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水晶瓦匾能放家里吗有讲究吗龙门石窟瓦匾能能放家里吗?

一早雨过天晴,天空泛出了蓝色。因为一直想去龙门石窟,所以酒店就订在距离龙门石窟不远的地方。因为龙门石窟属于热门景区,所以起了个早,想赶在开门时第一波进入景区。 景区售票处位于游客服务大厅中,网购门票也是在这里取票,非常方便,给工作人员看过验证码就OK了。

龙门石窟景区是典型的大门建在景区200公里外,从售票处到真正的景区有几公里的距离,不做景区环保车会走断腿!所以这个电瓶车钱还是不要省。

电瓶车下车后,还要走一段才能到这个检票口,这里其实距离龙门石窟也还是很远的!话说这个大门貌似眼熟,云冈石窟的正门也是这种形制的,上面的黄庭坚的墨宝也十分闪亮,而且大门口就建在石窟不远,用不着摆渡车更不用腿儿那么久冤枉路。

整个龙门石窟景区,分布在伊河两岸。伊河是黄河南岸洛河的支流之一,也是洛阳市境内重要的河流。门石窟是香山和龙门山中间隔着伊河水穿流而过,远望好比一座巨大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又叫龙门,所以这片石窟被称作龙门石窟。

过了检票口,继续往前走,还要穿过好几道大门。沿途风景虽然不错,但一座座大门一直误导我,每见一座大门都兴奋的以为到了石窟跟前,一顿猛拍,结果拍到最后一座大门也没看到石窟!泪奔中!

走了很久,记不得穿过多少道门,终于是见到石窟了!龙门石窟面积很大,感觉比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大很多。这一片看起来比较有规模的洞窟其实只是庞大石窟群中的一小部分。

为了保护石窟免受日晒雨淋,石窟顶端搭有木板。有的石窟之上还保留有石塔,但数量不多。

很多石窟中保存有大型造像,但风化和人为损毁的比较严重。

这尊佛像就是石窟中著名的剪刀手!在洛阳龙门石窟宾阳北洞正壁主尊佛像的特殊“剪刀手”手势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这尊佛像因拇指风化,而食指、中指间隙过大,颇似大家习惯摆出的剪刀手类似,故而被网友戏称为“剪刀手”佛。

惠简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是西京(长安)法海寺僧惠简为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室成员所修的功德窟。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面相酷似龙门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造像,又俗称“小卢舍那大像龛”。

西山山体被开凿出无数洞窟,密密麻麻,很是壮观。

第669号窟,龙洞,为唐代穹顶洞窟。窟内造像分布无规律,满壁共凿54龛造像,内容非常丰富。

洞窟前的石碑被游客抚摸的乌黑锃亮。

洞窟前的石碑被游客抚摸的乌黑锃亮。

摩崖三佛龛,唐武周时期营造,是三世佛题材,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绰,所留下的半成品是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

这尊巨佛就是著名的卢舍那大佛了。这个角度看起了是不是感觉不是很大,最多也就于真人等同大小,其实它真的很大!

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超级震撼!巨佛就是据佛,一点都不小!到了它的面前,必须要仰视!

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超级震撼!巨佛就是据佛,一点都不小!到了它的面前,必须要仰视!

周围的天王像也很有意思,身姿非常的婀娜。

时间接近中午,天空越来越晴朗。一早走到中午,其实只参观了一半不到的洞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真要喜欢的话,看上个几天几年都没问题!

这个洞窟是北魏年间开凿的,编号1519窟,主佛被毁,窟楣尖拱火焰纹上雕有东王公、西王母乘龙图像。

山体上遍布的大窟小窟非常的壮观!山体很大,用鱼眼镜头才勉强收容下。

伊河非常的绿非常的美。跨过伊河上的大桥,就能到达龙门石窟的另一侧东山。

在河对岸眺望刚刚逛完的龙门石窟中的西山石窟。整个龙门石窟沿伊河分布,一侧为东山,一侧为西山。主要佛像都集中于西山,也就是刚刚走过的一侧。

来之前,恰巧看到一部央视的记录片,内容是研究龙门石窟佛像为何集中于西山一侧,东侧山体为何洞窟和造像都较少。纪录片引经据典,各路专家研究考证,最后的结果也只停留于猜测。来过龙门石窟,走过东侧山体,你就会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专家!这事情明摆着的吗,东侧山体险峻,没有那么平整的山体,而且佛像洞窟并不少,能开凿的地方基本都开凿完毕了,还有很多大窟,没西山一侧壮观宏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东山的大型洞窟和大型造像一点都不少,只是损毁严重。很多大窟中都已空无一物,大多数洞窟也都被铁门锁着,不对外开放。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中面积最大,造像最多的一座石窟,也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座。出了东山石窟,往前走有白居易墓园,里面比较简单,有兴趣的白粉们可以去瞻仰下。

午后十分,来到洛阳市内的另一处名胜——关林。

关林是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中间大门上有九九八十一颗金色乳钉,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大门东西两边为八字墙,分别篆写“忠义”、“仁勇”4个大字,概括了关羽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一生。

当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获斩杀,首级献于曹操。曹操命人厚葬之,关羽头颅遂被藏于此。

由仪门到大殿的这条甬道叫做石狮御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104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 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刚上·故上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石狮御道两侧的空地上立满石碑,谓之碑林。这些石碑出自不同朝代,有记录修葺事迹,有歌颂关帝的。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二殿又叫财神殿,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关林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之一,殿门悬挂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内塑关公武财神像,招财童子、利市童子侍奉身前。古往今来,人们多在这里祈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事业发达。

三殿又称春秋殿,也称寝殿,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前有旋生和结义两株奇柏,殿内塑有关公夜读《春秋》像和关公睡像。

这棵树就是旋生柏。相传关羽在此乘气盘旋升天,降妖伏魔,久而久之树成此状。

穿过三殿,出来就是关羽的坟冢了。坟冢前有座关林石坊。石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

八角亭又叫碑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 1980年经整修,设立了"洛阳古代艺术馆",在两侧廊房内陈列洛阳出土的众多石刻、碑志精品。

这座绿草茵茵,长满树木的土堆就是关羽的坟冢。

坟冢上,不知何人用红绳栓着石块悬挂在树间。来的时候正值午后,盛夏最热的时候,硕大一个关林不见一个人影。见到此物不知何意,但又找不到人问个究竟,只得作罢。

来到洛阳,看文物看古迹那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即使在洛阳逛街,也是古韵十足!

丽景门前的洛阳老街,两边都是有年头的老建筑。街道的路面都是石板路,店铺的招牌幌子也都很传统的风格,街头售卖的东西也都古味十足。

洛阳是牡丹之乡,老街上有很多老手艺人,现场手花牡丹折扇。雅致的折扇,认真的画工,都是这街头一道艳丽的风景。 令人惊奇的是,洛阳老街上居然还有很多老宣纸店和古旧书店!这些传统的老印记在城市中早已消失无存,没想到在洛阳这里居然能够得以保存!站在这些店铺门前,仿佛有种穿越之感!仿佛瞬间穿越回洛阳纸贵,全城抄写《三都赋》的那个年代。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哈哈,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老街承载着洛阳的记忆。在街边喝一碗杏仁茶,吃一块梅花糕,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老街就是这个样子,像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融合在了一起,自然、和谐。人们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来回穿梭。

在老街的街头巷尾,还能看到很多倒卖古玩的。不知道能不能遇到胡八一和胖子,大金牙有没有在这里开分店!老街上的胡同,比潘家园还潘家园!考眼力见儿的时候到了,宝贝太多,您老可别打眼儿了!

街头现做的龙须酥。这一条条比头发丝还细的龙须是用蜂蜜和着麦芽糖拉成的,是不错的伴手礼。

看这热闹的景象,嗅着空气中的香气,一准是有美食!这里售卖的可是洛阳城中的名吃,叫做不翻汤。

不翻汤所指的并非汤不翻,而是汤中跑着的饼不翻。这种饼在制作过程中不用翻面,直接烙熟,故称不翻。还有种说法,说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了洛阳见一老妇在烙饼,由于长途跋涉肚中无食,着急吃饼。老妇说饼还未翻,要等一会儿,乾隆说不翻,抓起便吃。皇上金口一开,此饼从此更名不翻。

不翻汤所指的并非汤不翻,而是汤中跑着的饼不翻。这种饼在制作过程中不用翻面,直接烙熟,故称不翻。还有种说法,说是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了洛阳见一老妇在烙饼,由于长途跋涉肚中无食,着急吃饼。老妇说饼还未翻,要等一会儿,乾隆说不翻,抓起便吃。皇上金口一开,此饼从此更名不翻。

不翻汤里主要是粉丝,我要的是加了丸子的,个人感觉没有丸子的会更好吃些,因为丸子比较油腻,又比较咸,口感也不够弹,冲淡了汤的味道。建议最好选择不加乱七八糟辅料,最纯粹的不翻汤,味道鲜美让人回味!配上圆饼或长饼,非常的美味! 说实话,这里卫生状况确实挺堪忧的,但即使这样,也是人满为患,想吃上一碗不翻汤不仅要排队还要排位子!但这不翻汤确实美味,我吃了两顿!

吃饱喝足,夜色徐徐降下。到丽景门赏夜景,是个非常美妙的选择!

原名丽京门,于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丽景门始建于隋朝,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洛阳日落,夜色渐浓。洛阳这座历史名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神都故地,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众多的历史胜都值得细细的鉴赏慢慢的品读。时间太短,神都太美,下次再来细细品读!

前段时间,位于福建省屏南县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惨遭火灾烧毁。此新闻一经发布可谓是轰动了全国,牵动无数人的内心,纷纷对百年廊桥的毁坏感到唏嘘不已。未曾想到,这次木拱廊桥进入公众视野,却是以这种令人惋惜的方式。

图片转载自《浙江日报》

与此同时,也为大家拉响了警钟,引起人们对这些深藏闽北与浙南山水间的宝藏古桥更多关注。

木拱廊桥,桥如其名,其外表被描述为“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因其桥型酷似彩虹,也被称为虹桥。据记载,木拱廊桥是以大木纵横相贯、交错搭建而成,使用较短的木料构造成跨径大的桥梁样式,如此独特的桥梁结构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

此等廊桥风靡于北宋年间,最经典的代表作便是《清明上河图》中横跨汴水的桥梁。

图片转载自公众号【有料研究局】

由于闽浙一带的地理位置、气候、生态环境等关系,木拱廊桥大多汇集于此处。历史上的闽浙廊桥曾因木构的特殊性多多少少都遭遇过水火之灾,经历多次的重建和修补,才方得保留下来。因此,如今还遗留在世上的木拱廊桥可谓是弥足珍贵。这些古桥大都处于比较原始、淳朴的状态,并且福建浙江相邻,十分适合自驾前往,寻幽访古。

本篇文章整理了浙闽廊桥的自驾游攻略,着重介绍几座现存且著名的古廊桥,趁它们还在,出发去欣赏吧!

这是依据地图整理的闽浙廊桥自驾游路线,从福建的屏南一路向北到浙江的庆元,保证让你目不暇给,沉醉于古廊桥的美!

福建屏南(千乘桥)—— 福建周宁(三仙桥)—— 福建寿宁(鸾峰桥)—— 浙江泰顺(北涧桥)—— 浙江庆元(如龙桥)

千乘桥位于屏南县棠口镇的棠口村内,始建于南宋,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9.7米,南北走向,一墩二孔,墩呈船形,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

图片来自公众号【今日寿宁】

此外,桥廊中还设有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古廊桥附近的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勇士的雄心壮志。站在千乘桥上远眺被群山环绕的棠口村,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来自公众号【福建发布】

屏南县以【百千万】闻名,【百千万】里的“千”便是千乘桥,是三桥中仅存的古廊桥,而“百”(百祥桥)和“万”(万安桥)都分别于2006年及2022年葬身于火海中。因此,千万不要错过了【百千万】的独苗,也不知它会在未来的哪一天消失,就趁着它还在,去看看吧~

三仙桥位于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以供祀“杨、柳、倪”三仙于桥内而得名。 它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拥有500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拱廊桥之一,亦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仙桥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全长18.4米,宽5.4米,拥有双皮顶和穿斗式木构架。于民国9年所绘制的藻井彩绘及壁画为三仙桥添加了一抹独特韵味,绚烂夺目,古色古香。藏于青山之中的恬静古村似从未被尘世繁琐渲染,古老的村庄建筑依旧悠然自得地讲述着属于它们的百年故事。而这座建于禾溪村内的三仙桥横跨百年,默默见证了它多少个春夏秋冬,日居月诸。

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你,不妨卸下身上的盔甲,着一袭轻装,拎起包袱前往这幽幽古村,渡这百年古桥,览这僻静芳华,享这山间水秀。

图片来自公众号【今日寿宁】

鸾峰桥,也被称为下党桥,位于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南,始建于嘉庆五年,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47.6米,宽4.9米,其桥中心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

据说,鸾峰桥的单拱跨度高达37.6米,是全国单拱跨最长的木拱廊桥。从桥底仰望,奇长无比的木拱跨度令人膛目结舌,震撼人心,唯叹一声古人智慧的伟大。

图片来自公众号【今日寿宁】

站在桥上俯看,你会发现许多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的大石头正惬意地躺在河面上任人欣赏。进入鸾峰桥内,仿佛穿梭到了百年前,静看岁月匆匆,城市的喧嚣再也与我无关。

图片来自公众号【今日寿宁】

泰顺县以坐拥众多的明清古廊桥闻名于世,享有“廊桥王国”和“中国廊桥之乡”的盛誉,而北涧桥便是其中之一。

北涧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的下桥村,始建于康熙十三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全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与溪东桥并称“姐妹桥”,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

它最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桥梁结构建造上。它采用的是全榫卯结构所搭建而成,桥基本完全不适用一钉一铆,全靠木头间互相牵扯来保持其稳定和平衡性。据说,桥身承重越大,越稳定。因此,在发洪水时人们会在桥上放入大石头增加其重量,以确保桥身稳固,不被洪水摧毁,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

图片来自公众号【第二自然】

此外,北涧桥还具有商业价值,桥头部分是一条小小的店铺街,而桥旁附近也发展成了商业街道。大家不妨可以到这些商业街道走访,感受其氛围及当地人自然淳朴的热情。

图片来自公众号【第二自然】

流水潺潺,蓝天如丝,河水碧绿清澈,水中倒映出的古道、古桥引得鱼群驻足欣赏并掀起圈圈涟漪将这流淌的美好紧紧拴住。北涧桥耀眼红装着身,百年樟树相衬,勾勒出画中仙境,令人如痴如醉。

图片来自公众号【资深的菜鸟】

庆元县拥有全国数量最多且历史最久远的廊桥,因此,亦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廊桥之乡”的称号。

如龙桥,落座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始建于明初,桥长28.2米,净跨19.5米,6.8米,面阔6米,因桥型似龙首下倾而得名,是全国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并在1997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2001年颁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公众号【农优惠选】

酷似莲花的如意斗拱成就了如龙桥独特的古桥造型。精湛绝美的如意斗拱不仅为如龙桥添加了特有的艺术气息,也在建筑力学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它能够将屋顶部的重力科学分解并将其平衡,使廊屋更加稳固。

图片来自公众号【丽水档案】

如龙桥犹如一条沉稳内敛的黑龙静卧在月山村的河流之上。攀上石阶,踏入桥内,残旧的木头并未消减如龙桥丝毫的威严气息。往桥窗外看去,是连绵不绝的山峦和与它相伴百年的秀丽古村,好似透过龙睛远眺专属它的地界领域。据说,如龙桥的建成来源于一个小小的民间故事。想要了解更多吗?不妨到这月山村一探究竟!

图片来自公众号【走吧网】

由于古廊桥的汇集于闽北和浙江一带,而两个地区相邻,所以很推荐小伙伴们以自驾游的方式出行,不仅自由随性,而且闽浙一带的沿途风景美不胜收,保证让你们目不暇接。外地来的小伙伴们也无需担心,现在可以通过「国泰会员计划」合作伙伴租车哦!租车的同时还可以赚取里数,一举两得!

在国内的国泰会员通过「租租车」平台租车,每消费10元就可以赚取3里数。

租租车作为国内最大的全球自驾游平台,多年来推出了多项有关自驾游出行的全线服务,例如,国际租车、国内租车、聚合打车、景点玩乐、保险等等。

赶紧预定租车服务,拿起你的行囊,一闯古廊桥所在的古村,寻幽访古吧!

注意!预定租车服务,需要注册成为国泰会员才能赚取里数。如果还未成为国泰会员的伙伴,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加入。

它是古今中外无数人心中

唐代诗人刘禹锡见城中美景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古都

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几经兴衰

无不让人追忆起往昔岁月

它就是洛阳,中国唯一的“神都”

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

15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它充分展现了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洛阳的魅力真的怎么夸都夸不够!

这不,咱们的游侠@小雪-雪佛兰自驾游体验官

已经提前去洛阳给大家探了路

去感受洛阳古城的历史韵味

这次出行,我们全程驾驶的都是

雪佛兰全新SUV开拓者

是妥妥地城市高颜值自驾神器

外表酷炫气派,还拥有超大的容纳空间

无论在什么道路上驾驶都感觉到轻松无比

满足了我们对汽车的无限想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古老遗迹

一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

走进一条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

领略兴衰成败、找寻古老遗迹

洛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

采用了"鼎立天下"的设计理念

整体建筑外观为大鼎造型

是仿照武周时期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而建

顶部雕塑着4条站立的龙,高9.5米

龙托起的“火珠”直径3.9米

整座塔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博物馆共有两层,分七个展馆

分为河洛文明展、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

石刻馆、书画馆和王绣艺术馆

河洛文明展主要以时间为序

展示了河洛文明在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

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的发展历程

展厅内出土的器具花纹和颜色

珍宝馆主要对精选的馆藏历代文物

每一件珍宝从平行世界跨越千年而来

彩绘陶马和驯马俑作为随葬品

已尘封于地下长达1000余年

如今再现了唐代驯马表演的场景

泥塑人面像是这里的镇馆之宝之一

但残留部分的面像清丽秀美

既有释加牟尼超尘绝世的神秘感

又有尘世温和慈祥的亲切感

给人以恬静、空灵的感觉

唐三彩黑釉马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唐朝时,黑釉并不是可以直接烧制而成

而是反复地施釉,层层加深

颜色才会非常偶然地呈现出黑色

这种工艺在当时并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

所以唐三彩黑釉马极为罕见

金丝楠木佛塔,高约6米,重约4吨

整座佛塔全部采用榫卯工艺

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

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

感受“穿越千年”的光影史诗

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

看过无数次白天的龙门石窟

夜游龙门石窟却带给了我不一样的惊喜

如果说白天的石窟是奇迹

那么,夜晚的石窟就是不可思议

白天的龙门石窟,庄严肃穆

而晚上的龙门石窟,则多了一些神秘感

仿佛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

宾阳洞、万佛洞内无数大大小小的佛像

整尊佛都像是散发着佛光

仿佛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

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

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

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露出祥和的笑意

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惧

夜晚少了外界嘈杂的声音

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石窟的历史故事

是白天很难感受到的场景

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盛行于唐代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

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有一个叫做南石山村的村庄

被称作“中国唐三彩文化第一村”

在这里我们可以亲身体会

关于唐三彩的工艺和文化传承

村子里,唐三彩文化传人会给大家

带领大家欣赏唐三彩工艺

品种繁多、生动逼真、釉色艳丽

同时还可以亲手制作唐三彩

把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

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000℃烧制

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最后把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唐三彩带回家

旅途中,除了欣赏好看的美景外

一定要体验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次我们跟随游侠@小雪-雪佛兰自驾游体验官

来到三家不同特色的饭店

说到洛阳美食,当然不得不提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

最有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

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

是一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老牌饭店

不仅能品尝洛阳当地的传统美食

还可以领略悠久的洛阳水席文化

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

前八品也称下酒菜,象征武皇的

“服、礼、韬、欲、艺、文、禅、政”

八大特征,亦为八大宴绩

最后一道“圆满如意汤”以示全席圆满结束

店里会有工作人员扮成“武皇”的模样

和大家进行沉浸式的互动

恍然间有一种穿越了的错觉

有着一处环境极好的“宫殿”

面积很大,是洛阳接待宴请的好去处

店面装潢很有格调,仿古的建筑风格

让人仿若置身于1300多年前的唐朝

许多招牌菜融入了当地食材,独具特色

在这样一处古色古香的地方吃饭

周南驿是洛阳8家民营博物馆之一

不仅是一个感触洛阳餐饮文化的场所

也是领略河洛文化和馆驿文化的重要场所

被誉为“一座能吃的博物馆”

馆内收藏各类石雕、木雕

古家具、古匾等文物2000余件

展示了邮驿文化、馆驿文化和官府文化

这里现在主营官府养生菜

它和庶民菜有很大的差别

古代贵族官僚家里钱多,生活很奢侈

所以做菜用的原料也十分丰富

但在规格又不会超过宫廷菜

周南驿官府菜的研发是从2009年4月开始

是周南驿官府菜中的精品

也是洛阳美食的经典传承

来洛阳,值得亲自来这里品尝一番!

洛阳的美说不尽也道不完

才能真切感受它的美食美景

作为雪佛兰体验官的这位游侠

还开着它去了南京深氧宝地

边境小城丹东、北京“京郊小南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门石窟为什么叫龙门石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