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铁牛效率数学思维培训机构哪个好课程一般可以提多少分?

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1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预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66-01
当前,在小学生进入到中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的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在小学中段学习中,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已经渐渐成为了学生依据学习任务与要求来阅读语文教材,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找到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分享预习的体会,让学生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听课。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得到诸多好处,渐渐就会形成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第一,初读法。小学生在初次读课文的时候要先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掌握这些字词并进行拼读,从而全面地了解课文中所讲的内容。第二,通读法。教师将学习生词、语段及课文内容等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对课文进行通读,形成对课文的表面印象。第三,默读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眼睛看到的地方,省略发音与听力,因此学习效率较高,在默读的同时还可以一边思考一边旁注。第四,朗读法。朗读法注重有声的朗读,尤其是在学习一些诗歌、散文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进入到中段学习的小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课文的魅力所在。
三、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步骤进行指导
1、整体了解文章作者与写作背景
学生在接触到新课文时往往都对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比较陌生,如果不了解作者与写作的背景将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作者进行了解,可以通过课文注释或者课外参考资料、互联网等方式来进行。在预习的过程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了文章的作者与写作背景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预习,减少预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要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这部分内容大都是对课文的总结或者是课文学习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按照这些内容进行预习;另一方面是课后习题,习题大都是按照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思考。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导致预习没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生字生词的学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注重生字与生词的学习,教师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却较少。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课文预习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大意等出现马虎对待的现象。教师要针对这个环节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词的读音、字形与字义,还要学会生词感彩的辨析。针对一些有典故的成语或者词语要让学生找到出处,明确这些词语的原意、引申义。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4、段落层次的划分与内容归纳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部分,对于大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第二学段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将段落层次划分与内容归纳的方法交给学生,例如中心句的寻找、层次的细分等,让学生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文章段落层次内容。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也要注重这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滴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概况能力。
四、拓宽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范围
语文课前预习一般意义上都是指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预习。但是在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在拿到语文新教材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的翻看。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情况,指导小学生对新教材进行熟悉与预览,让小学生明确该本教材的学习目标。此外,在一个单元学习之后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整个单元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确该单元的学习重点及各项要求。
五、运用评价方式巩固课前预习习惯
首先,中段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上课之前用一下段时间抽查学生生字、生词的预习情况,之后对预习情况进行评比。其次,要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分组让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之后组与组之间对预习的情况进行评测,让课堂成为生动的学习竞赛。最后,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中只有教师一个评价主体,要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将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纳入到小学生中段的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树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中段培养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与预习能力将对未来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 运. 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01)11:74-81.
[2] 樊红霞. 课前预习作业设置对提高有效阅读教学的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11)17:124-131.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2
【关键词】英语;预习学案;设计;学生学习习惯
中国分类号:G633.41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预习作业的基本形式及操作方法
1、听说课的课前预习重在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在我们农村中,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却是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大量的单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故在七年级,对听说课预习作业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其形式如下:
a、根据音标拼读单词,再听录音,将会读的单词的打钩(√),不会读打叉(×)。
b、请看书,并写出你认为本课时的重点句型。
c、根据你对本课时单词及句型的预习,请对他们进行分类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教师提供框架)
【操作方法】
建立学习小组,组内互查,由学习小组互相拼读单词,互相进行纠音,对重点句型进行问答。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查,组内每位同学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得以养成。
让学生上交预习作业,进行批改,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给予学生A+、A、A-、B等级,同时对集体也进行口头评定,表扬做得好的学生,以引导全班学生。
对于第三部分,除了书上出现的重要单词和句型,让基础好的学生把他们以前学过的关于这个话题的词汇和句子也写下来,这样可以做到知识的循环运用,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对这部分的预习作业有困难,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帮助他们,学会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已学的知识梳理好。
2、读写课的课前预习重在对词语的运用及文字的表达
目前在我们学生的写作中,严重的存在着中文式英语,学生们有了一定词汇量,但还未养成用英语思维去写作的习惯,这种现象在八年级尤为严重,学生没有把所学的句型运用到写作中。故针对这一现象,我对读写课进行预习作业的设计,通过3a的文本及框架,以促进学生的仿写能力。形式如下:
a、预习本课时,将下列单词查阅字典,根据上下文情景,写出单词的意思;
b、预习课文3a完成下列任务(填写表格、回答问题、对错、排序等形式);
c、预习本课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及让你困惑的句子;
d、学习3a的写作思维导图(印发《话题思维导图》之写作思维导图),并画出本课时3a文章你
自己的写作提纲。如:Unit9(Section B 3a-Activity4)
【操作方法】
建立学习小组,组内互查,由学习小组互相朗读第一题的单词,互相进行纠音,对3a文章中的重点句型进行问答,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问题。
同第1点第2条操作方法。
教师上课时,要根据预习学案上的问题对3a文本进行处理,在处理文本前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组在预习过程中认为的好词好句及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教师上课时,学生拿出预习学案上的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写作,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最后布置作业:优化课堂作文,第二天上交批改。
3.泛读课的课前预习重在“理解别人,表达自己”
这几年,我们发现,中考对阅读文本的长度也在逐步的加长,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也逐步在增加。故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将泛读课进行预习作业设计,其形式如下:
a、预习课本,在字典找出该单词的多种意思,根据上下文写出在本课中的意思。
b、预习课文,回答问题(题目可以根据阅读课的Reading Strategy进行设置)
c、预习本课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及让你困惑的句子
【操作方法】:
建立学习小组,组内互查,由学习小组互相朗读第一题的单词,互相进行纠音,互相欣赏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解决问题。
同第1点第2条操作方法。
同第2点第3条操作方法。
上课抽查预习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抽查方式,如缓进生要求的反馈预习信息
是生词的朗读与对课文的基本理解;发展生的要求是不仅实现缓进生的预习目标还得要求他们说
出对文章的困惑;而自主生的层次最高,抽查到的项目为对好词好句的运用。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英语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以学到多少语言知识等为标准,而更重要的要看学习者是否能熟练地运用语言及是否掌握了学习策略。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预习作为培养自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给予更多的重视。学生的预习不是在课下随便翻翻书、看看课文就了事,教师应该教会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思考,为他们达到终生的主动学习架桥铺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愿我们的预习愈走愈远,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海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2
[2]陈薇蔚.初中英语长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0
[3]赵燕萍.高中英语课前预习任务设计及反馈实践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6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 教学质效
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环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良好载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紧扣课前预习环节,充分前移教学关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习活动充分,不仅可以有效节约教学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发挥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
1.指导学生树立预习理念
许多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并没有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导致进入初中语文学习后,没有能够进行有效预习。初中教学科目比小学多,课时也更加规范,如果学生不能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会影响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强化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预习活动的重要作用,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意识。
2.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
学生在开展语文预习活动的时候,会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看看这个方面不清楚,看看那个方面也要强化,缺乏有效的引导。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提纲的拟定,依据教学目标与自身知识基础,确定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与重点方面,让整个预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提高预习成效。
3.指导学生选择预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预习活动的效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读、想、划、写”四个步骤,“读”就是认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想”就是进行深入思考,依靠独立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划”就是将一些学习重点做上明显标记,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关注,“写”就是自己做一做课后习题,将学习心得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二、紧扣质疑探究环节,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真正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则侧重于发挥点拨与启发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学习成果,并加以优化。
1.发挥小组合作作用
小组合作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将学生分为5~8人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明确一名语文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牵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进行学习疑难之处的研究与探讨活动,特别要发挥对后进生的思维引导与帮助作用。
2.发挥点拨引导作用
质疑探究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一组探究思考题,内容要能够全面涵盖教学目标,让整个教学活动沿着这一组探究思考题进行,在难度系数上,要体现逐层深入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启发引导过程同频共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进行研究学习,为学生提供思维方式的点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开展。
三、紧扣活动拓展环节,充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构建起立体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外拓展活动成为培养学生能力、体现主体地位与促进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具有强烈的思想情感与拓展空间,教师只要充分加以运用,就可以发挥出较强的巩固效应。例如教学于漪的《往事依依》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仿照文章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的童年趣事,不仅可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写作能力。
2.运用第二课堂进行拓展
教师可以运用第二课堂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如组织一些诗词背诵竞赛、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充分体现出来,搭建个性化发展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开展社会实践进行拓展
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广阔的社会生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增强感知体验,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本地区一些标志性建筑进行参观,让学生仿照语文教材中建筑物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学生在这样的自主环境中学习,成效可以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模式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前预习 引导 点拨 相得益彰
预习是指学生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先进行阅读学习,了解其梗概,以便掌握听课主动权的主动求知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坚定的教学改革意识,通过有效的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一、丢下包袱,树立坚定的教学改革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的推行者、设计者、引导者,主角就是执教的教师。在这里,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要有一个清醒面对教学现状的认识,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改革的理念。所谓清醒认识,就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现状,症结在哪里?凭心而论,当前小学教师队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每日忙忙碌碌,认真地备课、讲课、处理作业……付出很多辛苦,但总觉得教学效果差尽人意;而学生每天仍然被动地压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比其他学科负担更重。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仍囿于旧的教学模式,总认为这样教学顺手,却始终困在这怪圈中解脱不出来;学生也陷入这个痛苦的怪圈中挣脱不出来。追根溯源,症结就在教师本身上。困则思变,形势逼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所谓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改革的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改革进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如何发挥出他的作用。众所周知,教学改革重要的是教师的问题,因为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既是主导者,也是推行者,更是创新者。所谓是主导者,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受教育的学生,他们是被动者。但是教学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个旧模式,这是因为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就是说,光有教师而没有学生参与,教师只是唱独角戏;有了教师主导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最终仍会进入过去的怪圈。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改革中,要相信小学生的能力,开发他们智慧,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使他们树立一个“我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我愿意主动配合教学改革”的主人翁意识。丢下了包袱,解放了思想,教师作为教学改革中一个创新者,就要从宏观上着眼,从微观上入手。所谓从宏观上着手,就是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看成一个整体大工程;所谓从微观上入手,就是说,改革就是破旧创新,这需要探索运作,先从一个具体事项入手,莫以事小而不为,攻破堡垒,然后再选新的目标,再做努力。做任何事,取得成功就得付出努力,承受挫折,不可能一蹴而就。
选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开展有组织的课前预习活动,就是在上述这些思想基础上进行的。
二、课前预习至关重要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预习在字典中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在课前预习之前先教会学生使用预习符号。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学生预习时要手不离笔,随时勾画。为了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检查和交流。我在全班统一了阅读符号,并提出具体要求:生字下面画上号,容易写错的字用圈起,重点词语下面加,重点句子下面加 n, 有疑问的句子下面加_? 在自然段前标注1 、2、3......同时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批注,第一遍在阅读时提出的问题用黄色批注,第二遍阅读时提出的问题用红色批注,第三遍阅读提出的问题用蓝色批注,继续往下阅读后提出的问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批注。如果在阅读中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思考得出答案用绿色彩笔写下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用眼、用手、用脑,熟悉使用预习符号,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搞好小学生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改革推好顺风车
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都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整体,课前预习是在拓展空间,在不增加学生书面作业等学习负担情况下,以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善于独立思考,汲取更多知识正能量,长大服务于社会为模式,以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堂,相辅相补,相得益彰为教学改革宗旨,搞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进程中能起到顺风助力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周学能.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操作.小学语文教师,2007(12).
[3]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教学在线,2010(12).
[4]乔田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教学在线,2010(2).
[5]徐秋芬.对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的建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5
关键词:小学;农村;语文;学习习惯
0 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学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开端,任课教师敦促和有目的的培养小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各语文任课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小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一生。那么如何来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就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预习入手
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课前预习抓起,合理科学的干预孩子们的语文预习。具体来说,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通过布置丰富的预习作业,逐渐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但是针对目前现状而言,很多任课教师反应虽然布置了语文课前预习任务,但由于检查方法的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原因,常常不能被学生们所重视,甚至有时被认为是没有布置任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常此以往,就导致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时间的浪费用于帮助学生们完成课前应完成的预习作业,课堂内容安排上自然就被动了,讲解占据一定的时间,自然课堂效率就变低了。因此,语文预习作业布置的检查的可操作性是各位农村语文任课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方面。建议各位任课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能检查学生读课文和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简单预习作业。如:我能帮生字宝宝找到回家的路、我会看拼音写词语、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我把好词佳句添加到了我的词句库中、我能比一比并会组词、我会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孩子们要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就必须去读课文,并且是带着问题有侧重点的读。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慢慢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各任课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任务分布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很重要。
2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任课教师入手
小学生本身处于心理和想法还相对单纯和幼稚的阶段,意志不简单,容易受他人影响,很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任课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很关键,应当从任课教师入手。任课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任课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生活中也很常见,大多数的孩子们对家长的话又有质疑,面对批评时会有撒娇或恼怒。但是在孩子们心中学校的老师却始终是对的,在老师的面前表现的很乖,有些怕,甚至是把老师当成是权威。这种状态有时会持续到小学毕业甚至是初中阶段。可见,农村任课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绝不容小觑的。因此,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时时处处应起到表率作用。于是任课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通过各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课堂制度入手
大教育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小学生们进行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遵循先入为主的规律。因此,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制定一整套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语文课堂制度入手。比如,根据本班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制定语文学习小组,组长可轮流担任,甚至可以规定语文学习小组轮流每天或每周抄写一首最近学习的古诗或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班级语文制度,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记忆,让语文学习变的灵活起来,最终学习语文称为一种习惯一种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农村小学的语文任课教师应该深知在孩子心灵播种理想,就能帮助其收获一种行为,播种行为,就会帮助其养成一种习惯的深刻道理。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各方面飞快发育成长的阶段,虽然农村条件相对城市有限,但正是因为这样各任课教师应更加注意孩子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与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各位任课教师应科学的带有目的性的去干预,首先总课前预习上,布置内容应丰富、方式应多样化,吸引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其次课上课下还应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标杆和榜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们形成好的习惯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在所在班级内部还可以制定一些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语文学习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周艳.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 读写算(教研版); 2013,(15):82.
[2] 凌金波. 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浅探[J]; 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4): 62.
[3] 王娟. 浅析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4): 145.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6
一、激发动机,培养预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学习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激发预习兴趣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时,采用有效的方法、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课题激趣
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课题为什么把两者放在一起?它们分别是谁对什么作出的评价?你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请同学们认真预习,把课文读几遍,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并把疑问画下来或写出来。
(二)精彩提示语激趣
一些课文可通过“精彩提示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捞铁牛》一课的提示语:“打捞沉在河底的船只或重物,现在做起来并不太困难,可是,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宋代,就有人能把沉到河底的铁牛捞上来,多么了不起!他是谁,是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的呢?”――既是赞颂,又是设疑。《鲸》的提示语:“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它就是鲸。”――是惊奇,也是简介。又如《再见了,亲人》的提示语:“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了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是点明中心。这些课文内容的提示虽然只是三言两语,却拨动起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只要对这类语言稍加改造,就是很好的授课导入语。
(三)以图激趣
在布置《跳水》一文的预习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告诉学生举枪瞄准的是小孩的父亲,并问你们可曾见过一位父亲举着枪,瞄准儿子还说在三下之内向儿子开枪的故事吗?这位父亲不疯也不傻,是一位机智勇敢的船长,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父亲非得向孩子开枪吗?事情的结果怎样?请你们通过预习去了解。
二、教给方法,提高预习实效
预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因此,即使学生有了强烈的预习愿望,教师还应根据年级预习要求、教材特点、每课的问题提示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切实提高预习实效。
(一)教给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目的是帮助他们把握新课的内容,通过预习解惑、存疑,最后师生协助解疑。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用的预习方法是看、读、想、画四步环节预习指导法。看――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课文、插图、注释、练习;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生字词障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想――逐自然段品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说的是什么;画――画出读不懂的句子,记下想不明白的问题,课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以《趵突泉》为例,可设计如下预习提纲:1.看。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中的哪些景物?2.读。再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遇到 “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想。逐自然段品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趵突泉的什么?4.画。画出读不懂的句子,记下想不明白的问题,带到课上与教师、同学讨论。通过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记叙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泉和小泉景色的描写。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谋求预习策略,提高预习实效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导读: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对照有关的注释读课文。对一些有特色的语句试着有感情地去朗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好象在等待回来”一句,引导学生用有感情地朗读。
2.导思:对照课后“思考?练习”的部分内容,了解新课要学些什么内容,边读边思考。如《新型玻璃》一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预习思考的:①从课题中知道文章介绍的是什么?②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每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3.导画:将自学中的疑难词句,不理解的问题划下来,或引导学生尝试把课文的思路画下来。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可布置学生在预习时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又如预习《第一场雪》时可布置学生整理出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思路: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
4.导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习字词,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图片等。如学习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革命影片等途径,每人收集一个革命故事,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
三、展现成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是一个细致耗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动脑思考、动笔写画,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总希望得到回报,他们渴望的是什么呢?是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渴望自己的预习成果展现出来,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因此要创设能充分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把预习的内容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多向交流、评议的形式,争取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预习成果,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预习成果进行汇报。内容可以是小组成员预习的成果与疑难,也可以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读、说、写的侧重点。形式通常有三种:
(一)汇报式
可以是小组代表汇报,也可以各组按序汇报;可以是全局汇报,也可以是局部汇报或择要汇报。
(二)交流式
参加交流的人员:后进生,小组讨论时持保留意见者,教师巡视时发现并指定的典型问题和答案的持有者。
(三)辩论式
汇报交流过程中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教师要随时引导辩论。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得出一致意见,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不强求一致,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全班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语言文字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得到同学的肯定和教师的鼓励,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当学生确信学习结果是自身经过努力所获得的师生认同时,不但对所学内容倍感珍惜,而且会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欲望,从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探究;小组交流
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语文的预习是必须的,也是学习的第一步,所以怎么预习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我对语文的课前预习进行了实践,下面我以三年级语文预习教学浅谈在教学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我把语文预习的内容分为三类:1.讲读课文;2.阅读课文;3.学习园地。预习的内容和方式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探究一:三年级讲读课文预习步骤与方法探索
第一步:1.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带拼音的字词,不认识的字用三角符号标出;2.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边注拼音边拼读,建议将意思简单作上批注,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3.给带方括号的多音字组出另一个读音的词并写在旁边;4.给课后要求读的字注音,边注边读边口头组词。
第二步:5.在文中边找边用点标出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6.用圆圈圈出该生字的词,做到边圈边读;7.给生字注上拼音。要求边注音边读边口头组词,不准的一定要查字典确认;
第三步: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四字词和关联词。最基本的要求: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然后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勾画下来,时刻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老师建议你把自己选择的理由用关键词批注在旁边,这样读起来会更加自信。老师提示朗读时:①选取最能表达自己朗读水平的段落,也是最感人的一段;②可以找几个地方对比起来读;③可以抓住自己喜欢、觉得写得好的重点词语来读,读完以后简要说说理由。④根据问题来读书。⑤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来读。
第四步:小组交流。恭喜你完成了个人预习任务,赶快到小组中交流吧,按照2341的顺序各司其职,解决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时刻准备着为小组争光。
探究二:三年级阅读课文预习要求
第一步:1.轻声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带拼音的字词,不认识的字用三角符号标出;2.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边注拼音边拼读,建议将意思简单作上批注,养成多动笔的好习惯。3.给带方括号的多音字组出另一个读音的词并写在旁边,注意勾画关联词。
第二步:4.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带着相应的问题读书,并勾画标注在书上。
第三步:5.要求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基本的要求: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勾画下来,时刻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老师建议你把自己选择的理由用关键词批注在旁边,这样读起来会更加自信。
老师提示朗读时:①选取最能表达自己朗读水平的段落,也是最感人的一段;②可以找几个地方对比来读;③可以抓住自己喜欢、觉得写得好的重点词语来读,读完以后简要说说理由。④根据问题来读书。⑤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来读。
第四步:6.谈谈读后的感受。
第五步:7.完成相应的作业。阅读课文《课内语文》完成作业(共四道大题),完成预习。
探究三:《学习园地》预习方法探索
我用“1,2,3,4”来标记不同的要求。这是根据小组合作的分工来决定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2.如果是字,要会组词。是短文,能理解内容。3.会写。4.能背诵并能默写。例如:【我的发现】标记为“1,2,3”。【日积月累】读读背背标记为“1,2,3,4”。读读认认标记为“1,2,3”。【趣味语文】标记为“1,2”。【作业】完成预习任务后,标有“3”和“4”的抄写一遍。
探究四:三年级语文作业的合理安排
自我预习后完成以下三题:
一、我的词语(自己预习没有找到的按照3遍补上。)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2.摘抄课文中的关联词。
二、我的句段(老师要求的句段没找到的按照2遍补上。)
摘抄含义深刻的句段。
三、我的思考(有价值的老师会赋予更多的星星奖励)
1.预习后有什么收获;2.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必须会写:生字按照一遍生字、一个大写字母、一遍拼音、一个生字组一个词即“五个一”的格式完成要求写的生字作业;会记:课后词语表的词语读写一遍,能听写最好。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是孩子学习的五大环节,而他们能找到方法自主地预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只有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操作性强的预习方法让孩子去不断掌握、运用、创新,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陈林.江苏省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预习——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小学语文预习的作用篇8
【关键词】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 培养“预学”习惯的原因 培养“预学”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学”习惯的原因
(一)小学英语阶段学生“预学”现状。
传统意义上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只能称为“预习”,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一般是这样的:预习课文第…页、先听单词听课文几遍、找出新单词理解意思等。这些预习作业很笼统,教师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再加上没有在课堂里及时地反馈、检查,教学中没有相应的检测环节,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虚应了事,兴趣降低,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屑一顾,反而导致学习的惰性。
(二)“预学”遇到困境的原因。
1.教师原因:(1)“预学”目标布置不明确 :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 (2)“预学”指导不精确: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特点或者学生实际来灵活布置预习作业。比如说单词的预习,应该包括词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并且适时地有所侧重。(3)“预学”方法不指导:根据极值原理的要求,英语学习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直击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应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理解预习并不是对所有新知识的全盘准备,而是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选择性预习。(4)“预学”检查不持续:教师常常因为所带的班级较多,或者是功课的繁忙,忘记持续的布置“预学”和忽视“预学”的检测环节和检查工作,如果老师在布置课前预习工作单在课文学习时却只字不提,将导致预习无效果,流于形式。
2.学生原因: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也缺乏必备的学习能力。对于他们而言,“预学”看似简单实则并非易事。
3.家长原因:家长一般只是对学生的作业以及考试进行提醒和指导,对学生的“预学”缺乏重视和了解,常常忽略对学生“预学”的辅导和提示,只是签名了事。
二、培养良好“预学”习惯的方法(一)合理设计“预学”任务。
1.明确“预学”目标。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以6A第六单元的课文教学(第一教时)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习要求:(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所提节日的名称和日期;(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方国家的某些独特节日及其风俗;(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预习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各自能力许可的任务去完成,既让学困生有事可做,也能让尖子生展现自我。
2.明确预习要求:针对预习内容,教师必须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而且预习要求必须合理、正确,有可操作性。
(二)指导正确的“预学”方法。
1.掌握常规预习“六步曲” 。一读:听录音初步掌握生单词的读音、读顺课文或了解新授内容;从语音起步,指导学生运用字母的发音规则和拼读规则读出单词,要求尽量正确。二划:划出看不懂的单词、句子;鼓励学生首先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从课文理解其使用的语言环境。三思: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或结合课后练习的内容再读再悟;四提:在不明白处写上问题,准备听课时解疑或者提问;五查:查阅资料,尝试弄懂不理解的地方;六练:尝试运用句型练习说话。
2.教师提供“预学”样板,促使学生完成。某些课时,教师也可以尝试提供“预学”样板,激发学生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完成。
(三)持续贯彻“预学”检查。
1.课前预习应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
2.运用预习成果是指将学生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既可以作为对预习作业的检测,也可以作为呈现新知识的开始。
3.家校配合。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预习的重要性,教师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测,让家长能懂得如何指导和监测学生自觉预习,促进有效学习。
4.及时进行总结。在课前预习的初始阶段,学生预习的习惯尚未形成,方法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效果还不十分明显,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的总结,以此来让学生认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的无形动力,激发自觉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泠沅.少教多学 以学定教[J].现代教学.2011.
[2]陈平文.英语教学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思维培训机构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