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里面有个学校里面没几个学生,才开始没有关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电影有哪些,后来来了一个女关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电影有哪些,学校里面的学生多了,好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
最近王者胜率高了不少,队友的给力程度,已经可以carry我送的速度了。看了下日子,原来是教师节要到了,看来闲了一个暑假的熊孩子终于是有人管了。
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传道受业。但老师也分很多种,有的谆谆善诱,有的严肃不苟,有的在三尺讲台兢兢业业启人心智,有的在光影媒介中为你打开了新世界……
今天就来盘点下那些影片中的老师们,看看以下10种教师类型,哪几种是你遇到过的。
豆瓣评分:6.7
老师类型:人民教师。
于谦凭借此片获得澳门国际电视节影帝,没想到谦大爷儿除了抽烟、喝酒、烫头,演技水平也极为高超呢。
看看郭德纲拍的那些烂片,突然有点明白为啥郭麒麟的演技还不错了……
剧情简介:优秀教师(称号)苗宛秋来到一座小镇的高中任教,教导新一届的高一学生。踌躇满志的苗对今年的优秀教师称号志在必得,但他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却不是善茬。
有混社会的,有在学校做投机的,有浓妆艳抹的,也有孤僻自闭的。苗宛秋和问题学生们斗智斗勇,在相处中师生关系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
但这一切,都被优等生安静的一场意外打破了……
推荐理由:看着于谦,80/90后肯定能回忆起,曾经历过的人民老师模样。
什么是人民教师?在我印象中,他们总是穿着中山装,教学时一丝不苟,不爱谈笑,但也会有冷幽默的一面。外冷内热,为了学生可以付出所有。有教无类,但是会偏爱那些好学生们,因为老师在好学生身上,寄托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在《老师·好》中,于谦就为我们演绎了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他可以免费为学生补课,不放弃当混混的差生,也偏爱被认为能考上北大的好学生。
他有点“沽名钓誉”,却也有清高傲骨。他对学生真诚爱护,但也会罚站打手。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于谦,想起的不是王老爷子和蒙古海军司令,而是我义务教育阶段的那些老师们,希望能有机会再对他们说一句老师好!
豆瓣评分:8.9
老师类型:亦师亦友。
基本上教育励志类影单必推的一部电影。优秀的电影总是包罗万象,给人启迪,而不是一味说教。剧情、台词、配乐、演技都属顶级,看完后关于成长、友谊、学识、本我、社交、亲密关系等,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剧情简介:麻省理工大学的年轻清洁工威尔是个数学天才,但行为乖张,有一定心理问题。和一干死党们混社会,进监狱是常有的事。
兰博教授不想看一个天才就此埋没,保释了威尔,并给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可这些医生都被威尔一眼就看透,而后刺激赶走。
直到心理专家西恩的出现,威尔还是能看透并惹怒西恩,西恩甚至比以往的医生们更加失态,但威尔发现自己无法赶跑西恩,比起心理医生这个角色,西恩更像是一个忘年好友……
推荐理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长者和师者,而是想要一个可以开诚布公,不伪装自己的朋友。
一个被学生喜爱的老师,除了教学能力优秀外,多半是能走进学生内心的。回想我们上学时,你敢和老师聊那些正在发生的懵懂爱情,谈那些中二的人生理想吗。你愿意分享自己的嫉妒、羡慕、自卑和软弱吗?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可以让我交付真我的老师,因为从来没有老师,愿意真的不伪装自己,真实地和我交朋友。
而《心灵捕手》中的西恩,无比真实,他不掩饰自己的愤怒,在威尔通过妻子刺激他时,他会暴怒地掐住威尔的脖子。他也坦承自己的无知,威尔这个天才懂得太多了。
西恩的教育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自己真实人生经历的述说,是自己真正的感受。他对威尔讲述的关于爱情、艺术、战争、政治等话题的那段话,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尤其是自诩聪明的天才们!
豆瓣评分:9.3
老师类型:亦师亦父。
评分极高的一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但经典的影片,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就没有价值,反而值得反复咀嚼。
如果说《心灵捕手》是在叛逆期时,我们希望遇到的那种亦师亦友的老师。那《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在需要了解世界的孩童时,能给我们关爱和人生方向,让我们面对黑暗,发掘自身价值的亦师亦父的老师类型。
剧情简介:1949年的法国农村,落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座寄宿学校,担任助教。他已经很久没有写出好作品了,音乐生涯可能就此籍籍无名。
学校里充斥着问题学生和问题老师,高压体罚无处不在,懵懂的孩子们还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却似乎就要这样烂在学校中。
马修为孩子们写了首新作品,组建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力量来洗涤学生的心灵。他惊喜地发现,敏感孤僻的皮埃尔,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于是,马修一面教导孩子们,一面与落后腐朽的教育制度做对抗,他们的结果会如何?
推荐理由:与孩子们的相处,需要的不只是严厉,还有包容和温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外开拓视野看世界,对内审视自己发现美。
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港湾,那父亲更多在成长中是个引路人的角色。好的老师,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承担着一部分“父亲”的角色功能。
他严厉,因为他对我们寄托甚大。他包容,允许我们犯错,并引导我们及时改正错误。他不会打压我们,因为不管是怎样的孩子,在父亲眼中都是值得骄傲的。
大多数的他平凡,不是什么声名显赫者,但他给我们树立榜样,告诉我们世界很大,我们很好,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去勇敢闯一遭吧。
《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亦夫亦师的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老师、好父亲是怎样的形象,希望我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时,也能做到如此吧。
豆瓣评分:7.5
老师类型:麻辣教师。
喜欢日剧的亲应该都看过吧,剧版《麻辣教师 GTO》豆瓣评分8.8,动画版更是高达9.2分。一部剧直接定义了一种老师类型——麻辣教师。电影版浓缩了剧情,也很值得一看。
我不知道如何去准确定义“麻辣教师”,给我的印象是《心灵捕手》中西恩和阿弗莱克的合体,是亦师亦友的导师和损友死党加一起的感觉。
剧情简介:鬼冢英吉受邀到北海道一所中学任代课老师三周,班内问题学生多多。有两个学生有自杀倾向,害羞内向的市川乐单恋同班同学桂木绫乃不成,希望一死了之;而绫乃因其富家女身份而受到孤立,同样倍感绝望。
最头疼的是鬼冢自己被怀疑成是通缉犯,女记者喜多岛薰时刻跟踪侦查他,而真的通缉犯以及警方也意外闯入鬼冢的生活。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一切又怎么难得到麻辣教师呢,放马过来吧!
推荐理由: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方式,但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有种老师,是教你如何生活的。
你能想象一个老师想当老师的理由是学校里妹子多么(当然这只是个噱头),而这个老师之前可以说是个街溜子。教学水平就别指望有多好了,但他教你的,可不只是这些。
他会怂恿你爱一个人就勇敢表白,他会毫不犹豫地揍欺负学生的混混,酷酷地扔下一句:“你不是自称很强吗?只是自称呀”。他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和师道威严,他鼓励学生按自己本心去生活。
但,现实没有这样的老师,没有这样的学校,你非要说GTO能学到什么,那就是看的时候会很爽,然后看过后静下来想想,生活有些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顺本心而为一些呢。
豆瓣评分:8.5
老师类型:为学生谋未来。
学生的学习成绩永远是老师最关注的事情,但有的老师只是关注升学率,有的老师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未来。希望好好学习,能让学生们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如果学生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可能以特长生进入名校时,老师该如何去取舍,以及平衡学习和特长之间的时间安排。
剧情简介:本片根据美国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加利福尼亚瑞奇蒙高中篮球队,在1999年所向披靡,已经连续13场不败,即将迎来梦寐以求的冠军。
但卡特教练突然将首发队员全部按到板凳上,理由是他们的文化成绩太差了,已经影响到升学毕业。并且还进一步关闭了训练馆,让队员们都去图书馆复习。
卡特教练此举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校方、家长、媒体都十分不解,队员们更是极为抗拒,但卡特绝不屈服……
推荐理由:理想是最好的动力,是快乐的来源,但生活要考虑的不只有理想,未来需要保障,而不是孤注一掷。
了解NCAA的读者会知道,美国名校基本都有篮球奖学金,打球好的中学生,是可以凭借球技进入名校的,就像中国的名校特长生。
但首先,中美的特长生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文化课成绩,并且大部分打篮球的都是普通人,他们的球技不足以被名校青睐。篮球固然美好,青春可以热血,但未来不能孤注一掷。
我们需要有卡特教练这样的老师,能兼顾学生的爱好和学业,在重重压力下能保持冷静,真正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哪怕不被理解,但无愧师者之心。
豆瓣评分:7.6
老师类型:以身作则信守承诺。
老师要言传身教,但有些老师可能只做到了言传,却未身教。自己私下抽烟喝酒口吐芬芳,还要求学生们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往往最平凡处最动人,那些坚守偏远地区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们人生的改变,可能比大学课堂上的教授们大得多。
故事简介: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为家中有事,不得不暂时请假回家。村长从隔壁村子找来了一个十四岁的女孩魏敏芝代课,承诺给她50元代课费。
高老师临走前嘱咐魏敏之,每天给学生们抄课文,准确清点人数,如果高老师回来时,学生一个都没少,就额外再奖励魏敏芝10元。
有一天,学生张慧科不见了。魏敏芝多方打听才知道,张慧科家境贫穷,母亲病卧在床,无奈的他只能和别人去城里打零工赚钱。
秉承着和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约定,魏敏芝踏上了寻人路……
推荐理由:我们所处的社会,仍有许多贫穷和落后。在力所能及之处,多施以援手吧。
我一直觉得支教是件伟大的事情,不管初衷是什么,但只要你在偏远贫困地区待过,见过孩子们纯真无邪的眼神,和当地贫穷落后的物质条件,就自然会想着要给孩子们做点什么。
哪怕是教他们唱首歌,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玩游戏,陪他们看书写字。这些小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温暖与感恩,是前行的明灯。希望中国所有的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个都别少!
豆瓣评分:9.1
老师类型:人生导师。
有一个人,带领着一批小年轻,不畏压迫,鼓励大家自由地生活,勇敢追逐梦想,让大家称呼他为“船长”,他就是——海贼王路飞(划掉)不好意思串戏了,他就是——《死亡诗社》中的基汀老师。
我曾希望有个老师,不仅是教我如何选择ABCD,求解电磁功率。还能告诉我什么是自由、梦想、浪漫、艺术、热血、青春、爱。就像基汀船长那样。
故事简介:威尔顿预备学院以高升学率闻名,这里的学生,被灌输的理念就是听老师的话,发奋学习上名校。严肃高压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很是压抑。
但新来的文学老师基汀,带来了久违的活力与张扬,他带学生到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俯瞰世界,甚至成立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在学生们沉浸在自由的氛围中时,意外和死亡,却正在酝酿……
推荐理由: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人思考。
这是一部理想主义色彩的电影,和《卡特教练》有点相互补充。卡特教练在学生沉浸兴趣时,坚持让他们先搞好学业。而基汀老师则是鼓励学生追寻梦想,将他们从严厉高压的学业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勇敢追梦这件事,没法评判对错,因为名校和专业真的挺重要,尤其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子们。
就像死亡诗社里的尼尔,他本可以读医学,毕业后获得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但他可能更想当个诗人和话剧演员,可不管是中美,这两个职业可都不太好以此生活。
但我想说的是,教导学生独立思考,这是没有错的。我希望我的选择,是在我思考后,平衡现实与理想,我自己做出的决定。而不是我的老师、父母、社会舆论告诉我,你必须当个医生,而不是诗人。
如果我有胆量选择去做个诗人,不顾压力,可能现实是无数次碰壁后,当个码字的小编,就像现在这样。但那是我思考的结果,青春的梦想与拼搏,我去努力过,这辈子不再遗憾。而不是在死亡之前,还在遗憾,我这辈子本可以是个诗人。
豆瓣评分:8.7
老师类型:助你圆梦。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人物经历改编的电影,我一直挺喜欢这种类传记片,因为生活总是告诉我们很多东西是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努力了基本也不会有改变,梦想很可能就是场梦。
但总有一些故事,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极少数者,兼顾实力、品质、运气、贵人,他们成功了,哪怕不是我,但我也乐见其成,因为同是曾经追梦人,我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有梦想这种东西,还有人相信它会实现,并且真的实现了它。
剧情简介:在美国一个外号叫做煤林的小镇上,主人公霍默非常迷茫,因为他无法获得足球奖学金,也就意味着他只能和祖辈一样,在家乡挖煤下矿,可他又不想让自己的一生仅此而已。
有天晚上,他在深邃的夜空中,看见了苏联发射的卫星。第二天电视上大肆报道此事,美国人有了危机意识。正在看电视的霍默,突然对家人说,我想造个火箭,能上天的那种。
霍默真的去做了,他翘了废铁轨去卖掉买原料,和死党一起造起了火箭。父亲觉得他疯了,扔掉了他的原料,不允许他在煤林瞎搞。小镇的瑞莉老师看到了一切,他鼓励霍默继续自己的研究,给他提供了造火箭所需的专业书籍,并积极联系名校为他争取科研奖学金。
无奈林区的一场大火,警方怀疑和霍默的火箭有关,责令他不许再造火箭。霍默该何去何从……
推荐理由:不要给自己设限,也不要相信别人给自己设的限。
每个人都有梦想,小时候看着深邃星空时,我也曾幻想过长大后要当个宇航员。那时父母听了会鼓励我,那就去做吧,小宇航员。
可当我长大了,到高中时,如果我再说我想当个宇航员,父母多半会说,好好学习吧,你不是那块料,你看你都近视了,你身体素质也没有别人好。
有时候越亲近的人,越会给自己设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太了解你了。就像《十月的天空》中霍默的父亲,他觉得儿子要造火箭就是异想天开,继承自己的矿工事业,才是现实选择。
这时候,我也希望有个瑞莉老师,不但能鼓励我认同我,还能给我提供帮助,让我更好地追寻梦想。哪怕我最终失败了,哪怕我注定是个矿工,但我曾经为这篇星空,奉献过一段青春。
影片里的另一位老师对瑞莉老师说:“我们提供教育,而不是白日梦”。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这种思考,还是留给教育家吧,我只想做白日梦。
豆瓣评分:8.7
老师类型:严师。
一部反常规的教育励志电影,也是一部不太好评价的作品,有句俗话叫“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爆裂鼓手》看起来像是对前半句的注解。没有温柔、包容、鼓励和支持,只有谩骂、打击、嘲讽、逼迫,直到你突破自己的极限,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但细品,又会对这种严厉到近乎折磨的教育方式有质疑,能撑下来的跃龙门了,但龙门前遍地是死鱼,你怎么才能确定自己就是那个能突破极限的人呢?
剧情简介:19岁的安德鲁成长于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有魔鬼导师之称的弗莱彻相中,进入正规乐队,而弗莱彻作为乐队指挥,开始近乎疯狂地指导安德鲁练鼓。
不论安德鲁如何刻苦地练习,永远得不到弗莱彻的赞赏,迎接的只是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哪怕是演出途中出了车祸,安德鲁都要浑身是血地赶赴场地。
刻苦的训练,让安德鲁终于有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表演机会,本以为努力终有成果的他,惊恐地发现,原来一切都只是弗莱彻的设计,他一直等着将自己打入尘埃......
推荐理由:99%的人都是普通人,为了跨过和天才之间的鸿沟,你愿意被逼迫到什么程度?
严师在中国属于比较普遍的类型,我小时候的老师们,还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不满意者就脚踹戒尺打,当然现在基本不存在这种老师了。
我观察后发现,这类暴躁的严师,基本上只对两种学生“拳打脚踢”,一种是烂到骨子里了,年纪轻轻混社会,学习成绩无可救药的。一种是成绩还不错,有一定潜力,但玩心较大的。
所以我们在指责老师们太严厉时,有没有想过,那是意味着他觉得你还有潜力,去到更高的层次。普通人想要成功,少不了一番刻骨磨砺,但大多数人光靠自律是忍受不了的。这时候一个严师的角色,也就有了一定存在的意义。
你无法推测严师的真实动机是什么,就像《爆裂鼓手》里的弗莱彻指挥,他对安德鲁近乎变态般的打击,是否也夹杂了自己生活不如意的失意和暴躁。
我们只能看到结果,安德鲁成功了。但也要看到过程,他差点就死在追逐梦想上,甚至于他身为鼓手的热爱与灵魂,可能早就死了。
作为严师,功过如何,见仁见智吧。
豆瓣评分:7.8
老师类型:性教育。
在影单的最后,希望给各位推荐点不一样的,但却是我国现阶段急缺的一种教育类型——性教育。当然了大家不要想歪了,如果你想从这部电影里搞点颜色,那只会让你失望,这是一部传记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生物学家、性学家金赛的个人生平,是的,我没有用改编这个词,因为整个电影的情节基本都是真实的。
作为世界性学研究的先驱,金赛教授的一生,对于人们的性解放和性知识普及,本就是一段无需改编的传奇。
故事简介:金赛教授在1939年发表了震惊世界的《金赛性学报告》,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和坦率的性生态学调查报告,是面谈了12000名美国人的工作成果。
金赛出生在一个由父亲强力掌控的家庭,热爱自然的金赛在大学时选择了生物学研究,在大学任教后,他发现道德教条造成的性困惑竟然无处不在,于是开始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希望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解释性,传达正确的性观念……
推荐理由:作为生物本能,性并不可耻。那些表面上道德批判,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人,才是真的可耻。性教育的缺失,是性犯罪频发的根源。
不知道大家的性启蒙和性知识来源于何处,坦白的说,我是来源于岛国的许多老湿们,但这种不正规的来源,也造成了许多错误的性观念。毕竟爱情动作片可不是用来传播性知识的。
我上初中和高中时,生物老师是个中年女性,在关于性的章节,都是直接跳过的,让我们自己看书。本人90后,所以这并不是多么久远的事情。
我不知道现在我国的性教育怎么样了,比如在大家的认知中,正常的性行为,不应该只是婚后性行为这一种。比如当孩子们问父母,“我是从哪来的”,父母们到底是会说你是天使送来的,还是会普及什么是受精卵。
我只知道,网上还是经常能看到各类猥亵、性骚扰、甚至更过分的性犯罪案件。更痛心的是,很多犯罪者竟然是未成年人。
也许大家都该看看《金赛性学教授》,为自己的子女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普及性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当然了,你很可能会发现,许多自己的性知识,也都是错误的。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了,教师节到了,祝所有伟大的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天上见 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