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顾德仁教授现在如何?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消失在记忆中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你去哪?”“去电讯。”在老东郊的记忆里,电讯是一个很熟悉的地方,这就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大家都习惯了简称为电讯。一并熟悉的还有电讯的东院和南院,尤其以东院为最。因为东院沿着沙河,一边是校园,一边是很丰富的各色餐馆、游戏厅、舞厅、卡拉OK厅、台球室。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曾经这一片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东郊厂矿的子弟和电讯的学生以及社会无业人员都爱在这里扎堆。所以东院一带也是治安环境比较差的地方。直到沙河改造后,整个电讯区域的环境才有了彻底改变。河水清澈了,沿岸变绿了,低矮破旧的红砖房、违章搭建拆除了,现代化楼盘一个个矗立起来了,城乡结合部的落后形象离我们远去,曾经的电讯永远停留在了老东郊的记忆里。

197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师生游行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兴建的电子科技类高等院校。从20世纪50年代伊始,这里一度被称为电子工业的摇篮,为成都东郊工业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南京工学院的无线电系、华南工学院的电讯系合并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设有线电系、无线电系。当年9月,成都电讯开学。两个月后,又增设了电真空系、无线电零件及绝缘材料系,计算机装置制造系开始筹建。成都电讯的半导体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属国内首批建立。

1960年,成都电讯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至1966年,已开设6个系,下设12个专业。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13个系,包括30个专业。

1988年,成都电讯更名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为以电子科技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截至80年代后期,成都电讯研究完成重大科研课题1243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0余项。其中1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另有84项获得部级奖励,有71项获得省、市级奖励。成都电讯的教授、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2200余篇。第四任院长顾德仁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学评议组成员,博士生导师。第五任院长刘盛纲是我国著名的微波电子学专家,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林为干教授也是我国又名的微博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另有谢处方、王欲之、陈倜幌、李乐民、虞厥邦等多名博士生导师,建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科点、11个硕士科学点,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截至1985年,学院授出博士学位8个、硕士学位288个,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二。

1962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纪念书签

1998年,冶金部所属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电子科大以独立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电子科大设23个学院(部)、5个研究院、两个独立学院,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格局。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电子科大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端人才:以深圳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北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王东升、网易创始人丁磊为代表的毕业生如今已成为我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2007年,电子科大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两个学科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成博士后流动站9个。获得了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殊荣,被授予“国家集成电路成都设计产业化基地”称号

成都市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以来,电子科大所处的区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于逐渐繁华的时尚城市中继往开来,走向更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记忆】消失在记忆中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在甲子校庆之际,成电建校教授群体印象展9月18日在清水河校区图书馆二楼揭幕,展览展出了学校建校初期无线电相关专业的25位教授和10位副教授。他们从建校伊始就响应国家号召,从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等毅然来到成都,全身心投入到成电的建设中。

因为他们的口传身授、潜心科研,才有了今日的辉煌成电。此时,让我们一起来忆往昔峥嵘岁月,致敬这些成电建校初期的教授们。



十余位离退休教师代表出席揭幕仪式。这些我们敬仰的老师满怀敬意地看着成电建校初期的教授们——自己当年的老师,聊起与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192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并留校任教。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无线电技术系系主任等职。陈湖是我国著名的有线电通信专家,对自动电话的基础研究有较深的造诣。1947年,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电话专著《电话学》,1958年他领导研制了全国第一台五门全电子交换机。


1937年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任厦门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上海电力公司业务处工程师,国营南京电工厂技术课工程师、课长。1957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器件系电子管教研组任教,1958年任该系504教研组主任。


1914年获美国康奈尔机电系学士学位,1915年获美国协和大学电工系硕士学位。1953年调入华南工学院电讯系任教授,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主讲电工原理、电力实验、无线电实验、电磁波学、雷达学等课程。


1921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2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1955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学院的筹建工作。陈章十分注重电信人才的培养, 力倡革新,创建了电信和电力两个研究所,译有《无线电工程》等著作。


1921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 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院研究图书学。解放后,先后任华西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校图书馆馆长。1957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图书馆馆长。邓光禄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致力于英文、图书馆学、世界史的研究。


1930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4年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兼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筹委会委员及教务部主任。著有《电声学基础》、《无线电发送设备》等著作,主讲物理学、电磁学、理论力学、近代物理学、应用电子学等课程。

1934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45年留学美国。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教研室主任兼院工会主席。译有《无线电发讯设备》等著作, 主讲收讯设备、课程设计等课程。


1944年获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56年至1957年兼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务部副主任。管致中对电工学、电路分析、网络与系统等理论有较深研究,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国际IEEE高级会员。主编《无线电技术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电路、信号与系统》。


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52年调到华南工学院电讯系任教授。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有线电技术系,主讲电话技术基础、无线电技术基础等课程,随后又转入外语系主讲专业英语等课程。


1936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38年至1940年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获特许工程师学位。1956年参与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筹建工作,曾任科学研究部主任。黄席椿长期从事工程电磁理论、无线及电波传播方面的教学和理论研究,译有《微波引论》、《电磁场实验导则》等著作。


获中山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曾任陆丰一中校长,中山大学工学院副教授、电工系主任,广州华侨大学、广州大学、华南联合大学教授。1952年调入华南工学院,1953年被聘为教授。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主讲电机设计、电工学、电工原理、交流电路等课程。


1932年获国立四川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曾在乐山技术专科学校、察哈尔工程学院、天津第一军医大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任教,1957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任教期间编著多部数学讲义。


1930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36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建国后,蒋葆增历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光电子系主任、教务长。他还参加筹建了南京、杭州无线电工业院校,曾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授、院长。


1939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林为干长期从事电磁场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著作有《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电磁场理论》,主讲微波电波学、电讯网络、定时电路、电工原理、电工数学等课程。

1937年就读于苏联塔什干中亚大学行政法系,由于精通俄语及经济业务,为中央有关部门决策经济建设和外交事务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柳瑞轩先后在民航局、北京航空学院工作,1957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外文教员、教研室主任。

1933年获中山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研究学院和法国里昂大学硕士学位。1956年-1959年任教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基础系,随后调入中山大学。卢文主要从事泛函分析和数理方程的研究和教学,主讲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泛函分析在数理方程上的应用等课程。

1937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在广西大学任教授,1953年调入华南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长期担任电工基础教研室主任。 主讲天线工程、声频网络等课程。

1930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毕业后的七年先后在上海的三个无线电厂担任技术骨干。1942年,王端骧作为全国选派的工业界选派31名技术骨干赴美国学习,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雷达、微波等技术。1958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在无线电材料与器材系任教,著有《高频电热》等著作。

1927年获燕京大学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院、燕京大学物理系、济南齐鲁大学物理系、山东大学物理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工学院任教。1953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任教授。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61年出版教材《无线电设备元件零件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曾在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1980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从事模拟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随后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著有《人工电话学》,译有《滤波器》等著作。
1931年获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58年后历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院长顾问、副院长。谢立惠长期从事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我国雷达技术最早的研制者之一。他积极从事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获学士学位后赴德国留学并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工作,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任教。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有线系任教授,并筹建学院电子自动化设备系,并成立筹备组。1958年后任电子自动化系主任、教授。1978年调入同济大学,曾任全国人大代表。

1933年获中山大学天文数学系学士学位,1937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电器工学部硕士学位。1956年8月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历任学院有线电设备系、无线电设备系主任,主讲电讯网络、交流电路、有线电原理、电工数学等课程。1979年担任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1934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36年-194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1978年调回上海交大任教。张煦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我国通信界元勋、光纤通信的奠基人之一,一生共编、译著作和教材56部。
1924年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后留学英、美,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及英国曼布雷研究所任研究员。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参与了建校工作。建校后被任命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有线电设备系主任,1957年调离。译有《电路》、《实用电工学原理和与故障诊断》等著作。

1945年获中山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授、基础理论系副主任、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冯志超长期从事激光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在研究二氧化碳激光大气传输和通信技术方面获得了多项成果,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激光物理》,译有《专门物理实验》等著作。


1946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历任电子工程系主任、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顾德仁专于电路理论与电视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网络理论及电视,高清晰度电视。1979年他编著的《脉冲与数字电路》再版了10次,共发行17万册,被全国高校理工科专业采用十年之久。


1942年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学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同年10月受学院委托组织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无线电零件系(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的前身),1958年任该系系主任。毛钧业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著有《电报学》、《微波半导体器件》等著作。

1942年获浙江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43年受教育部公费选派赴英国留学。1958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电真空工程系系主任, 1981年调回浙江大学无线电系任教授。沈庆垓是我国电子光学领域先驱者之一,编译了《摄像管理论基础》、《电灯》、《电子光学》、《氧化物阴极》等著作。



1941年获武汉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先后在有线电技术系和无线电技术系任教,曾任市话教研室副主任,在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教室工作。唐棣长期从事市内电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教学,参与过“电子交换机”项目研制,主编了《电磁继电器讲义》。



1942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56年8月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作,1957年晋升副教授,多年担任电机教研室主任。翻译编著了《工业企业的电气安全》、《电报原理》等教材,编著了著作《电源设备》。



1946年获厦门大学电机系工学学士学位,1950年获岭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教,1961年调回华南工学院,1984年起任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徐秉铮一直致力于无线电相关接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著有《无线电接收设备》、《信号分析与相关技术》、《数字通信原理》等著作。



1926年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历任上海工专、南京工学院、苏南工专副教授。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物理教研组任副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教研组的教学工作。



1942年获中山大学电机系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丹弗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学院管理工程系的创始人,并任第一任系主任。张宏基长期从事数字通讯,信息论和数字处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信息领域的学术先驱,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信息理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奠基人。



1937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西南联大、湖南大学电机系,1956年调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通讯系副系主任、自动化系副系主任、雷达系副系主任、计算机系系主任,高教研究室副主任。张志浩先后负责国家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创建了计算机学科领域中的许多重要专业方向。他参与了学院筹建工作,先后为学院自动化、雷达、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筚路蓝缕,奠定六秩基业;继往开来,再创百年辉煌。建校初期的教授们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成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成电人将传承成电精神,继往开来,奋发前行,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成电!

图文来源:图书馆 逆光摄影陈若帆

整理、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冷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科技大学谢甫珍导师怎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