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大的音响市场都江堰区哪里有卖音质很好的酒吧音响ktv音响设备,我在家里k歌选原声重现专业卖的多少钱的?

首先我们抛开音乐节这个属性,看看现场音乐这件事。我们重新看看摇滚乐起步的时代。众所周知摇滚是个植根在现场的音乐,但是在摇滚诞生的初期,摇滚是怎样走向美国英国全国的呢。音乐有几个传播形式,其覆盖的人群逐步扩大:现场、巡演网络;地方唱片公司、全国唱片公司;地方电台、全国电台,和后来的电视台。50年代,电声RnB走向全国的推手,其实是地方RnB电台。早期在电台来说,最早全部都是现场演出的,后来开始放碟为主,但是现场型节目依然非常受欢迎。像英国重要的音乐现场节目John Peel Session,从1967年一直做到2004年,虽然是录播不是直播,依然广受欢迎。John Peel 电视台呢,MV这件事是80年代开始横空出世的,在这之前,也都是直播型的演出现场是重要的形式,众所周知披头士英伦入侵的标志性转折点是苏利文秀。在1964年2月9日,苏利文秀的观众飞跃到了7300万,是当时历史上观众最多的电视娱乐节目。美国的人口当时是1亿8千万,这就意味着40%的美国人观看了这场秀。而3500万的人口是在8岁至18岁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美国十八岁及以下的人口正好占 40%,那一年是生育高峰的最后一年。而 3500 万的人口是在 8 岁至 18 岁之间,几乎当时所有青少年都在看披头士的演出。《华盛顿邮报》甚至刊文称:「那晚美国没有被偷一个轮毂盖」,本意是想讽刺披头士的核心听众是什么样的人,但却成为表现当晚披头士受欢迎程度的一个都市传奇。 想想看,什么样的线下演出、唱片发行,能达到这样的人群覆盖度?又有多少人是被涅槃那个纽约不插电电视演出现场圈粉的?而电视现场,一直被国内忽视了。披头士在苏利文秀现场 很明显,现场音乐虽然魅力非凡,但是每场演出覆盖的人群有限,要想达到更好的传播,『广播电视现场』是最好的同时能传达一定程度的现场魅力同时又能覆盖到尽量多人群,从而尽量引起更大范围关注,从中找到新的铁杆歌迷的手段。可以说,历史上大量的音乐人、乐队就是在地方俱乐部获得锻炼和名气后,最终通过这个渠道走向全美国全英国的。而现在的最佳『广播电视现场』,当然早就不在电视台上了,而是在直播网站。多了新的形式就是互动。而直播的形式相对对『音乐浓度』的预期是降低的,可以有大量『窥私性』真人秀型内容填充进去。打个比方,电视直播,谁要看你怎么布线怎么调音的,但是现在这种直播网站不一样,从布线调音试音就有看头,大家对『音乐浓度』这件事的需求降低了。但是『音乐浓度』和『真人秀浓度』,如何取得平衡呢?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其实在youtube,早有很多音乐人尝试了直播现场小舞台演出的模式。这种模式结合我们现在疫情的现状,倒是也挺有意思的。前草莓也在西瓜视频搞了直播在线音乐节。看了一天的,大概1/3是历史演出录像。SummerVapour、达文西、查可欣、尧十三、马赛克、黑撒、TT,都是演出录像。 以这次疫情当中没办法,需要保证一定的音乐浓度,又没有足够的内容,可以理解。其他的几组艺人在家直播的内容呢,大概一半的现场单人演绎,一半的生活才艺展示。到底观众会更喜欢哪一种呢,确实需要多多尝试各种玩法,现在毕竟没人知道到底怎么做更好。凉茶粉茶耳秀画画还挺有意思。其实嘻哈的直播年头已经挺多了,可以向嘻哈学习一些直播的经验。彭磊Demone茶耳当然我自己的希望上,本质上,在线音乐节也依然应该是音乐节,应该通过宣发到达尽量多的人群,有尽量高的期待,而演出本身也因为直播跨越了空间,部分录播内容跨越了时间,本来依然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浓度。但是音乐人们依然需要紧张起来,有状态起来。这是演出!这是演出!这是演出!没错没有现场观众,音乐人不容易high起来,但是只要拿出排练水准,在直播观众的压力下肾上腺素多分泌点,把现场炒热这事儿人家电视直播演出都玩了几十年的东西了,完全能学会。西瓜现在搞的这个宅草莓,希望第一天探路之后能提升下节目浓度,让艺人再high一点,能凑到全编制尽量全编制,都是木琴或者电琴清音的话多少会有些遗憾。至于周边窥私真人秀的部分呢?柏林的雾 的郭家桢,讲自己设备,讲单块,这个就特别好,很好玩,因为是音乐周边内容,能让观众多少了解一下吉他的音色怎么来的怎么回事。这个就是特别好的内容。比如新裤子彭磊也讲了些自己的琴的故事,踩了失真玩了一段。所以多一点乐手讲讲自己创作,讲讲自己的设备,这样会有意思很多。比如Demone的在家演出,他其实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形式,讲讲自己的设备,大家也都想听。电子音乐的设备其实大家普遍都没怎么接触过。还一个建议,真要搞这种和音乐无关的周边的直播,干脆也搞几个『舞台』呗,生活舞台,你爱怎么玩怎么玩,吃饭运动饭圈内容随便怎么玩都行。 其实说到底,现在没有人知道线上音乐节到底该怎么搞,我觉得更佳的方式还是,分舞台都试试吧。也许最终证明,其实大家不想看你唱歌弹琴,就是想看你打游戏做运动做饭。
在几天前那场盛大的发布会之后我一直在尝试将本文的主角也就是 NeoBuds Pro 2 与各种平台的设备进行搭配连接,应该说这是几年来我少有的有这么大的兴趣愿意主动调整蓝牙设备的搭配了——主要还是因为这脱胎换骨的升级点实在是太多了,让我们一一道来。包装十分豪华,符合旗舰的应有认知。在以前介绍 NeoBuds S 附送的耳套时,我曾经提到过它们在材质上与 AZLA SednaEarfit Light 这一我给予过好评的耳套系列有点相似,而 NeoBuds Pro 2 所附带的这种明显要更软、更贴合,同样在导管连接处进行了颜色标识,更有精致感。这种耳套作为目前真无线耳机附送耳套里声音表现较好的一种,这次附送了七对,在材质上进一步优化的实际结果是可感的。电池盒依然呈现一个类似贝壳的形状,只是这次在材料的一致性上感知更好,不会有过去那种塑料上嵌金属的情况出现,而是更加一体化的通体磨砂塑料。开盖手感相较于前代要更好,单手开合的难度也有所降低。标志性的 LED 条形指示灯依然保留,这个指示灯还可以自定义颜色实现不同的观感。NeoBuds Pro 2的耳机本体设计基本上是趋同的,同样有着镂空设计的耳机柄部加上相对饱满的腔体。佩戴起来是比较牢固的状态,由于腔体相对来说在这类型的 TWS 里算较大的,在耳廓中也可以存在比较饱满的占位,对于一部分耳廓较小的用户来说,可能会需要一定的习惯。IP54 级的防尘防水也是继承自上代的特性,对于汗水等有一定防护作用。操作逻辑是跟漫步者绝大多数 TWS 产品一样的,都是通过敲击耳机柄部靠上的部分进行操作识别。作为旗舰产品,操作识别的灵敏度是相当高的,而且准确率也没有什么问题。相较于过去的中低端产品来说有了质的提高,当然你还可以通过App进行操作逻辑的个性化设置。最重要的是,NeoBuds Pro 2终于加上了佩戴识别传感器,比起过去使用霍尔开关来说,更符合现在通常的逻辑。漫步者给 NeoBuds Pro 2 所搭配的 app 自然就还是和全系产品都兼容的 Edifier Connect,通过这个 app 同样可以进行声音模式、降噪模式以及充电盒灯效的设置,对于个性化操作的调节、固件更新等选项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已经对于这个 app 进行了非常多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进行赘述。这也是 NeoBuds 系列第一次引入空间音频功能。空间音频的概念,我们已经介绍过非常多次了。一般来说,空间音频的良好表现需要依托与耳机本身的算法优化以及配套内容的支持。作为第三方厂商,漫步者显然是没有办法把内容支持能够做得到与各个厂商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只能是通过算法处理尽可能将体验进行优化。那么实际体验下来 NeoBuds Pro 2的空间音频可以总结为这样的两个词:跨平台+基础体验良好。跨平台的意思,就是无论是在苹果设备还是安卓设备,它的可用性都是相当一致。因为在这个状态下,你是没有办法同时开启 LDAC 这类高阶编解码协议的。基础体验良好,就是指在第三方厂商能够涉足的层面,漫步者也能提供给你一个相当不错的空间沉浸感以及不错的定位能力。开启 NeoBuds Pro 2 的空间音频,在游戏场景时会感受到更加明确的指向感,脚步声等的纵向定位会明显更符合实际情况。还有一种场景漫步者是几家空间音频里面做得最好的,作为索尼手机用户,结合动态震动功能之后,在手持观看电影的场景中,21:9的屏幕结合物理震动和耳机的空间沉浸感,观影体验是相当出色的。尤其对于动作片、恐怖片等类型,在几家第三方厂商的空间音频体验下来,观影场景的空间音频调校,显然 NeoBuds Pro 2 是领先的。不过同时作为一个 iPhone 14 主力的 AirPods Pro 二代用户,这种情况肯定是自家生态是更加原汁原味。第三方厂商在没有内容支持的前提下,也只能说是相当无奈。即使如此,NeoBuds Pro 2的空间音频在 iOS 端的实际体验也比大多数要更沉浸。总归,在旗舰产品上增加了空间音频的选项的确是可以提供更多玩法的。这也是包装上那个 LHDC X 的含义,此前我还以为 LHDC X 是什么新的编解码协议,但其实是空间音频的代指。如果没有记错的话,NeoBuds Pro 2 应该是市面上第一个实现了 LDAC 与 LHDC 双持的 TWS 产品,而且实际测试下来,无论是 LDAC 还是 LHDC 都支持最新的版本,也都可以在各个码率下自由进行选择。LHDC 5.0 应该算是目前来看各家高阶编解码协议能够在码率层面上达到的最高表现了,可以实现 192kHz 24Bit 的编解码传输。相较于 LDAC 的 96kHz 24Bit 990kbps 的表现来说是要更高一个量级的。手上的常用设备里面是没有支持 LHDC 5.0 的设备了,但是支持 LDAC 的设备进行测试下来,NeoBuds Pro 2 对于一些高分辨率的音频文件在传输的稳定性上是没什么明显问题的,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安卓用户,日常的信号稳定性是足够可以正常使用了,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也没出现有一些 TWS 在中长距离下容易丢包的问题。当然,在 app 中进行切换的功能使得用户在信号优先和声音优先之间能够实现更高的自由度。我们之前介绍 NeoBuds S 的时候,已经将其降噪综合能力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虽然说仍然有一定的短板,但是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能够达到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Skyline Level。实际拿到 Pro 2之后,我的体验是它只会比 S 更进一步。首先,降噪深度上的增强,在极低频的一些频段中,它的降噪深度甚至是要好于 AirPods Pro 初代的。它在宣传中所提到的超宽频,也基本上能够实现——降噪覆盖频宽可以达到5000Hz,相较于过去的产品是一个明显的进步。那么实际听下来的话是可以对于很多人声所在频段进行有效的抑制了,这是很多之前的产品所难以达到的。通透模式,相较于之前两代来说也有一定进步,只不过并不是在中高频的通透程度上,而是在实际的可用性上会更加好一些。实际的听感相较于完全不带耳机的情况。总体听上去是要略暗一点,但是有着相当不错的中低频自然度。之前我们在介绍 Lolli3ANC 这个型号的时候对于通话降噪有所认可。 通话能力方面,NeoBuds Pro 2 也足够清晰。运营商网络上通话场景,如果此时周边的环境噪音在五六十分贝甚至更低,那么清晰度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对于周围环境的降噪可以听出来是相当明显的,且在一般吵闹的日常通勤环境下,它对于周围环境噪声的消减并不会特别影响到通话者的语音清晰度。毕竟八麦的配置,这点做得还不错。总之 NeoBuds Pro 2 依然可以在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的 Skyline Level(最高等级)中占据一席之地,位置要比之前的 NeoBuds S 要再高一些。优势点在于降噪深度、降噪覆盖频宽以及耳压感等方面,但相较于 AirPods Pro 二代等型号,它的通透模式还有待增强。NeoBuds Pro 2 具备低至 0.08s 的游戏低延迟模式,在常规的 LDAC 990kbps 状态下,流媒体环境延迟约在小半个字,本身也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内。开启低延迟模式后跟手性会更好。续航方面,关闭降噪并基于 SBC 协议下,官方标称在80%音量下可以实现6+18h的续航。我对两种状态下的表现进行了测量。基于 LDAC 标准流程,连接 Xperia 5 II 不间断播放流媒体音乐与播客节目,50%音量并开启降噪,单次续航为3小时28分钟。基于 SBC 标准流程,50%音量并开启降噪,单次续航为6小时9分钟。当然各类快充也没有缺席,唯一的遗憾是无线依然没能加入进来。声音配置方面,NeoBuds Pro 2 在延续了前代圈铁混合+数字分频的基本策略下,将无线编解码协议的配置进行了大换血。骁龙畅听在过去一年有余的时间内被证明普及度还是较低,相较于已经被部分内置到安卓底层的 LDAC 和小米欧加全力支持的 LHDC 相比,显然在技术上的优势还不够突出,跟芯片绑定的方案也没有得到下游各厂的普遍接受。那么,LDAC + LHDC 双持显然是目前最全面的配置。在基于蓝牙5.3大版本的状态下,从单元层面和协议层面都拉满,目前确实是NeoBuds Pro 2独一份。那么实际的声音表现如何呢?首先可以放心的是,在 LDAC 990kbps 码率和 LHDC 5.0 192kHz 状态下,播放同样的本地 192kHz / 24Bit 文件(自然 LDAC 是会被压缩至 96kHz 的),很难听出风格的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这次漫步者在 DSP 层面上也下了功夫,可以实现比较高的跨设备声音一致性。还是基于纯正模式 + LDAC 990kbps 的状态,主观上低频量感适中,收放速度中等,且收得毕竟干净。氛围感烘托比起前代要明显会少一些。层次感和下潜表现有所进步,尤其是极低频的下潜的补足是脱胎换骨的。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前倾微弱。人声有明显的距离感,口型大小控制做得相当不错。之前我个人认为 NeoBuds S 的男声表现要略好于女声,而这次 Pro 2 则是难分伯仲了。女声线条感依旧不算很突出的类型,但是适当会有一些线条刻画的增加,总体表现听上去不会偏软。男声的质感表现还是 TWS 的第一梯队。中上盘的轻度音染会更少一些。乐器方面,NeoBuds Pro 2 的弦乐器表现结像精细程度不错。铜管乐器的气势感表现由于层次感和下潜的提升而更加合理,泛音发紧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毕竟依靠 DSP 调音还是很难在泛音的自然度上做到完美。打击乐器有轻微刺激感。高频的亮度适中,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尖峰用来提升“解析感”。空间感表现还不错,能够呈现出一个较规整的球形声场。动态表现还不错,瞬态表现进步明显。解析能力依然是符合千元级价位应有表现的。这么说吧,如果说 NeoBuds S 因为骁龙畅听普及率的限制没有能够成为更多人的声音向主力 TWS,Pro 2则会是个非常靠谱的新选择。降噪、声音、功能都没有短板,独家的协议双持也使得它的特殊性足够。旗舰应有之义,我觉得 NeoBuds Pro 2 是做到了的。
题主问得比较广泛,那就先简单分类来说说:专业录音设备XLR话筒个人觉得,这类话筒如果要说性价比,入门麦的性价比会更高些,适用人群相对比中高端的广泛,在获得好音质的同时,价格也相对低一些。而越高端的麦,更像奢侈品,更娇贵,易坏,需要好好保养。XLR话筒灵敏度更高,音质优质,干净清晰,信号传输稳定性更高。森海塞尔MK4一款中规中矩的入门麦克风,稳定,且性价比高。在中高频会有更多表现,更适合女声或是需要在中高频,高频上有所表现得朋友。铁三角AT4033a铁三角这个品牌在专业音频领域算是中等偏上的品牌。这款AT4033a三频表现都比较稳定,低频比较实,中频饱满,高频亮,且亮得恰如其分。是一款适合男声、尤其是叔音的朋友,比较适合做电台、广播,出低沉温暖的声音。797 M5这款麦克风阻抗比较大,200Ω,用好一点的声卡推它,是它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的情况下,它出来的声音是很漂亮的,千元麦克风中比较优秀的。高频亮得有分寸,中频饱满,低频略浑浊,不过可以开个低切,让声音变得清晰干净。了解更多可以看我这篇文章:自带声卡USB麦克风集麦克风与声卡一体,实际上是保留了麦克风和声卡的必要模块组合而成,通过usb输出的一类麦克风。主要特点就是方便、便携。与专业的XLR话筒比起来,经济实惠,能够节约很多空间,即插即用,无需额外连接声卡,额外供电。可用于非专业的音频录制,配音、录歌,K歌,视频解说,直播,播客,会议,游戏开黑,语音等等。APOGEE MIC PLUS声学大厂森海塞尔和apogee是长期的合作伙伴。这款麦克风虽贵但值。它的音质表现非常接近录音棚级别的专业音质,干净、清晰。采用一种在提供高质量信号的同时能够尽量降低噪音的技术设计。带有监听功能,且可以调整麦克风的增益。适配手机、电脑、平板等。商品祥页上面的文案介绍清晰明了,数据齐全,足见它的高品质,专业度。blue yeti雪怪多模式多场景可用的一款麦克风。性价比很高。采用了三振膜舱电容音头,能够拾取更为丰富饱满的声音,体现出更多的细节,使声音更清晰。它的音质也是接近录音棚级别的。四种拾音模式可以自由切换,让它能够轻松驾驭多种场景。带有监听功能且可以调节耳机音量,还有一件静音按钮,操作简便。是一款人气很高的麦克风。铁三角ATR2500-usb受到许多新人朋友青睐的一款麦克风,性价比很高。可以连接电脑也可以链接手机。它的灵敏度较高,能够拾取较多的声音细节。采样率达44.1kHz-48kHz/16bit,频响范围30Hz-15kHz,声音比较清晰,保真。500左右档位的麦克风中已经称得上优秀了。声卡usb麦克风不同价位推荐整理在这篇文章中:音响一体麦克风顾名思义,就是集麦克风和音响一体的一类麦克风,带有数字处理芯片,能够美化声音。主要适用于娱乐K歌,家庭KTV。魅鸟CA-2智屏音响麦双6w内磁喇叭,动圈麦,音质清晰不浑浊,声音表现高端。麦克风带有OLED高清屏,让每一步操作都可视化。手机、车载K歌均适用。唱吧G2唱吧的麦克风是基于4.5亿唱吧用户的数据研发而来。G2这款麦克风是一款明星麦克风,上过综艺无数,人气非常高,成为唱吧的经典款。音质清晰稳定,让人听着舒服。它的娱乐功能,比如声音场景,特效变声都充满趣味,大人小孩都喜爱。手机、电视、电脑均可连接。途讯V3是一款经济实惠的麦克风,适合预算低,但对音质有一定追求的朋友,唱K音质能够媲美唱吧G2。在娱乐功能上一点也不输唱吧G2。要说不足的,是它录音的音质欠佳。对于没有录歌需求的朋友,这款麦克风可以放心入手。手机、电视、电脑、平板可用。更多音响一体麦克风,可以看这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最大的音响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