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人谈谈在重庆地区,大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找工作比较方便快捷?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今年,重庆市将有13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历年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全市共20万高校毕业生要进入社会找工作。面对严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重庆市将打就业“组合拳”,全力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一是加快“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在保持《计划》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重庆市计划提前使用部分选派指标,今年将适当增加选调生、村官和到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大学生的名额。该计划是从去年开始实施的。按计划,从2008年起的5年内,该市将选派32511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及村工作。去年选派了5300余名,今年将选派5570名(含500名选调生)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二是新建60个见习基地。今年重庆市将新建20家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0家区县级就业见习基地,力争接纳5000名大学生到基地见习,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

    三是开发一批就业岗位。该市将整合市、区县两级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挖掘潜力,开发一批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岗位,力争解决1万名大学生就业。“公益性岗位”是指纳入市或区级财政投资,并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非编制服务性岗位。如:市政公共设施、设备管理等;城市道路、公园等公共绿化场所的维护员;由政府投资形成的工作岗位,如城市监管员、报刊报亭经营管理员等。

    此外,重庆市还将组织专为大学生就业的专场招聘会,即组织举办800场公益性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组织20场大学生网络招聘会,以帮助5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这是15年写的原答案。

浏览这个问题的答案已久,没有中意的,只能不请自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免师政策利弊功过。我是东北师大10级免师,14年毕业在本省TOP2的高中工作,工作一年有余,高一是班主任,现在是科任老师,基本参加过学校除管理以外的工作,比如招生、分班……想来读了4年大学,工作1年多,目前正在读免师的研究生(虽然很水,还不是全日制),对于免师政策多少有些发言权。

当初填志愿,多有是母亲的意志,不喜欢当老师,但也不讨厌,所以阴差阳错填了提前批,然后就来了东北师大,虽说没法跟东北的同学比较高考分数,但在本学院的老乡中,我算是高分了,这说明我不是为了读东北师大,钻了免师的空子,本学院免师和非师的分数也相差无几。至于北师大免师和非师之争,多有耳闻,既为同学,何苦相逼呢。大学四年,学习一般,喜欢读书和旅游,倒也活得潇洒,没有很多女同学那么拼命,但也学了不少东西,尤其大三时,发现自己的兴趣,日语和心理学,考了日语等级和心理咨询师。同时也为毕业的工作做准备,在一所中职学校兼职语文教师大半年,暑假去了地震灾区做助学志愿者,经验谈不上宝贵和丰富,但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还是具备。这说明我这四年没有混日子,尽管一上大学就知道”肯定能毕业,毕业包分配“。这说明政策是死的,对待政策的人是活的。作为免师,不能因为你自己好或不好,就全部归咎于政策,非师的,也不要觉得政策挤压了你们生存空间,没有免师,找工作时竞争依旧激烈。

接下来,我要开始吐槽政策了。

免师政策基本落实,基本实现了初衷。以前来自中西部省份的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毕业以后八成是没有回原籍工作的。以东师为例,10年之前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或省会城市,而后实行免师政策以后,大部分学生都回原籍工作,因为违约成本,去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多。至少大部分学生,从中西部来又回到中西部去。我现在工作的单位,以前招新,多是本省几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现在六所部属师范都有。甚至我们县的中学都招有免师,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所以,免师初衷也算基本实现,中西部的学校还是迎来了大量较高层次(相比以前的二本师范院校而言)的师范生。

免师机制僵硬,缺乏发展性。身边听过无数这样的故事,XX有学术天赋,因为是免师,不能保研考研和出国,只能回老家当老师。为什么当初设计这个政策的时候,没有想到淘汰和退出呢。这造成有些同学拿着钱都办不了违约,因为毕业前不让违约,考研来政审都过不了,为此白白耽误一年。只管进,不管出,是这个政策最大的问题,大二时转专业时,想读免师的转不进来,不想读免师的出不去,同时因着这种机制,免师普遍学习动力不足,懒散,不求进取大有人在。为什么不可以进了大学以后再选拔免师呢,想读就去读,给你优惠,不想读就退出,把钱补回来,机制灵活一点,相信很多免师就不会抱怨那么多了。另外,关于免师毕业以后的发展,本来有个配套的研究生可以读,当初毕业时,学院专门开了这个读研动员会,而后大部分人包括我都读了这个所谓的教育硕士。但今年这个硕士改成了非全日制,大家找学校有个说法,学校不闻不问,态度甚为寒心。免师政策到现在,解读也是一天一个说法,很多解释是在后来的实践中不断补充的,这种事先没有考证调研的政策,其实算是不负责任的。

免师政策在地方落实有差异,每个省对待免师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免师就业时承诺的编制,很多省份没法落实,还有免师违约和跨省,也是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说法。

最后说工作,免师的能力和潜力还是很大的,身边有很多在教学上做出成绩的同学,也有很多在中学混日子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体会很深刻,就是教学前几年,免师的教学能力比较二本师范院校的学生有些差距,这与大学的培养模式有关,部属师范多为教学科研,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才走上工作岗位时,起步慢,上手难。

免师政策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希望提高中西部的师资(学历)水平,这一目的也基本达到。但是拍脑门的政策在体制内实行起来显得僵化,饱为诟病,若不改进,也只能成为历史的风景。

我没有为免师政策洗地,曾经包括现在我都认为那一纸合同是人生的枷锁,也抱怨过,但抱怨之后,还是得面对现实。我不喜欢教书,讨厌体制的官僚气,一直想要逃出去,所以我毕业去了高工资的学校,只为早日攒够违约金赎得自由身。曾抱怨年少无知进了免师坑,曾埋怨免师政策阻碍自己走学术道路,还曾吐槽免师毕业工作不好找、待遇低,如今走来,方才顿悟:

如果打错了牌,那就把剩下的牌打好吧,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这是19年更新的答案。

我写完原答案差不多已经过去差不多快五年,这五年里,不仅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的人生轨迹也有很多变化。同时,不少同学咨询我免师的职业规划,主要包括违约,辞职,转行,考研,留学等方面,我都结合自己的经验尽力回答,但结合每个人的境遇,一两段话恐怕又很难说清楚,所以完善这个答案,给免师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已经有高赞答案把免师的政策分析得很透彻,我就讲讲往届免师的现状吧。

我的同学A,本科时很喜欢古龙的小说,还很有自己的见地,性格稍微内向一点,但熟悉了,大家也能聊到一起。大四快毕业时,都已经签了三方,被同学邀着去游泳馆游泳,出了意外,再也没能回来。如今过去五年了,我有时还能想起他在图书馆借书的场景,证准备开始的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

室友B,贵州人,农村出身,毛笔字写得很好,也很要强,大一时就已经经济独立,做两份家教,甚至连续两年过年都没回去。毕业时签了贵州某重点中学,升学率还行,一年也有几个清北,唯独位置欠佳,在县城里,一年收入10W左右。工作这几年,也有波折,现在已经和同校的老师结婚,评了中一,还在贵阳买了房,前一段时间还想来广州发展,被我劝退。

老乡C,女生,本科时就是学霸,绩点排名前20%,性格开朗,教学能力也强。毕业时考了深圳南山区的初中编制,然后和男朋友(在深圳工作,落了户口)领证,通过“国三条”跨省就业,没有违约。在单位虽然辛苦,但成长很快,现在也算骨干教师,工资据说20w+。去年和老公一起在深圳买了房,生了宝宝,已经在深圳扎下了根,这算是我们这一届比较成功的代表。

同事的老公D,河南人,12年陕西师大毕业,学的信息技术。当年毕业去了郑州教育局,干了半年辞职违约,来到深圳创业,期间事业起起落落,和我同事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两人常年异地),好在去年两人终成眷属,他的公司也有起色,现在已经有20人的团队。工作快7年,我同事在绵阳买了一套房,他俩又在成都买了一套房,一年收入未知。D算是我认识的免师中转行比较成功的,在深圳先给别人打工,然后自己创业,各种心酸也只有自己知道,即便现在两个人还是异地,有时还被长辈催着要孩子。

朋友E,GAY,性格活泼,人很聪明,擅长歌舞,算得上标准意义的帅哥。毕业时回本省签了一所地级市的高中,一年6-7W。现在已经买了房,评了中一,很受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和男朋友打打闹闹到现在,囿于家庭和职业,一直没能出柜,想过形婚,怕耽误人家姑娘。也知道这样拖着不是办法,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一直拖着。17年见过他一次,发福了,下巴都快填平了,哎。

室友F,江西人,阅读量大,很有才情,诗文都写得很好,但性格内向,好佛道思想,颇有六朝名士风骨。也正因为如此,大学从来不去上课,考试都是我到了考场打电话找他,还好踩着线毕了业,回老家一所初中教书,由于性格和脾气的原因,教了一学期就转岗去教计算机,后来被调到一所体校教语文,这样倒也落得清闲,虽说工资每月3K,依旧弹琴写诗,感觉挺安贫乐道的。我多次劝他去终南山当个隐士,均被“太过俗气”的借口拒绝。其实他的中国古代文学的造诣很深,英语也好,完全可以去考研考博,做点学术。除开性格因素,他算是免师政策的牺牲品,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却要教一辈子的书。

校友G,男生,天真呆萌,属于“妇女之友”那种人。大学时沉迷游戏,大三大四基本天天在网吧包宿,毕业时被分配到高中母校,县里最好的高中,一年收入5W左右。由于性格天真,任性,孩子气,加上缺乏过硬的业务能力(天天打游戏,哪有时间练教技),一年后被转岗到办公室,收入虽然低了,也闹得清闲,已经成为快乐的“死肥宅”。他和F算是我认识的免师中最不适合当老师的人,一方面是性格,另一方面免师包分配,即使再差也有工作,就把那些不适合当老师的人留在了讲台上,对他们对学生对单位都是一种折磨。

师兄H,大我一届,在大学时就属于老师很喜欢的那种学生,聪明,有想法,学习能力强,知识贮备大。实习时就能留在长春某重点高中,结果回到老家所在的地级市的重点高中。三年带完一届学生,期间免师教育硕士毕业,然后利用这个学位考上了本校教育学的博士,现在博士快毕业了。也就说他本科毕业,工作三年,读了一个教育硕士,然后违约,还没有GAP,考上了博士。同样的经历,还有一位大我两届的学姐,也是利用教育硕士学位考了本校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至于怎么利用教育硕士读博,我会在最后附上回答。

网友I,12年陕西师大毕业,毕业后一直在中学教文科副科,同时兼职做生意,最近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积累人脉,考了雅思,打算明年去英国读商科,一方面想带着孩子去那边读幼儿园,另一方面考察英国的公寓,想着入手一套投资。这算是混得很好的免师,但她一直没有辞掉工作,也是没有物质的羁绊,或许更有情怀去教书。

网友J,第一届免师,毕业时没办违约,直接就去了美国读研,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也没打算回来。出国的免师有很多,有办了违约,也有没办违约的,毕竟出国是不看档案的。有很少一部分人,出国就没打算回来,大部分人留学以后都回国,在各行各业扎根。

学妹K,小我一届,华东师大毕业,毕业就回本省一所初中当心理老师,工资3K一月,趁着工作不太忙,自学日语,考了几次都没考到N1,最后以N2的成绩申请到某帝国大学的研究生。出国前也是和父母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最后才允许去日本读研。现在还在为修士转正考试而努力,虽说留学生活不像想象中那么如意,但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也觉得很值得。

今天太晚,等段时间,我在更新其他人吧。


这是19年的第二次更新

除了我上面 提到 那些例子,绝大部分免师 学生 都在基础教育岗位上按部就班 地 过日子 ,当然不免有很多同学有着“跳槽”或“转行”的想法,但也仅是想想而已,付诸实践的人很少,尤其在工作三五年后,处于 职业的发展时期,成本太大,很难 下定决心 。

我举两个例子,本科时,同班有个女生也很喜欢日本文学,想毕业后去日本读研读博,继续深造,并为之做了很多准备,自学日语,联系学院从日本回来的教授做推荐人,还一直说服家人。因为毕业不让直接违约,所以想着先找个工作干一年再违约出国,结果入职的学校待遇还不错,虽然说着要去日本,但久而久之,也就认命了。

另外一个是隔壁班的男生,喜欢看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想以后违约考文艺学的研究生,我现在还记得冬天的深夜,外面下着大雪,我们在宿舍的暖烘烘的自习室讨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毕业时想着,工作三年攒够违约金,再考研究生。工作以后断断续续保持联系,但我三年教完一届学生,就辞职准备出国,但他却一直没有消息,想来应该在深圳落地生根了吧。

我举这两个例子想说,很多免师都有走出“围城”的想法,大部分都想违约考研或出国,或者转行,但真正落实的很少。工作的时间越长,“走出去”的成本越大。如果有钱,毕业就违约,没钱就工作两三年,自己攒够违约金。

回头再说我自己,一些同学私信来说我的经历给他们很大的鼓励,说来惭愧,自从15年写完答案后,我在17年就按计划辞职,给了5W块才让学校同意走人,之后这两年,一直处于自由职业的状态,尝试过课外辅导、互联网教育、自媒体编辑等职业,最终还是决定按计划出国读书,虽然这两年收入很低,成长也小,时常有蹉跎岁月之感,但也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摸清了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所以,最终选择去英国读心理学硕士,当初高考填志愿时,就想学心理学,兜兜转转十年过去,终于能够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尽管这个硕士对今后就职根本没什么帮助,甚至可能都“回不了本”,但想想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不留下遗憾,也是值得。毕竟,我也给自己留了后门,若是失败,大不了回成都从新再找一份高中教师的工作,毕竟工作经验也有,硕士学历也有,温饱应该是够的。

最后希望各位有想法的免师同学,都能圆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地人在重庆找工作容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