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二手摄影器材,但是又怕品质没保障,有推荐的吗?

这篇文章是比较10个300mm的镜头,10个里面其中包括一个350mm的镜头,也算入300mm的范围,给大家看看这些镜头的测试结果,都有哪些差距,方便广大摄友在今后购买镜头的时候,能有一个参考标准。

这10个镜头中的最后一个腾龙300mm F5.6是折射式镜头,三阳300mm F6.3的光圈比较小、而且不是全画幅镜头,所以,在全画幅上使用时会有严重的暗角。

这10个镜头在不同距离下拍摄时,发现某些镜头转接后根本不能对焦到无限远,而且某些镜头在远距离时对焦十分困难。

在拍摄远距离时,经常会出问题,这10个镜头中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带来的麻烦最多,而表现最好的(除了在非常近的距离)却是腾龙 300mm F5.6

在拍摄之前,我们先把这些镜头以外观类似程度分成若干组:

为了比较方便,我找了一支老镜头腾龙 300mm F5.6,这是属于腾龙的Adapt-A-Matic系列的老镜,它的型号是Model 670Au;加入这颗镜头的原因,就是想看看一支老的折射式镜头在最大光圈F5.6时和这些比较新的反射镜头的表现差异。

下面第一张照片是这十个镜头的侧面,除了腾龙 300mm F5.6之外,其它都装了转接环;

第二张照片则是镜头的正面,但是不包含腾龙 300mm F5.6。

有些镜头因为不是给全画幅机型使用,所以在全画幅机型上使用时边角会有严重的暗角。这个镜头的最短对焦距离是一米,相当短,58mm的滤镜尺寸、镜头附带上一个遮光罩。

MC3M-7K,其实koi是有抗反射膜的3M-7K,是个俄制反射镜头,因为镜头最前面的曲面是凹的,所以镜头很可能是个Maksutov设计;镜头后方是M42(42x1mm)螺纹。

这个镜头有两个厂生产:LZOS和AOMZ。

手上镜头的最短对焦距离是1.7m,所以是AOMZ版。镜头前方有67mm的滤镜螺纹。

美津侬 300mm F5.6是二手市场上很容易找到的产品、而且价格也十分合理(外地我就不知道了)。我手上这个镜头是宾得 K(或PK)接环,它前方副反射镜外罩和三阳以及3M-7K一样、是从镜头前方突出来的。

镜头的滤镜尺寸是67mm,它的最短对焦距离是2.5m,但是还可以继续转动对焦得更近,然而标示却改成微距和放大率:1:6、1:5、1:4.5、和1:4。

这两个镜头在外观上几乎一样,除了对焦环上的塑胶颗粒。

我们先看OHNAR 300mm F5.6,我手上的镜头是OM接环,滤镜尺寸是67mm,最近对焦距离比2.5m近一些。副反射镜外罩也是在第一片(凸)透镜前方突出来,而且没有任何纹理;请注意到对焦环上的颗粒是菱型。

TOU/FIVE STAR 300mm F5.6也有67mm的滤镜尺寸,最近对焦距离也是比2.5m近一些(和OHNAR的完全一样),但是对焦环上的颗粒却是正方型。手上镜头的接环已经有点松动,所以我把原本的接环拿掉而换成一个T2到索尼 E的接环。

下面从左到右依次是OHNAR、日本五星和美津侬的镜头前方,看起来几乎一样,但显然地OHNAR和TOU与美津侬不是一样的设计,因为美津侬的最近对焦距离近得多。

下面是三个镜头的侧面,很明显地美津侬比较长一点、而且对焦环也窄一些。照片中OHNAR的高度也比日本五星长一些,原因是OHNAR在镜头尾部装了个滤镜。

下面是镜头后方的照片。美津侬的样子也和OHNAR以及日本五星的不同。

左边的OHNAR是装了一个滤镜的、所以高一些,这让我觉得OHNAR和日本五星可能是两个不同的镜头。

这两个也是差不多的镜头。

我们先看Osawa 300mm F5.6,我手上的是尼康版。这个镜头的最短对焦距离是2.5m、前方的滤镜螺纹是72mm、比前面提过的67mm大了5mm。请注意到装副反射镜的圆筒也是从第一片透镜突出来的,而且都有同心圆的刻纹,这是其它镜头所没有的。

第二张照片是加装了到索尼 E的接环和72mm的遮光罩,看起来高度一样、而且外表(含对焦环上的颗粒)几乎一样。

第三张是镜头放平后的样子。

秀丽这个镜头在外观上和Osawa以及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两者差不多程度相当高,但为什么不放在一起谈论呢?下面是秀丽 300mm F5.6的照片,很明显地,这个镜头的副反射镜外罩和此前看过的完全不同,所以应该是个不同的设计。

下面照片是三个镜头的侧面,自左到右是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不计较标示的话,就只有秀丽对焦环上的菱型颗粒区别。

秀丽副反射镜外罩并不像其他镜头一样从第一片透镜前方突出一部分。下面的照片是把一个回纹针放在第一片透镜上,它被反射并且出现在副反射镜外罩上的像和实物有一段距离,这表示副反射镜外罩是装在第一片透镜背面、很明显地是一个不同的设计。

下面是腾龙 SP 350mm F5.6的照片,这个镜头的最短对焦距离是1.1m、放大率是0.4X,和美津侬的一样,,前方的滤镜尺寸是82mm、但事实上镜头后方可以装30.5mm滤镜,镜头附了一个可以倒过来装的82mm长遮光罩。

镜头是属于腾龙的SP Tamron Adaptall 系列;换句话说,更换Tamron Adaptall 接环就可以装上当时常见的单反(例如佳能、尼康、奥林巴斯、宾得等)。为了方便起见,拍摄时是用一个Tamron Adaptall 到索尼 E的接环。

下右是比较早期的设计(这是Carl Zeiss在1960年代的Mirotar设计),入射光并不进入主反射镜内部、而是被镀在表面的镀膜反射的。左边是腾龙的设计,入射光经折射后到达透镜背面、再被镀在背面的镀膜反射,入射光从到达主反射镜到离开的光线经两次折射一次反射,这种镜面叫做Mangin(人名)镜面。

在镜头前方的副反射镜也是使用Mangin镜面。多次折射的功效就使镜筒较短、当然重量也比较轻。要注意的是,其它镜头厂家在腾龙推出镜头之前也用过Mangin镜面的技术,但腾龙却是用得最彻底的。

下面是腾龙三个反射镜头的光学结构图,自左而右分别是500mm F8 (55B)、500mm F8 (55BB)和350mm F5.6。其中55B和55BB是有很微小的差异的,请看在镜头内部的两个小透镜的型状。

腾龙 300mm F5.6是腾龙早期、属于Adapt-A-Matic系列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和其它较晚的300mm F5.6比较会很有意思,因为1970年代晚期起,厂商开始使用特殊玻璃,而且光圈也较大,如果这样比较就有点不太公平了。

腾龙 300mm F5.6 (670Au)大致上是从1972年或稍早开始生产,它是4片2组的简单设计,最短对焦距离是2.5米,光圈从5.6到22,以半级递增,前方有62mm的滤镜螺纹,有遮光罩和脚架座。

我的镜头接环是尼康版,只要找得到对应的Adapt-A-Matic接环就可以装上其它厂牌相机。下面照片中,镜头脚架座上装了雅佳快装板。

我用它最大光圈F5.6和其它同样光圈的反射镜头比较。

下表是这十个镜头的基本规格。表中的长度和重量是镜头加上从该镜头原接环到索尼 E的接环的长度和重量,而且俄制3M-7K的是AOMZ版。另外,反射镜头后方通常可以装滤镜,这些镜头中有些可以装滤镜、有些不能,可以装的可以是25.5mm(三阳)或30.5mm(最常见的尺寸)。

所有镜头都通过接环装上索尼A7R3拍摄、镜头也都加上遮光罩,镜头当然都是手动对焦,所以人为失误是有可能的;为了降低人为对焦失误,相机外接了一个7英寸的4K屏、再用放大的方式对焦。

因为这些镜头大多数是平价产品,照片品质未必很高,在某些镜头下纵使放大之后也难以确定是否对焦准确,对焦失误在所难免。

这些镜头为了做得小而轻,镜头直径不大、对焦环转动角度也不大,好处是对焦快、坏处是近无限远的景物极难对焦,因为对焦环稍稍转一点就不准了。另一个原因是镜头解像力不足,在无限远处的物体太小、难以分辨。最后的一个原因是转换环精密度不足;

转接环价格差不同差距也有所区别,最大问题是换了转接环后,有可能长度稍微不足,因而无法对焦到无限远。其次是无法和镜头密切吻合,装好镜头后镜头还可以摇动。如果卡住镜头的杆的力道不足,稍一用力碰到镜头就会掉下来。

总之,下面以距离分组的拍摄结果中,远距离组在对焦时给我的麻烦最大,加上因为接环长度不足、拍到的结果还未必真正合焦,不过近距离的照片问题就少多了。

这种小型反射镜头通常会有严重的暗角,下面就是距拍摄地点八百米的景,我们看看结果如何。

首先,因为三阳不是给全画幅用的镜头,于是边缘暗角非常严重,暗角最少的是两个腾龙镜头;美津侬、Ohnar、日本五星则相对地比较严重、比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都严重。俄制3M-7K的照片曝光似乎有些不足,然而暗角恐怕也不低,更奇怪的是它拍到的照片比较暖。

下面几乎是在无限远的800m的景、这是此地的升降铁桥。请注意一点,因为转接环的原因,有些镜头可能无法对焦到无限远。下面是腾龙的两个镜头拍到的。

美津侬的表现值得一提,它拍到的照片似乎雾蒙蒙,对比低;然而仔细看看告示牌上的字,表现却也相当不错。

再看照片右边,特别是桥的栏杆。先不论暗角,表现最好的是三阳、Ohnar、日本五星、秀丽和 腾龙,在这个部分腾龙 SP 350mm却不十分理想。俄制的3M-7K、美津侬、Osawa表现实在不行,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则稍许好一些。

我们再看高对比区域,差不多就在照片右边,这是下面照片。很明显地只有腾龙 300mm F5.6在对比区域边缘有一条淡淡的紫边。

要注意一点,由于有些转接环难以对焦到无限远,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用这组结果判断各镜头的品质。

可能是转接环问题,这几个镜头在对焦时,对焦物周围都有一层晕或是一边有晕一边没有,再转对焦环时,时有时无,非常麻烦。

有少数一两个还会出现重影(例如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或许影像品质就是这样。

下面的景是距拍摄地点600多米的房子,对焦点是中间的白色牌子:

我们看看中间对焦部位的放大裁剪,俄制的3M-7K的确有比较暖的色调。美津侬对比相当低,照片中物体周围都有一层晕,但白色牌子上的字却还原得十分好。

表现最好的还是两个腾龙

解像力和对比都高于其它镜头,三阳似乎差一点点。Ohnar和日本五星表现类似,但Ohnar对焦似乎有点不准。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表现最差,特别是秀丽,对焦时放大后的影像一直都有双影、根本就分不清是否准焦。

事实上,我发现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是最难用的镜头,在显示屏上看起来是合焦了,但因为重影的影响,拍出的照片却常常是有点糊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手上的这个镜头可能有问题;美津侬也一样,影像似乎就是蒙上了一层纱似地。

再看左下角,因为装卸镜头和相机频繁很难确保每一张照片的构图完全一样,因此请注意裁剪后的红色STOP和蓝色的TEZCUCO街道牌。仔细看看不难发现腾龙在F5.6的表现比每一个反射镜头都好,而且对比也较高。

我们接下来看四百米的拍摄结果,下面两张照片还是 腾龙 300mm和腾龙 SP 350mm的拍摄结果。

对焦部位是照片中间深色的格子屋顶。在四百米时的景深前缘约228米、后缘约139五米、足够涵盖房子前方的窗户。遗憾的是,拍摄时光线不十分稳定、时亮时暗让对焦难度增加。

下面是对焦部位和前方窗户的裁剪。发现三阳、腾龙 SP 350mm和 腾龙300mm仍然是最好的,日本五星紧接在后。在对焦部位,Ohnar、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相差无几,但后三者(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在下方白色窗框处都有晕开的现象、秀丽特别严重。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这四个镜头中Ohnar较好、Osawa和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差不多、秀丽最差。俄制的3M-7K并不出色,大致上和日本五星差不多;美津侬在对焦部分并不弱,但是白色窗框晕开的情况相当严重,而且照片像是蒙了一层纱、对比很低。

拍摄四百米这一景时,转接环因素逐渐消失,而且转动镜头对焦也容易得多,所以从这一组起的拍摄结果就比较有代表性。

下面是二百米左右的景,两张照片仍然是腾龙 300mm和腾龙 SP 350mm的拍摄结果。

对焦部位是照片中间拱门上的灯,俄制3M-7K的影像仍然比其它镜头的来得暖。这组裁剪中,个人觉得最好的是三阳、日本五星、腾龙 SP 350mm和 腾龙 300mm;俄制的3M-7K似乎就差那么一丁点;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这一组仍然殿后; Ohnar看起来比Osawa好一些、但相当有限;如果不计较像蒙了一层纱的效果,美津侬的表现并不很差,但整体上就不如其它镜头了。

再看右下角的的裁剪。在二百米时景深前缘约十五米、景深后缘约二十米,两拱门离铁丝网约三十多米,所以不在景深的边缘上、应该是清楚的。

这是在一百米拍的房屋,两张照片分别是用腾龙300mm F5.6和腾龙SP 350mm F5.6拍摄:

对焦部位是右上角窗户的左下角,下面是对焦部位的裁剪;在这组裁剪中,三阳、日本五星、腾龙 SP 350mm和 腾龙 300mm的表现差不多,但腾龙似乎稍许好一点点。

然而腾龙拍摄的窗户的水平边缘这里,却有一条淡淡的紫边,而且拍到的照片稍许带有一丝紫色调。剩下的(除了美津侬之外)几个镜头的表现看起来差不多,但3M-7K却比较好;美津侬的照片仍旧罩着一层雾,而且窗框有一些晕。

再看照片右边,这是屋顶的最右侧。这一组裁剪表现最好的是三阳、日本五星和 腾龙 300mm,腾龙 SP 350mm出局了、秀丽似乎都比较好。其次一组是Ohnar、Osawa和秀丽;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腾龙 SP 350mm差不多;看起来最差、比美津侬还差。

短距离的五十米第一张是腾龙 300mm拍摄、第二张则是腾龙 SP 350mm。

下面是中间对焦用的位置。表现最好的仍然是腾龙 300mm、腾龙 SP 350mm弱一些、并且和三阳、3M-7K、日本五星相差无几;其次是Ohnar;更差的是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最差的还是美津侬。

下面是前景中离对焦部位十多米的树丛,三个反射镜头的“甜甜圈”现象很明显,但是非反射镜头的腾龙 300mm之下这个现象就不明显了。

再缩短拍摄距离到四十米,目标是一个告示牌:

下面是对焦部位的裁剪,从这些裁剪看来,腾龙 300mm仍然最好,其次是只差一点点的腾龙 SP 350mm和三阳,再来是日本五星,稍差一些的是俄制3M-7K和Ohnar(再差一些),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还是不行,最差的是美津侬。

再把拍摄距离降低到三十米,这是纪念碑。

下头是中间对焦部位裁剪。表现最好的还是 腾龙 300mm和三阳;腾龙 SP 350mm紧随其后;接着是Ohnar、日本五星和3M-7K,个人觉得前两者解像力稍高一些,但对比却较低;Osawa、 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还是殿后;美津侬的解像力并不很差,但奇差的对比却让它排在最后。

这是钟楼下的说明牌子:

下面是对焦部位裁剪。在这些裁剪中,三阳、腾龙 SP 350mm和 腾龙 300mm明显地品质最高,3M-7K、Ohnar和日本五星其次,接下来是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美津侬仍然殿后。

再看看右下角的花,它很可能在景深边缘前后,下面的裁剪边缘表现非常好的是三阳和日本五星;其次是Ohnar;接下来是3M-7K和秀丽;再下来是 腾龙 300mm和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在这一组中腾龙 SP 350mm居然落后很多,这在二百米的景中也看过类似的情况;当然,美津侬也是殿后。

这是距一块说明板十米处拍摄的,

下面是中间对焦部位裁剪;很明显地三阳、腾龙 SP 350mm和 腾龙 300mm依然最好;3M-7K、日本五星和Osawa紧随在后;其它的差不多。

下面是在大约5.4米下拍摄的。

下面是中间对焦部位的裁剪。在这个拍摄距离下, 腾龙突然变差了,每一个字都相当锐利、但四周都有一层晕,这就把影像品质降低了。

很明显地,腾龙 SP 350mm的确比三阳好一些,但三阳对比较高一方面是比较近代的设计,不过,也有我自己的原因,有点曝光不足;其它镜头的表现实在差不多,如果真的要评比,3M-7K和秀丽差不多,但前面比较好的日本五星却落后了。

再看左下角的裁剪。腾龙 300mm表现十分好,接下来的是三阳;下一组是日本五星、秀丽和腾龙 SP 350mm;接着是Ohnar和3M-7K,但我觉得3M-7K不如Ohnar;剩下的就不必再说了。

下面是拍摄距离约三米拍摄的:

这是中间对焦部位裁剪。领先的还是腾龙 SP 350mm和三阳,个人觉得前者比较好,但纯就解像力而言腾龙 300mm其实并不差,只是那一圈晕却使照片品质大大降低;3M-7K是弱了些;如果看看美津侬的结果,看起来也还是能接受的;接下来的是日本五星、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但秀丽似乎比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好一些。

三个镜头是三阳、美津侬和腾龙 SP 350mm,在一米的距离拍摄:

下面是三个镜头对焦部位的裁剪。看起来,三阳比腾龙SP好一些,二者都比美津侬好:

这三个镜头在左下角的表现就非常明显了:三阳比腾龙 SP 350mm好很多,而腾龙 SP 350mm又比美津侬好很多:

数码单反摄影教程:摄影术从入门到精通,零基础打造专业摄影师在家学摄影29.9元购买专栏

1、若有折射镜头可用,就不要去用反射镜头;当然,反射镜头比较轻也比较小是它的最大优点,不过对远距离的景物而言,千万要记住对焦会十分困难,特别是相机上的放大对焦功能对品质不高的反射镜头来说未必有很大的用处。

2、就反射镜头而言,三阳 300mm F6.3这个近代镜头是名列前矛的,它的解像力和对比都十分好;但是它在全画幅的机身上会有十分明显的边缘暗角,而且光圈也小一些。镜头对焦环有相当好的阻力而且柔顺,非常容易对焦;又因为对比较高,很容易就可以查觉对焦是否准确。因此,若您想要一个轻便的300mm反射镜头、又不在意十分明显的边缘暗角的话,三阳这个镜头在品质和价格上是首选。

3、腾龙 SP 350mm F5.6的表现可圈可点,中间部位直逼折射镜头,但它的缺点是边缘表现较差。这个镜头对焦容易、对比也较高,然而它比较大也比较重,但大多数情况下手持拍摄并不困难。

4、俄制3M-7K的表现有正有负,它似乎老是会产生较暖的照片。解像力还不错、对比还是稍低,但边缘的表现却不如理想。因而也不是很推荐这个镜头。

5、其次比较可以考虑的是Ohnar或日本五星。这两个镜头差不多,但从前面的拍摄结果来看,日本五星似乎优于Ohnar,而且这两个镜头的边缘表现也相当不错。所以,日本五星是个人的建议,然而这个镜头不是很常见、价格也不十分稳定;要不然,Ohnar也是可以考虑的。

6、Osawa、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的表现十分差不多,特性也类似,纵使是秀丽的光学结构不一样。个人的使用经验比较偏好Osawa,但也好不到可以明确分离这三个镜头的地步。Spiratone Fine Grain Labs和秀丽十分难用,基本的问题是难以确定是否合焦,所以,不是特别推荐这几个镜头。

7、美津侬是个独特的镜头。似乎是整个照片泛白有雾蒙蒙的感觉,不知道手上的镜头是否有问题(例如反射镜氧化而降低了对比),日后有机会再找一个试一试。目前个人并不推荐这个镜头。

8、腾龙 300mm F5.6在非常近距离方面却表现不理想,被摄体周围都有一层晕,但在中长距离都完胜其它反射镜头。不论如何,三阳都是一个价格合理而且可圈可点的镜头,当然您得忍受边缘暗角。

我觉得三阳 300mm F6.3和日本五星 300mm F5.6是两个可以考虑的镜头;但如果是只买一个300mm F5.6镜头的话,买一个折射镜头吧,因为光圈可能更大,而且收小光圈后还会得到更高品质的结果,只是镜头会重些也大些。事实上,我根本不觉得在焦距300mm上下需要反射镜头,反射镜头(我的看法)应该是500mm或更长焦距的产品,因为在这个焦距下反射镜头才会有焦距、重量、大小、品质、价格等等的优势。

在400mm左右以下,使用折射式镜头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折射式镜头可以收小光圈得到较高的解像力和较高的对比。反之,反射镜头较小较轻,但只有一个光圈、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解像力和对比都比较低。

所以,你现在现在应该明白了如何选择了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在家学摄影

我最近在思考“你需要购买摄影器材吗?如果需要,到底买什么摄影器材”,这篇文章是我的思考成果,受我个人使用器材局限、和创作水平经验受限,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敬请指教。

一、你需要购买摄影器材吗?

大多数人想入坑摄影、视频的第一想法是:我想要买一台相机。

但是一台中高端定位的相机是不便宜的,我觉得你应该先产生“我手上这个器材限制了我的创作水平”的想法,再购买相机。

所以,购买相机一般来说需要两个前提:

1“你经常想拍照片/视频

2“手机/卡片机等已有设备的性能限制了你的发挥

举个例子,你想拍点夜景的照片,但是你的手机拍夜景很模糊、而且画面有很多小点就是噪点,这是你不能拍夜景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升级设备

比如我以前用佳能60d,我从来不敢把iso开过1600,那样噪点多到我无法忍受,所以我不敢拍夜景。

连拍也比较慢,每秒2.5张左右,所以我也不会切换连拍模式,而是在普通模式下多摁几次快门。

60d没有机身防抖,所以我也不敢拿它手持拍摄运动镜头。

60d的动态范围也一般,所以我不敢拍摄那种直接怼太阳的画面,光比太大。

后来我升级的松下s5这些功能都有了,所以我可以在很多极端环境下拍摄

iso12800轻轻松松,全黑都能给你拍亮了。

机身防抖让我在很多情况可以手持。

v-log让我可以直接怼着太阳拍视频。

但是,你真的需要在这些拍摄环境拍摄吗??你愿意为了这多出来的一些性能,花费平均1.5万人民币吗?

在晴天下拍摄,手机和相机的画质是区别不太的。现在手机机身防抖做的比我的松下s5还要好,连拍和s5也差不多,拍夜景也基本没问题,甚至据我所知苹果和华为的一些手机有着不输于相机的动态范围,甚至可以测量距离计算虚化。

手机依赖的计算摄影,通过“多张合成hdr”“计算虚化”等技术,至少在照片上,一台新的3000元的单反,和3000元的国产手机应该是55开。我觉得至少在3000元以下这个价位,只论照片,手机不输相机。

(你要和我说二手市场1000元的尼康d90和2000元的佳能5d2碾压同价位新手机,我也没辙,相机镜头二手本来就高性价比,而且二手市场几百元的诺基亚拍照机也很牛逼啊)

注:上面的两个相机都是10年前的型号,中高端单反是可以用很多年的

在视频上,5000元的卡片机和一些微单,和苹果13也是难较高下,你拿苹果13拍的不好我觉得应该是你的问题。

好了,我很负责的告诉各位,“买了相机就可以拍出很牛逼的片子”是个伪命题,同价位手机的性能已经不比单反差多少了。

所以,如果你仍然要买4000以下的低端相机,又只要新的,它给你带来的就是:

(默认你的手机价位是4000元)

1给你的手机装上一个外壳,方便握持

2给你的手机增加快捷键,可以迅速调整iso、快门、拍摄模式、录制模式

3给你的手机装上内存卡,快速导入电脑,进行分类、后期。

(不得不说sd卡因为是可移动的固态的存储介质,用着挺安心,你知道东西都在卡里)

所以,我觉得需要这三个功能的人,一般是视频/照片工作者,或者想成为工作者的人,它增加了效率。

我把4000元以下的新相机和手机打个比方,就是手机是平常的运动鞋,而相机是生胶大底的篮球鞋。

运动鞋更轻便、穿起来还行(手机便于随身携带)

但有的时候你要去打篮球(拍照、拍视频),所以一般玩家穿着运动鞋打篮球就可以了,但如果你经常打篮球、甚至想成为业余篮球爱好者,那你会需要一双篮球鞋。篮球鞋带来的提升不会比运动鞋好很多,但是你穿着更舒服、更心安。


看到这里不妨点个赞!看见有赞,我会再次更新

考虑到买配件的朋友应该都有相机了,所以萌新可以划走了,如果仍要买相机,我只推荐二手/高端相机,那看看下面的文字吧!

影视的配件太多了,几乎人人必须的三脚架、视频的稳定器、黑布白布、内存卡,到进阶的灯具、拍摄道具、麦克风,再到更加进阶的兔笼、监视器、监听耳机、滑轨、摇臂等等。

我觉得,如果哪次拍摄需要,先从身边朋友借来一个凑合用,等你确实多次需要了,再购买。

这里推荐和几个同行/爱好者打好关系,互相借器材是很省钱的做法,我的设备大多是视频设备,有2个朋友是照片设备,所以我会蹭他们的灯具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拍摄道具,我也可以借他们稳定器、影视灯。

(我手上没有一个佳能的EF卡口镜头,但我专门买了个EF-L转接环来蹭镜头,只要不无底线的借用,把你的东西也借给别人,那都是可以的)

二、如果需要,我到底买什么摄影器材?

我极力建议想入坑摄影的朋友们,先买一台二手相机。

原因如下:1二手相机性价比超群

2二手相机转卖不会亏太多钱(有一些经商鬼才还可以赚)

我举个例子,5500元大概可以入手新机佳能850d加一个套头,中低端相机、c画幅;

5500元大概可以入手85新佳能5d3加50 1.8 , 中高端相机、全画幅

在2013年买到5d3(2012发售)可能要16000元,现在只要5500元,而且使用上区别不大
众所周知,单反可以当传家宝,很多老机子用好几年甚至不会故障。

我第一台相机是佳能60d(2010发售),2021年2100元在温州鸿运入手,2022年,实际1700元出手,而且主要是因为镜头发霉到手之后被砍价了200元。

我的一个朋友2020年以1000元入手了尼康d90,用了一年多,现在还能战斗。

另外一个朋友2021年12月2000元入手佳能100d,高强度用了4个月,2000卖了,因为镜头发霉、底部磨损到手刀500,实际1500出手,不过也不太亏。

所以,第一台相机买个老单反,也许是不错的选择,推荐2010年到2017年的单反,水比较浅。

二手的国行和港货没有太大区别,而且港货一般便宜一点。

(新机子港货可能会增加99新的概率,比如被人家实体店挑剩下的)

第一台二手单反入什么品牌都行,我建议拍人像选择佳能、拍风光选择尼康,对应优化做的好一点,你用了自己会有感受。

最后,我个人觉得两台迭代的方式比较好

第一台相机可以摸清楚你到底想拍什么题材,内容上 风光 / 人像 / 人文 / 艺术,形式上 照片 / 视频

第二台可以一步到位了,直接买适合这个题材,预算内,最牛逼的机子。

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低端机实力比较拉跨,所以你真的很想要极大改善你的画质,那么高端机是离不开的。

(二手也不错,一会再说)

我把高端机中比较热门的机型放在下面了,厂家在高端机上一般都会布设入门高端、进阶、和顶级高端机。(一般全画幅就算高端机)

注:我是佳能和松下用户,对这两个品牌比较了解,其他都是道听途说。

而且非职业工作者而言,只推荐购买下图的入门机型,再高端几乎是浪费

入门机型一般是全画幅入门级,但价格仍然高昂,所以我在入门前面用括号加了准入门/上一代入门,更具性价比。

佳能: (上一代入门全幅 EOS R、EOS RP 人像照片

佳能数字越少越高端,个位数6就已经说明是高端机了,比如EOS 90d说明中端机子

数字越小越高端,r3一定比r6高端)

尼康:入门 z5 7000元 风光照片、最具性价比照片机

尼康数字越少越高端,数字越大越高端,z9就说明是最高端的机子了)

索尼的a系列是最著名的,r是照片,m是均衡,s是视频,从左往右是更加新的发布年份,r3是17年、m3是18年、s3是20年、m4是22年。带个小a就是小版本迭代,直接买带a的版本即可。

富士只做c画幅和中画幅,避开竞争

松下:(准入门 gx9 3588元(m43)照片

单反因为它含有光学取景器,在物理设计上体积就比较大、重量也就重一点。

我个人认为,微单在未来是主流,毕竟很多人买了相机,在视频时代,就算是要拍照的,也希望它有一定的视频能力,微单在结构上就很适合视频、照片双修。

打个比方,单反是燃油车,微单是电动车,

微单采用了新技术,它的视频追焦很快,就像是电动车加速度很快。

燃油烧起来有噪音,而电动车没有。单反在拍照时反光镜抬升有声音,而微单可以没有声音。

因为历史原因,现在大街上开的都是燃油车,所以你会在大街上仍然可以看见很多单反。

但是现在微单销量远超单反,微单主流的时代即将到来。

所以,如果买新相机,我推荐微单。

在3c数码这种技术导向的领域,我建议选市场占有率大于%5的厂商,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奥林巴斯

市场占有率越低的品牌、产品性价比一般还不错,但是配套服务完善(维修、售后)。

我举个例子:我购买的松下s5,你想在线下店买到很困难,只能预订如果坏了,只能送去北京去修。

但如果你买佳能r6,几乎在任何一个相机店都有现货,拿钱就提走,甚至有很多专门修佳能的维修店

没办法,两台相机就有一台佳能。

因为松下有做电影机,储备了很多技术,他家的相机性价比很高

索尼也做电影机,也有技术,但是如果给出一个低价高性能的产品,不但其他厂商活不下去,甚至自家电影机部门都活不下去。

佳能5d2已经是前车之鉴

你要知道,全世界售出的相机超过百分之95都是日本厂商的,佳能、尼康、索尼、富士、松下、奥林巴斯、适马、理光都是日本的企业。

日本企业垄断了相机市场,我猜测,如果尼康影像部门死了,索尼也不会太开心,毕竟同源同根。

所以,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索尼a7m4首发定价16888而不是13888了吧,我觉得索尼可以开到这个价格,但是索尼微单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么多粉丝,其他日厂必然会很艰难。

而且销售必然极端火爆,产能跟不上销量,只能像a7s3一样长期溢价。

所以这也是我不推荐a7m4的原因,佳能r6和松下s5没有比价格高大几千的a7m4用起来差。

不过在2020年以后,佳能、松下、尼康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索尼是高价迅速盈利的销售策略。所以索尼成功打造出了苹果一样的“黑科技”品牌形象,这个定价也是符合形象的。

备注:索尼的营销策略在2018年更偏向于“高性价比”,比如经典的a7m3,1万元的售价可以挑战当时1.5w的相机,在固件更新上也是很大手笔(大幅提升相机性能)、并且经常做活动降价出售、主动开放E卡口的协议、增多副厂镜头、来使用户拥有更多便宜镜头选择,所以从17年开始索尼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高性价比也让它坐拥了大批死忠粉。我的一个同学在2021年9月购入索尼A6400、仅仅6000元的价格就可以买一个机身加套头。也确实是比较便宜了。

所以,选择你喜欢的品牌就行,选相机挺像选老婆,你挑完之后一定比我清楚,你老婆到底是怎么样的,这里“新相机”我推荐尼康z5-主照片,松下s5-主视频。

5、选择哪个卡口,也许比品牌更重要

镜头卡口是指可更换镜头的相机上的特定尺寸开口,每一款相机都有自己的卡口尺寸,法兰距,电子触点数量,甚至电子触点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

所以因为卡口的限制,如果你买了索尼的相机,那么是无法使用佳能的镜头的。(如果买一个转接环也可以用)

我之前也说过,相比单反我更加推荐微单。

现在来到卡口这个问题,微单和单反的卡口哪个好是见仁见智的。

我认为微单卡口(佳能rf、尼康z、松下徕卡L)的优势在于1光学成像素质普遍高 (法兰距短)

2可以转接单反镜头,而单反不可以转接微单镜头(微单法兰距设计的都比单反短)

单反卡口的优势在于1镜头普遍便宜很多 2镜头选择很多,广角长焦都有非常多

但是你最好先根据你的题材,选定好镜头。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2支镜头足以满足大部分拍摄需求,所以优先看看那个卡口有没有你喜欢的镜头,如果是买(非索尼)微单,那么你的镜头选择都是普遍偏少的,佳能的rf、尼康的z、松下适马徕卡的l、性价比镜头的选择都极其有限。

我之所以不选择买佳能r6,一个原因就是它的50 1.8素质很一般,售价只有1200元,所以画质一般而且对焦马达stm是会前后很明显的抽搐的,松下那颗50画质极好,而且内置电子对焦,对焦安静(usm差不多吧),虽然2600元,但是刚好适配上松下s5的能力。

佳能EF:规格最全,镜头最多。长项在人像和巨炮。基本上都是老镜头。
佳能RF:佳能的无反卡口。
佳能红圈:名字带L都是红圈,没有例外。红圈的规则:同时代定焦每个焦段最高规格的为红圈;变焦恒定光圈为红圈;白炮都是红圈(除了两个绿圈)。
尼康F:锐,长项在广角风景。(没用过尼康,欢迎大家补充)
尼康Z:尼康的无反卡口。
尼康金圈:名字无法反应带圈与否,我是对着图一个个看的,谁知道规则请告知。。。话说z卡口放弃金圈了,所以似乎也没必要纠结这个了?
索尼E:早期的蔡司小蓝标是蔡司提供镀膜,腾龙代工。现在索尼决定自己做,新出的G和G大师都是索尼自产。
适马:新锐镜头的代表品牌,Art系列可以说打破了原厂镜头的垄断地位,特点就是锐,堆料,重。尤其是在微单时代,解决了跑焦的顽疾,现在真的很有竞争力。
(作者:比的原理 链接:)

三、如何评价一个器材的好坏?

到了这一章节,可以说属于发烧友和器材党的领域了,我算是两者兼有,所以做这些分析纯属爱好。

开宗明义,研究器材的优劣几乎无助于提高水平,一般来说,买预算内最贵的就差不多了,器材也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但是,我发现研究器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是做手机电脑测评的博主们对其感兴趣一样,不但可以从中看见世界最尖端的应用物理,还可以找到其和本专业的联系。

我越来越发现,世界上很多知识有很强的共通性,可以做很相似的类比,比如,电场中的高斯定理可以和磁场高斯定理类比,我发现索尼的相位对焦也就是我测绘专业的电测波测距的原理(光波相位差、多重光尺),我们测绘的仪器也有对焦环,长焦和天文望远镜和水准仪都是望远镜的一种,用凸透镜调焦距。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要研究器材,就不要流于表面,不但对定性的比较熟烂于心,而且要会做一点定量的计算,来精确衡量一个东西本身的能力。

先放一个视频,讲的很清楚

横坐标:代表距离,即画面中心到边缘的距离,单位是mm

纵坐标:还原的清晰的百分比,1代表100%

粗线(下图都是粗线):10线对/mm,体现对比度/影调

细线:30线对/mm,体现分辨率/锐度

这颗50的10线对的相对比例达到了90以上,可见对影调的反应极好。

一般来说,很多头之所以感觉“拍出来一般”,很多时候是因为镜头损失了对比度。比如下面这颗新品售价1600元的EF 75-300三代,这颗头盛产在90年代,再加上这个价格。。。。可以说狗中狗

很多人看到这张图就劝退了,说”这阴天竟然还有紫边“、”这整个画面太平了"“背后都糊成一片了”

再一查mtf曲线,拉跨到家了

整体对比度都飘在0.75,锐度飘在0.55。比起松下50的0.9和0.75,简直就没法看。

但我也用这个头拍了不少照片

我发现这颗头在大光比环境下极其好用。

你看这张图片裁切了多少吧,而且裁切后也没有非常糊,影调也非常舒服(只调色没改影调)。

可见,这个头更加适合高对比画面,阳光、强烈灯光都是它发挥失利的地方,这个时候光圈稍微小一点,焦段也不要太长(200mm以上焦段,基本越长,画质越差),画质其实就很可用。

如果对照片来说画质可用,那么视频画质就更可用了。

所以,我建议、根据拍摄环境选择带不同镜头出门,在购买时也可以考虑这一点。

另外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佳能的廉价大光圈镜头。

对于拍视频,mtf其实并无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呼吸、对焦、

现代传感器技术从前照式发展到背照式又发展到堆栈式,在解决的问题的同时也是不断进步的。

传统的前照式CMOS和背照式CMOS

一般的CMOS像素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片上透镜(microlenses)、彩色滤光片(On-chip color filters)、金属排线、以及基板。

前照式与背照式CMOS的区别很好理解,一种是电路层位于前面,一种是电路层位于感光二极管后面。如上图所示,前照式CMOS的金属电路挡在受光面前面,这样会损失很多光线,真正能够被感光二极管接收和利用的光线只剩70%甚至更少。


很显然,背照式CMOS极大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可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最明显的改善就是低照度环境下成像质量更高。


这么“简单”的改进,就能明显提高画质,为什么不早这么做呢?


虽然只是结构上的小改动,但这意味着承载光电二极管的基板要非常薄,大概是传统CMOS的百分之一,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相当高。所以发展到足够的技术水平后,才出现背照式CMOS。2008年的6月,索尼公司正式发布了背照式CMOS传感器。直至今天,手机上采用的几乎都是背照式CMOS。

1、背照式相对于前照式,灵敏度高,画质更好。

2、堆栈式主要改进不在于画质,而是信号处理能力。

前面是在技术原理上讲解cmos,现在我尝试在制作工艺上讲解。


Exmor、ExmorR、ExmorRS。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代 OCADC 技术,分别是前照式片上模数转换(FSI OCADC),背照式片上模数转换(BSI OCADC),堆栈式片上模数转换(Stacked-BSI OCADC),而每一代里面又有数个小的工艺迭代。

四、最具性价比器材推荐

  1. 主流水准的2400万像素传感器,高感不错
  2. 无肩屏小型化的机身,590g
  3. 良好的操控按键和屏幕色彩
  1. 镜头数量较少,缺少特别便宜的镜头
  2. FTZ转接环不送,得单买

  1. 5张/秒连拍,还偶尔跑焦
  2. 镜头数量较少,缺少特别便宜的镜头


1、大光圈,有着更好的弱光能力

2、VXD马达,对焦迅速了

有空再更新、修改。期待你的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手摄像机在哪里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