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画?

莫高窟220窟初唐壁画观经变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中,或者在谈论敦煌艺术的时候,我们会经常遇到“经变”这个词。什么叫“经变”?经是佛经,变是“变相”或“变现”,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换句话说,经变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经变画与北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僧侣们坐禅观想用的,而是为了向信徒们宣扬佛经的真正内涵。莫高窟220窟初唐壁画药师七佛经变熟悉佛经的少数高僧,当然只需要看看就能加深印象,而面对广大的普通信徒,特别是一些不识字的人,更多的还是由和尚指点着画面,来向他们讲解某部佛经中的道理。天水麦积山西魏时期的第 127窟里已经有了简单的经变画,敦煌莫高窟隋代中期的石窟,也出现了只表现一部佛经中一品(品类似现代书中的小节)或数品,或是经中代表性场面的小型经变画。长安是西魏与隋朝的首都,看来,那里的寺院中至少在西魏时期就已经在面对壁画宣讲佛经方面取得了成就,然后,这种初期的经变画才会出现在它的西部地区。敦煌321窟初唐宝雨经变唐代首都长安城中的佛寺,在开展向信徒们宣讲佛经的活动方面就更加广泛、而且定型化了。我们知道,佛经的数量浩如烟海,其中的内容又很深奥。对于一般信徒来说,长时间地讲解佛教理论是很枯燥的事情。为了弘扬佛法,必须吸引更多的听众,就不得不使讲解的方式通俗化,还要多穿插故事,多渲染。于是“俗讲”在寺院中流行起来了。敦煌335窟初唐维摩经变所谓俗讲,就是用通俗的故事来演说佛经。在俗讲之前事先写好的底本叫“变文”,这里含有变易深奥的经文为通俗文的意思。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古代文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变文。敦煌莫高窟23窟南壁 盛唐 法华经变见宝塔品虚空会变文的体制,是散文和诗相结合的方式,说一段故事,再诵一首诗,说说唱唱地讲解佛经。变文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有图画和它相配合,这种图就是经变画。和尚们在表演俗讲时,按照变文说唱为主,往往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再指出画面上的这个情节让听众们观看,以便加深信徒们的印象。由此可见,经变画既概括了某佛经的基本内容,又要表现出经中的关键部分。佛教中的俗讲和变文,对中国文学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宋代以后流行的评书和话本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都是从这里学来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代壁画楞伽经变相图根据唐代人段成式写的《寺塔记》一书记载,长安城常乐坊的赵景公寺,在三阶院的西廊下,有初唐著名画家范长寿根据《阿弥陀经》绘制的《西方净土变》。平康坊的菩提寺,在佛殿中画有《维摩诘经变》,有趣的是,到了唐宪宗(公元806 - 820 年在位)后期,当时著名的俗讲和尚文溆还特意重妆了这幅壁画。可见,寺院中的经变画,本来就是为俗讲服务的。牢度叉斗圣变(张大千临摹)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洞窟里,保存着中国最为丰富多彩的经变画。莫高窟初唐时代结构完整的巨型经变画,就已经相当成熟了,它们应该是在长安寺院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到了唐代后期,经变画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在同一窟中绘制十五六种经变画。据敦煌的专家们统计,莫高窟的经变画共有 24 种,1055 幅。这些生动而多样的经变画,在总体构图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的在画面中心画佛与菩萨等众圣人,在四周围绕着与佛经有关的故事情节,像《阿弥陀经变》和《弥勒下生经变》就是这样的;有的把画面分作左、中、右三栏,中间表现佛国世界的宏大场面,经中的故事则分列在左右两栏中,《观无量寿佛经变》和《东方药师经变》就常常是这样的形式;有的利用中间部分的上部描绘佛国世界,而在下部和左右两侧穿插经中各品故事,有的《法华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就属于这种构图形式;《维摩诘经变》和《劳度叉斗圣变》有自己特殊的构图形式,画面的左右两部分是各成主体的,围绕着两个主体人物,再交织插绘出佛经里的各种情节;《涅槃变》的画面呈长方形,它的情节是从左向右,再自右至左发展的。敦煌莫高窟第76窟 宋代观音经变这些经变画的构图形式虽然有差别,但都是在醒目的位置表现着佛国世界里的豪华、欢乐、清净、祥和的场景,因为这正是人们意念中所向往的乐土,也是隋唐时期佛教徒们所宣扬的彼岸净土的构想图。围绕着主体画面的各种故事情节,是在向人们讲述着应该具有怎样的正确观念与行为,才能在来生托生至佛教净土中去。来源:旃檀精舍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栏/专访画师燕知白:古风同人画到被王者荣耀官方点名夸是什么体验?2022年06月09日 10:30--浏览 ·
--喜欢 ·
--评论
大触来了粉丝:42.4万文章:134
关注这,是年少时的婉儿这,是穿汉服的婉儿这,是被扑倒的婉儿~这些都是燕知白笔下的婉儿她的画风辨识度很高,耐人寻味精心设计的动作造型和构图让画面极具动态张力如梦如幻,亦真亦假,印象深刻唯美的古风立绘无不呈现出一幕幕让人过目难忘的故事创作的长安风物志投稿图更是被官方点名夸奖,收入画集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专访来更进一步了解画师燕知白吧~微博/B站:燕知白大触来了:欢迎燕知白老师做客大触来了!先跟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吧~燕知白:大家好呀,我是燕知白~是一个主画古风的自由插画师!名字取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意在提醒自己心中清醒而行事低调。目前刚研究生毕业,平时喜欢听歌画画看小说和电影。大触来了:想了解一下老师的美术以及从业经历燕知白:从中学开始就对美术很感兴趣啦,至今为止画了有十年左右(不过大部分时候都是无效练习,尤其前期没有进行系统性学习的时候)。因为目前才刚研究生毕业,所以还没有正式步入工作,只是平时会画稿来维持生计和攒出学费。为《长安姑娘》《四国游记》等歌曲绘制过pv插图和立绘,也给一些游戏画过宣传插画。大触来了:老师的作品辨识度高,让人印象深刻,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燕知白:归根结底画风这个东西就是由自己的爱好(或者说是xp)衍生出来的啦!譬如说我喜欢纤细修长的身形,就会更多地强调骨骼和纤薄肌肉的表现,喜欢明确的光影,就会在光影二分的基础上用比较硬的笔刷去刻画细节。受Krenz老师的影响很大,非常喜欢K大的构成方式(不过好像完全没有学到哈哈哈)。大触来了:老师的作品氛围感很强,人物的情绪表达自然生动,可以分享下创作心得吗?燕知白:绘制插画的时候尽量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场景,想通过这张画表达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什么关系?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想要明亮清爽的感觉还是昏暗暧昧的感觉?把这些想清楚再去画,氛围感自然而然就出来啦。大触来了:如何看待创作过程中缺乏灵感,迟迟画不出满意的作品这个问题?燕知白:缺乏灵感的原因一方面是画师近期输入的信息比较少,没有想表达的故事画面;另一方面是缺乏练习,如果每天都进行了素描色彩速写的基础练习,缺乏灵感的情况就会很少了,因为练习中会学到很多新的姿势、角度、构图或者用色,这种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很容易就能想到可以画什么。因此我推荐没有灵感的同学首先是多看书或者多读诗,去想象其中的美好场景,并将之绘制出来;其次是保持长期练习的习惯,哪怕每天只画15分钟速写,也可以有效保持手感,让你在没灵感时也能根据练习方向做排列组合来呈现画面。大触来了:最后,有什么对粉丝或学画画的伙伴想说的话和建议?燕知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个人认为,学画画,最重要的不是练习强度,甚至不是天赋,而是热爱。虽然主流观点认为天赋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天赋的重要性体现在天赋较低的同学在看到他人进步比自己快的时候更容易焦虑,心态保持好的话天赋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学插画到能吃饭的程度,暂时还用不上天赋。再往上,画出非常非常“灵”的画面,那才是天才的事。对大部分同学来说,学画画是为了画出想要的东西,产出喜欢的粮,不是成为天才。如果不爱的话,天赋再高,不能保持绘画的习惯和快乐,不坚持练习的话,也是无用功。所以我希望看到这里的大家能够不忘初心,保持快乐地画画,保持良好心态(虽然我知道这样很难)。最后祝大家都画得越来越好!撒花,也辛苦燕知白老师的专访回答啦(笔芯)喜欢老师的风格,欢迎来加裙一起讨论呀~更多老师的作品欣赏:目录------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出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