这一点作为基础,希望你不要因为生物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而害怕,只要你能沉下心去重复,都能记住,没什么可怕的。其次希望你不要用自己记忆力不好作为自己没有把该记的东西记住的借口,不是记忆力差,而是行动力差。懂了最基本的原理,再说说高中生物最常见的记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你记得更快更牢。1)口诀记忆法口诀法最适合记忆,多内容并列的知识点,比如一些由并列短语或并列关系的句子构成的知识点。方法:挑选每一个短语中的一个或两个字,组成一句通顺甚至有意义的话,背住这句话也就记住这一串并列的知识点,有效防止遗忘和丢失。比如大多数考生都耳熟能详的“新铁臂阿童木猛”“一只细蓝线”等等关于口诀,不一定要老师告诉你的才好用,你完全可以发明自己喜欢和习惯的口诀去记忆书中出现的各种并列知识点,但关键在于口诀本身应该容易记忆。2)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最适合记忆和数字相关的知识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实验中某种试剂的使用量。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根据每个数字读音的谐音进行联想然后和对应的事物进行绑定,让联想的东西和事物发生某种联系,那么在你看到事物本身的时候,就能自然回过头联想起对于的数字了。举个例子:如果斐林试剂的使用量是0.5g/ml,5的英文是five,而斐林试剂的读音首字母是f,那么就把five和斐林试剂联系在了一起,以后看到斐林试剂就想起five,想起0.5g/ml的使用量。其实不仅仅是读音的谐音,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也可以进行联想,比如数字1像蜡烛,数字2像鸭子等等(下面是张很有意思的参考图)由此举个例子:如果斐林试剂的使用量是0.2g/ml,数字2像鸭子,那么就可以联想一只小黄鸭在斐林试剂试管中游泳,因为试管那么小,鸭子进不去,居然还把试管撑破了,这个场面很滑稽正好方便我记住了这个联系。那么以后看到斐林试剂我们就想起那只撑破试管的小黄鸭,自然而然就联想起了0.2g/ml的使用量。事实上,联想法是所有记忆大师最推崇的记忆方法,只要你愿意去开脑洞,编故事,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记住很多东西,远远不局限于生物题目中的数字,所以生物的其他知识点你也可以通过联想来巩固记忆。3)拟人动画法人脑天生不擅长记忆枯燥的文字和数字,而对生动有趣的故事极其敏感。人脑也不擅长于记忆静态的文字信息,而对图片或者动态信息更加敏感。拟人动画记忆法综合人脑的上述两种特点,最适合用于记忆生物现象中的动态过程。拟人就是把自己当成动态过程中的某一个角色,然后想看动画一样从那个角色的角度观看整个动态过程。以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为例,想象你自己就是那一层薄薄的细胞膜,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外和细胞内的所有情况,然后有有害物质正在一点点想你靠近,你非常慌张“我靠,我靠,我靠,你怎么来了?!别来啊!!我不欢迎你!!快走开!!”心理活动越挣扎记忆越深刻,可有害物质不听话,还是一点点向你靠近直到你跟前,接着他开始准备穿过你的肚子进入细胞内部了,你感到肚子很疼,然后飞起一脚就把有害物质踢得远远的,有害物质被你吓坏了,以后也再也不敢来了,你成功的保护了你自己。这个动画片一样的过程就是在利用拟人动画记忆“细胞选择透过性”,但凡是书上出现过的连续过程,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进行记忆,会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更加印象深刻。4)举例记忆法人脑不喜欢抽象的概念结论,而对具体实际的例子更加敏感。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听一个知识点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完全没听明白老师在讲什么,但一旦老师举了一个你熟悉的具体实例,你立马就一通百通了。既然老师举例有这个效果,那为什么我不能自己举例给自己看呢?举例记忆法就是在背诵某些抽象晦涩的知识时,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能体现这个知识的实例,通过例子来完成记忆。比如学习到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这个知识点时,你可以举出小孩子尿床的例子,因为小孩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高级中枢还不够强大,因此不能很好地控制低级中枢,进而不能很好的控制排尿行为,导致了尿床的产生。背诵生物知识常用的方法大致就是这些,这4种方法其实已经覆盖了很大的范围,大部分记忆内容都可以通过他们进行简化,所以遇到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急着死记硬背,先想想能不能巧妙地记住他,实在不行,也决不能放任不记,重复重复再重复,死记硬背也一定要背下来。另外还有一句老话你肯定不陌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说无益,少年,好好背书吧。#2.5 学会复习教材读完、题目刷好、思路理清、记忆完毕,最后一个恼人的问题就是“背过的书老是忘、刷过的题像没刷过、梳理过的易混点依然混,咋办?”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忘,这点从没有例外,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忘掉东西就懊恼沮丧甚至怀疑自己,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尽可能减小遗忘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那句话:重复重复再重复。一个不那么靠谱的说法是人需要重复7遍才能扎扎实实记住一个新东西。先不管7这个数字怎么来的,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我们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完成良好的长期记忆。所以压根就没认真复习过的同学,就不要再嚷嚷自己记忆力差了,不是记忆力差,是你懒啊。下面说说如何合理的安排复习。1)每天规律地读教材相信每个同学每天都有早读,早读往往都是25-50分钟读语文和英语,如果你想提高生物到高水平,我建议你每天早读前提前半小时到学校,利用那半小时早读生物,不一定要读出声但一定保证每天花足够的时间仔仔细细地看教材。还记得前面说高考前最少看完3遍吧?看完了第3遍那就开始从头看第4遍,教材永远不嫌看得太多,随着你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愈发完善,刷的题目越来越多,见的世面越来越广,教材真的会常看常新。2)每天规律地读小笔记本还记得上面提到的小笔记本吧,里面记录了狂刷小题时按条目记录的知识结晶,记录了各种“卧槽”的表述、同时还记录了我们树立整理时列下的各种对比表格,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我们通过长期的复习烂熟于心的。建议每天午睡前10分钟和晚上睡觉前15分钟固定读这个生物小笔记本,因为都是条目知识点和表格,所以看起来非常快,每天25分钟可以翻阅记忆非常多的内容。原则依然一样,一遍读完就读第二遍,永远不嫌读得太多,直到把小本里的每一条内容都变得和1+1=2一样自然。3)有策略地复习计算题因为计算题往往涉及到极其繁琐的计算,如果每道大题都拿出来重新做一定会浪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要有策略地复习大题。还记得前面我们说要把计算题按分类型保存好吧,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每天从20个计算大题分类中选择一个类型,把其中涉及到的5道左右不同切入点的题目拿出来。挨个重新读题审题(尽可能不受记忆的影响),分析这个遗传题的哪个类型?题目切入点是什么?对应的推理和计算流程是什么?上次做他发现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在哪里?细心的可能发现了,这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刷大题的时候都已经回答过,并且已经把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做好了记录。但这个时候我要你做的是重新分析这道题,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看旁边曾经写下的答案和总结。只有真正出现思维受阻的情况才通过旁边的提示重新整理思路保证针对这道题目你重新获得完整连贯能够解答出正确答案的思路。这一步我们称之为“动脑不动手”,为的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在脑中保持对各类型遗传题的清晰思路。因为不动笔,所以挨个整理思路不会耗费太多时间。做完思路整理后,从当天选择的类别中随机抽一道题目开始动手解答,依然是8分钟完成,超时就重做,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一步称之为“动脑又动手”,为的是永远保持解答“遗传题”的手感,并且进一步训练自己解题的流畅度和速度。做好这两步,对于计算题的复习也基本到位。这三个复习策略贯彻落实好,我相信已经足以解决困恼你很久的遗忘问题,剩下就只看你做不做了。---- 分割线 ----好了,如果你竟然真的有如此耐心读到这里,相信你也发现了,针对生物这样一个半文半理的学科,要学好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捷径,但事实上也不需要什么捷径,你只需要在正确的方向上长期持续的下足苦功夫,时间就会给你回报。到这里为止,读透教材 — 刷透题目 — 学会梳理 — 学会记忆 — 学会复习 五步我们已经走完了,如果你每一步你都不打折扣地完成,不仅是我对你,你自己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去把生物考到85+的高分了。那些渴望看到奇技淫巧以帮助他们“短时间提高生物成绩”的同学肯定有些失望,但从来没有人说过在通往优秀甚至卓越的路上不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呀。毕竟高考是公平的,如果短时间显著提高成绩那么好做到,那不就对那些从高一开始就认真学习的孩子不公平了嘛?所以,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状况,也不管距离高考还剩下多少天,拿出行动的魄力和追求理想的干劲,搭配上面写下的正确方法,你总能取得比之前更好的成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愧于人,也无愧于己。最后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尾,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开始差不要紧,因为未来的我不差。为什么未来的我不差呢?因为曾经的我不怕自己差。”最后还是那句老话,比听懂重要得多的是理解,比理解重要得多的是实践 。我能说的就这么多,接下来怎么做,看你了。补充!!!!这篇篇文章实际上已经完整地回答了“高中生物到底怎样才能学好?”这个问题,关注点落在了“怎么学”上。但其实在怎么学之前其实还有一个同样关键但却常常被忽略的重要问题“高中生物到底学了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清楚高中生物的知识框架。最终落实到:掌握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疯狂实践——最终取得高分的正向循环上来关于这部分,大家在下面这个回答链接里可以看到,质量同样过硬。为了做到有用这篇文章真的写了蛮久蛮久希望大家点个赞,谢谢大家!拜托拜托也可以点个关注和振宇做朋友答主:王振宇(985大三在读
生活黑客
知乎26万关注)知乎排名第4的高考答主,我有10个万赞干货答案关于高考的干货回答获得了50万点赞+95万收藏,,在知乎高三板块排名第四,关于高三和成长我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持续地做得更好更多另外,我和知乎另一位高考答主 @树林同学 一起建立的高考公众号“树成林”更值得关注每周都有高考的干货更新(比知乎更快更及时),里面不仅汇总了我和树林累计5000万次阅读以及被收藏超过220万次的原创学习方法、心态调整、考试技巧,还会不定期把高考真题、学习资料等等进行梳理和分享,更重要的是,你将会在那里找到和你一样相信并实践科学合理方法的同届的同行者。我和树林都清楚,精神上的孤独是一个人最大的孤独,尤其是在高三独自前行的时候。过去两年我们的坚持终于让“树成林”成为了一个可以让十万高三学生互相鼓励的温暖的地方。就算你依然觉得累,好在那里有很温柔的陪伴。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分割线 ------一转眼距离写下这篇文章已经一年多了相信这篇文章的确已经给了许多人帮助,那么我的初衷也就达到了那么下面部分给自己的书打个小广告吧(说了是自己写的书的广告哈…我提前预警了哦!)在过去这一年,振宇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知乎高三板块排名第4的答主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作品,我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写出了也许是第一本完全针对高考的系统提分学习方法论书籍《高三突围》全书28万字的篇幅几乎涵盖了高三的所有问题,系统地从认知、心态、习惯、技巧、方法、学科六大维度为高三的同学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方法指南,这篇文章就被涵盖其中,剩下内容的质量比起这一篇有增无减。知乎点赞55万次收藏95万次是大家对它的认可,去年这些内容帮助了近超200名同学提分100+,超700名同学提分50+。我很有信心说针对高三的学习经验,书中给你的也许已经是最好的了,不信大家可以自行进行对比,下面是一些读者的反馈:了解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作为一名高三答主我写东西有一个坚持的原则,那就是真正对学生有用。这本书便是在这种要求之下写成的,书籍发布以来已经有超过7500名同学开始实践,你不妨也可以翻开这本书试一试。书籍入口:在公众号 树成林 后台 回复书名 高三突围 即可进入书籍页面
Hi,小埋妹妹在此本来我很是纠结要不要来答这个问题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中文是我们的母语,那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吧!但万万没想到,还是有很多学弟学妹过来问我关于语文的问题没办法,小埋妹妹我就是一个如此善良又热心的up主!所以就被召唤过来给大家写回答啦!本文内容略多,建议先点赞关注收藏一波~语文这个科目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为什么?语文不像理科,大部分为客观题,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语文这类的文科科目,阅卷老师最主要的评分标准是抓关键词!这里先说说语文考试中占分最重的作文部分!(作文20-40分的同学请好好mark下来)(知乎不让我发原文。。。。只能转成图片形式了。。。)不知不觉居然码了一万多字,好了,今天小埋妹妹的小课堂就先到这里了~都看到最后了,不点个赞再走,下次小埋可没动力给大家整理资料和分享干货了! 关于学习咨询和建议,please私聊我~(私聊前先关注哦!)关于学习资料,可以到公众号【高中备战】自行领取~回复关键词【语文必背】,可领取高考语文背诵清单回复关键词【语文归纳】,可领取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回复关键词【语文必考】,可领取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系列汇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艺术考上大学,能选别的专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