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完后就被大学查看吗?

高考“退档、调剂”常见问题解答!附12种退档类型及措施

“退档”和“服从调剂”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问题比较多的两个概念。为帮助考生及家长了解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规则,小编整理了关于“退档”及“服从调剂”的常见问题,供参考。更多高考资讯、学习方法及志愿填报等内容,可关注:陕西志愿一点通。

1.平行志愿若成功投档,但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会看下一个志愿吗?

解答:不会!每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以本一批次为例,填报A、B、C、D、E、F6所院校。

假设A院校成功进入投档范围,但是分数刚刚压线,所填6个专业都未排到录取,而又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则本一批次其他B、C、D、E、F5个志愿全部失效,没有机会再投档了。

特别提醒:院校投档最低分数线,不是先有线,再投档,而是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学生填报情况,再依据院校的招生计划,投放档案。院校录取结束后,最低一名考生的成绩自然形成最低投档线!

所以,平行志愿,要么不会被投档,要么投档了只要在服从调剂的情况下,基本上会被录取。

2.档案投出后,如被招生院校退档,是不是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投档?

解答:平行志愿,可以参加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录取。例如考生已获本科第一批的A院校出档,但其最终被A院校退档,则其无法参加本科第一批其他院校的录取,只能参加本科第一批的征集志愿录取或其填报的后续其他批次录取。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批次。

顺序志愿投档和录取模式下,若考生未能在第一志愿中被投档或在该批次中被退档,考生可参加第二志愿的排序投档和录取竞争。

单志愿批次,在首轮投档后,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如果还有线上生源,将进行一次或多次补充投档;如果已经没有线上生源,将进行征集志愿。假如考生未被录取,可参加该批次组织的征集志愿。

3.已被某院校录取,但不想就读,要求学校退档会有何影响?

解答:根据有关录取规定,对本人填有志愿或经高等学校征得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档换录。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如考生被A院校录取,但又由于自身原因向A院校提出申请退档,则其将无法再参加普通高校任何批次的录取,只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这种情况不会对其下一年的普通高校录取产生影响。

4.同意调剂意味着什么?

解答:如果考生所填报志愿的专业都已经录满,在考生同意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就可能被录取到该院校在本市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

如果不服从调剂,当所填报专业都无法录取时,考生将被退档。一般来说,考生只要服从调剂,高校是不会随意退回考生档案的,因此,在填平行志愿时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

5.招办投档时会不会看学校专业的分数?

解答:不会。市招办是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投档,考生的档案投到高校之后,再由高校自行按分数和专业志愿等因素进行专业分配。

6.为什么一所高校在同一批次有多个招生代码?

解答:少数学校在同一批次录取的专业中既有普通专业,又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其他特殊专业,收费标准等有较大差异,为便于考生选报志愿和录取,省招办通常将这些院校(专业)分设两个或以上的院校代号。

典型的退档类型分析及预防对策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市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市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①“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①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②和所报高校招办及时咨询沟通。

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单纯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①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①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高校

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平行志愿中,所报院校总体“扁平”,各个学校差距没拉开,造成滑档。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

每个批次院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特别是高分学生,某些第二批次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重视填报好下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这是高分落榜和进档后被退档主要因素。

①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①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②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③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④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校志愿投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录取。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学校后,学校才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第一个环节起作用,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

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①认为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②坚持留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分数边缘考生,不妨试试报考外地高校,世界很大,出去走走,不拘于一城一地。

今天的内容就先分享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更多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学业测评、志愿填报等内容,可关注:陕西志愿一点通。

产权属于原作者或出版商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考填报志愿考生如何避免退档?】考生被退档的原因主要有:总分偏低、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偏低、为满足招生要求,等。要避免退档,需要做到:①充分了解院校招生章程以及往年招生分数和位次情况。②招生数据应当从可靠来源获得。③考完后及时估分,根据高考估分成绩和省质检排名两个数据进行综合估分。④参考招生体检指导意见,避开不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⑤无特殊情况,尽量服从调剂。#我在大学等你#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填完志愿后,同学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被录取,以及什么时候能查到自己被录取了。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确定被录取了呢,又几天会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_怎么知道自己被录取了,供大家参考!






大学录取通知书大概多久到

大学录取通知书各批次发放时间是不同的,越好的学校发放通知书的时间越早。一般一本7月10号左右就能发,二本大概15号能发,三本得25号左右,专科就更晚了,需要8月中下旬。当然,具体什么时候能发,还得看各大学,有的学校早,有的学校晚。各大学开学时间、时间都不一样,有的甚至8月中旬就开学,有的学校则拖到9月中旬。所以同学们要及时到高中学校查询,早点办升学宴。

高考填完志愿以后,一般都是时时录取的,在电脑上都能时刻看到自己的录取状态,也就是自己档案是自由可投还是被录取,亦或是中间的某个状态。如果某一批次录取过程中,自己的档案一直处于自由可投这一状态,那么录取的希望是渺茫的。

即便是自己的档案一直处于院校在阅也并不是好事,因为它并没有显示录取,原因可能是需要时间录取,也可能是中间出了问题,投档之后可能会被退档。填完志愿录取都是根据各省录取时间安排进行的,没录满会进行补录或征集志愿,所以一般都很快,要不了多久。

查询自己被录取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自己的录取状态,预录取不代表真正的录取,只有录取才是确定已经录取了。另一种方法就是给招生院校打电话咨询,当然很多院校会占线,要有耐心多打几次。

此外,还可以等到下一批次填报志愿时接着报,这也是比较笨的方法,如果不允许接着报考,说明已经被录取。同时还可以去报考学校官网查询公布的录取名单,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以上几种方法是比较可行的查自己是否被录取的方法。


1.告知录取信息,入学重要凭据

通过大学录取通知书,你可以确切的知道自己被学校哪个院系、专业录取。你还可以根据录取通知书上的时间在具体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的缴纳。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是你进去大学报道的凭证之一,一定要保管好哦!录取通知书中和附带的说明里一般会告知报道时间、地点、所需物品、相关证明的具体说明。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需要仔细查阅清楚,以免报到当天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2.附赠文件提前了解相关事项

在你的录取通知书的信封里,一般都会附有《入学须知》、《入学手册》、手机卡、银行卡、校园简介等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请仔细阅读并务必保管好,方便入校后办理各类手续。

①你可以通过这些文件提前了解入学报到的注意事项。

②提前了解你即将入读的学校的校园、人文、奖学金、助学金等相关信息。

③提前了解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的缴纳方式和注意防诈骗事项。

3.办理党团关系转接手续

凭借录取通知书到你就读的高中所在地办理党团关系的转接手续。

4.火车票、船票购票享受折扣优惠

大学新生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到火车站售票窗口购买学生票,或者拨打电话订票,订票成功后,凭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和订单号到售票大厅窗口取票。需要注意的是,大学新生享受火车票的优惠区间为家庭所在地与学校所在地之间,超出区间则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同时,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只能购买一次学生票,已经购票的同学如果行程有变,最好选择改签,不要直接退票。如果确实需要退票,可以让工作人员注明火车票已退,以保证可以再次购买学生票。大学新生凭录取通知书购买优惠火车票针对的只是新生本人,同行的其他人则不享受此等优惠。

5.可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手续

一些有需要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同学,在了解具体的注意事项后,请记得带上你的录取通知书,它将是必不可少的凭证之一。

如果你想长期留在大学所在城市,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去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户口迁移手续。

新生迁入户口流程参考(具体以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为准):

新生可自愿凭入学通知书到当地公安机关将户口迁移到学校;

新生报到时凭《入学通知书》和学杂费的缴费,到保卫处报到点交户口迁移证;

在学校身份证照相点照相;

依保卫处或学校有关部门通知,到保卫处/户籍室领取新身份证;

领取新证必须交回旧身份证。

凭借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还可在一些地方获得相应的优惠和福利。比如很多商家会针对新生入学举办优惠活动,如手机店、电子产品店铺、书店、文具店、餐厅等,学生可以凭借录取通知书享受折扣价格;还有不少景区会对新生购票优惠甚至免费,对于新生来说还是比较不错的。

8.了解抵达学校所在地车站、火车站信息,校接站点接送凭证

录取通知书上会有相关地图,指示你从当地的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等站点到达学校的途径和路线。一些学校甚至会有派送的车辆免费接送新生从指定站点到达学校,当然也是以通知书为接送凭证。


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到_怎么知道自己被录取了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没填志愿却被录取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