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是否还招生?

2022年珠海分校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于1902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百年砥砺,铸就了北师大丰富的文化底蕴、突出的学科优势和雄厚的教育资源。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精深、蜚声中外的学者,是我国最重要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珠海分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由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珠海分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派出经验丰富的管理干部,负责分校的行政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建设珠海分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有关批复精神的指导下,珠海分校坚决执行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资源国有、学校举办、市场运作、全新模式”的建校方针,坚决贯彻“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以共赢求合作”的发展思路,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大胆进行教学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国际合作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改革尝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与科技产业复合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改革实验区,发展成为开放式、有特色、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部分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部分专业详解

专业名称:城乡规划(2+2中外联合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适当处理城乡规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相互关系,并具备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规划设计上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2.具有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规划编制和管理能力、规划设计与创新能力、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

3.具有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自我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核心知识领域:城乡与区域发展、城乡规划理论、城乡空间规划、城乡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实施。

示例一:城市规划原理(136学时)、城市总体规划(136学时)、详细规划设计(136学时)、控规与综合性城市设计(136学时)、城市道路与交通(102学时)、城市工程系统与综合防灾(68学时),城市经济学(34学时)、城市社会学(34学时)、城市地理学(34学时)、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34学时)、中外城市建设史(64学时)、城市分析方法(3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34学时)、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34学时)。

示例二:经济地理学(54学时)、城市生态学(36学时)、美术与制图(54学时)、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36学时)、建筑设计(72学时)、城市地理学(5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54学时)、城市社会学(36学时)、城市经济学(36学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72学时)、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54学时)、城市设计(72学时)、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36学时)、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36学时)、社区空间规划与设计(72学时)、区域规划(36学时)、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54学时)、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54学时)、城市遗产保护与规划(36学时)、城市旅游与游憩规划(54学时)、景观规划与设计(54学时)、详细规划课程设计(72学时)、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36学时)。

示例三:建筑设计基础(160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2学时)、建筑设计(304学时)、城市规划概论与原理(96学时)、城市规划设计基础(128学时)、城市规划设计(296学时)、中外国建筑史(48学时)、城市建设史(48学时)、城市道路与交通(72学时)、城市规划调查研究(40学时)、城市经济学(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48学时)、区域经济分析与规划(32学时)、城市环境与生态学(32学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48学时)、城市政策法规与管理(4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城乡认识调查、城乡总体规划实践、城乡设计实践、规划管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人居环境模型制作、城乡生态系统模拟实验、城乡发展动态模拟实验、规划设计成果数字化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培养具有编、导、演能力,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应用型综合人才。

中国文化经典选读、西方文化经典选读、西方文化史、汉语基础、基础写作、艺术概论、当代媒体概论等。

表演、声乐、形体、台词、话筒前语言艺术、影视表演与实践、表/导演理论与实践、演出与创作等。

能在艺术院、团、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厂、学校以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编导、策划、教学、艺术培训、研究等工作;能够成为各文艺团体的文艺骨干。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音频处理、计算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示例一: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32学时)、造型基础(16+32学时)、图像信息处理(32+16学时)、数字摄影(16+32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场景设计与表现(16+48学时)、数字媒体资源管理(32学时)、数字视音频处理(40+16学时)、计算机动画(32+16学时)、计算机视觉(32学时)、人机交互技术(32学时)、角色形象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基础(32+16学时)、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48+16学时)。

示例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40+16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8+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2+16学时)、多媒体原理与应用(32+16学时)、现代电视技术(40+1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原理(48学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32+16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32+16学时)、多媒体系统设计(16+32学时)。

示例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32学时)、媒体制作软件(32+24学时)、3D图形程序设计(32+16学时)、多媒体画面艺术(24+8学时)、游戏架构设计(16+16学时)、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32+24学时)、计算机图形学(40+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8学时)、实时虚拟现实技术(32+16学时)、游戏开发(64+32学时)、动画设计(64+32学时)、影视制作与合成(32+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设计实验、数字视音频处理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多媒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字媒体制作实践、网络应用技术实验等。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12学时)、编译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具有编、导、演能力,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应用型综合人才。

中国文化经典选读、西方文化经典选读、西方文化史、汉语基础、基础写作、艺术概论、当代媒体概论等。

表演、声乐、形体、台词、话筒前语言艺术、影视表演与实践、表/导演理论与实践、演出与创作等。

能在艺术院、团、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影厂、学校以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戏剧、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编导、策划、教学、艺术培训、研究等工作;能够成为各文艺团体的文艺骨干。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师资怎么样?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校师资队伍中,82%以上具有硕士学位,2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比例占38%,其中正高级职称比例占14%;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47%;高学历、高职称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队伍的主要力量。

另外外籍教师比例约10%,也达到了较高比例。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金凤路18号

  新浪教育讯  4月8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同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的批复》(下称《批复》)。《批复》同意建设(,)珠海校区,并要求珠海校区与北师大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办学定位。

  早在2017年8月,就曾有一则“北师大与广东省、珠海市政府签约共建北师大珠海校区”的新闻在网络热议。(事件回顾:)

  新闻称,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将珠海校区建设成为紧扣国家和广东省教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北师大本部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

  紧接着,很多自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给出了对此新闻的解读。“北师珠改名,二本升级985”“广东产生第三所985”的消息在网络疯传,这使很多人以为,此次签约意味着北师珠从分校升级为校区,跃升985行列,在校生也跟着沾光拿到985文凭。

  后来,广东省教育厅特别澄清,那次省市校三方只是签署了一个共建北师大珠海校区的协议,并不是经过教育部审批新建一所学校,因此“新增一所985”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不过根据北师大官方发布的信息,可以确定的是,该协议的签署,说明北师大珠海分校向珠海校区的转设在2年前就已经获得广东省和珠海市的支持。

  而这次教育部正式官宣分校变校区,网友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在了“在校生躺着沾光”上。

  也有网友比较冷静,毕竟《批复》中提到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将逐年调减招生计划,于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终止办学。也就是说,分校变校区之前的在校生还是属于北师大分校。

  分校和校区,一字之差,究竟有什么区别?

  分校:大多是与“本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相对独立的办学机构。

  校区:大多是指与“本校”除地理区位不同外其余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领导。

  一般情况下,“校区”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证书由校本部统一颁发,证书的封皮样式和文字与校本部毫无差别,证书内芯同样加盖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长印。而分校的毕业证书会与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会注明“某某分校”。当然,也有特例,如(,)医学院、(,)威海分校等分校颁发与本部相同的毕业证书。

  区别所谓分校或独立学院与“分校区”的重要方法,就是查看其招生办法。 

  大学“分校区”一般没有独立招生的权力,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统招,再根据专业和年级分配到各个校区,因而生源质量有极好的保证。

  与此不同,分校或独立学院的招生工作基本独立于校本部,通常在招录分数线上要低于本部,此“分校”招生一般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与校本部在同一批次录取。如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秦皇岛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等。这些分校当初建校时,往往会在二本批次录取,如今都已经全部晋升到一本院校录取的行列。

  二是看招生分数,分校和主校分数有差。无论分校如何发展,它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比校本部要低。二是比校本部低一批次录取。如(,)峨嵋校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校区等,这些分校都安排在二本批次录取,而其校本部则是在一本批次录取。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所分校两个批次。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有9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英语等专业在北京本科一批录取;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学在北京是本科二批录取,学制四年。

  关于北师大、北师珠的报考,我们来帮您画个重点:

  如果您是年生,一定要注意甄别,北师大校本部和分校区是分开招生的。

  如果您是2021年的考生,要注意北师大珠海分校停止招生,学校已经升级为与校本部同样水平的校区了。

  最后,来了解一下北师大在全国31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吧!

  北京师范大学历年录取批次线

 *新浪教育根据官方公布信息整理,如有出入,请以北师大官网为准。

  免费高考神器:新浪升学帮APP帮助您轻松报志愿,只需输入省份、位次、预估分数,高考志愿一键智能推荐。冲、稳、保,制定专属您的分层次志愿方案。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新浪升学帮”,就能下载哦!

2019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师大珠海校区秋季招生。这句话透露了两个信号:一是北师大珠海校区今年将完全落地;二是北师大珠海校区今年秋季将首次开展招生。

经南方+记者采访,北师大珠海校区今年招生大有可能。

北师大珠海校区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支持

官方正式使用“北师大珠海校区”一词缘于2017年8月27日。当天,广东省政府、珠海市政府和北师大三方共建北师大珠海校区协议在广州签署。该协议签署,被外界认为北师大珠海分校将升级为北师大珠海校区。

此后,学校举办的活动以及官网名称仍为北师大珠海分校。不过,这一趋势正在改变。自去年以来,特别是近期,北师大及北师大珠海分校频繁使用北师大珠海校区一词。

2019年1月20日,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挂牌成立。北师大提供的通稿显示,挂牌仪式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励教楼举行。举办地点并非此前常提的“北师大珠海分校”。

2018年12月29日,北师大珠海分校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这一年,学校转型升级踏上新征程。珠海校区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支持,学校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珠海市共建资金按校区建设进度拨付到位;励教楼和文华苑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继去年在四川省升至一本招生,今年,学校又在青海省实现一本招生;在27个招生省份中,4个省份文、理科,5个省份文科或理科录取最低分超一本线;录取分数超过生源地一本线的考生数量达1234人,创历史新高,其中,广东省外一本生源1118人,上一本线比例达到60%。”

2018年12月13日,北师大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揭牌仪式暨新时代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研讨会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行。该活动通稿还显示,北师大校长助理、北师大珠海分校校长涂清云有了新身份:北师大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2018年12月11日,北师大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暨“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展启动仪式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办。该活动通稿透露,现任北师大副校长,分管财经、校办产业的王守军还担任北师大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一职。

北师大珠海分校相关负责人1月22日回应南方+记者:“北师大珠海校区是一个建设过程,目前珠海分校仍有在校师生”。

今年秋季有望首次以校区名义开展招生

自共建北师大珠海校区协议签署后,不少高考高分考生便希望能报考北师大在珠海校区设置的院系。

在2018年本科招生方案中,北师大与北师大珠海分校分别以各自名义开展招生。2019年1月14日,北师大珠海分校发布了2019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使用的也是北师大珠海分校。

今年该校本科生招生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高水平大学,推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洋科学等楼群建成使用、北师大珠海校区秋季招生”,措辞上与去年“力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秋季开始招生”明显不同。

北师大珠海分校相关负责人未向南方+记者正面回应这一问题,表示“继续关注我们学校的招生信息发布,以招生简章公布的内容为准”。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邮电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