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人教版题笔直的意思是什么?

用一什么就写一句话(一道什么一孔什么写一句话)?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用一什么就写一句话(一道什么一孔什么写一句话)1

原标题:“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

——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考察

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王乐文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

陕北的路,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沟壑纵横。飞机、火车、汽车,一路辗转奔波。

9月13日至14日,在赴西安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榆林考察调研。中国共产党人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有一份深深的牵挂。

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

到榆林考察的第一站,看煤。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

石涅、石炭、石墨,都是煤的名字。悠悠岁月,榆林富集的能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当上世纪80年代,《榆林地区发现一个大煤田》的消息登上人民日报头版时,拉开改革开放帷幕的中国,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正与日俱增。

凿开混沌得乌金。像血液一样,榆林的煤源源运往大江南北。榆林发展面貌也因这场“黑色革命”发生变化。

13日上午,一到榆林,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坐落于毛乌素旁、秃尾河畔的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沿途,荒漠里的绿、绿色里的村,还有原野上拔地而起的塔罐,总书记透过车窗看了又看:

“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那些年,榆林从“农”到“工”大踏步转型,“为国家能源发展、产业发展,为工业化进程,立下了功劳”。

时过境迁,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书记谆谆叮嘱:“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同时,总书记辩证指出:

“下一步发展中,作为一种能源,煤的量要控制,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走转型升级这条路。”

与时偕行,“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写入“十四五”规划。在榆林的传统能源企业也积极谋划新的产品路线。调研时,国能榆化公司相关负责同志着重向总书记介绍了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的做法,讲述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压力和对策,还请总书记察看煤化工展品。

医用骨钉、缝合线,餐具、购物袋……这些可降解产品,是企业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的成果。

“我今天来你们这里,就是看能源发展转型升级,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是什么路径和经验、取得了什么成效。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是大有前途的。特别是你们这些可降解产品很有价值。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在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现场,一群身着蓝色工装的企业职工,意气风发地站在总书记面前。同传统能源企业行业从业者不同,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

“一支年轻的队伍啊,欣欣向荣。你们是承担着历史任务的一批人。要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使命光荣、使命重大,希望寄于你们,希望也寄托在新兴产业上。”

从“吃不饱肚子”到“白面猪肉不太稀罕了”

“早上汤,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

高西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一条小山沟,村里老一辈都有吃不饱的记忆。

它坐落在米脂县城北20公里处,土地瘠薄、十年九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高西沟人为填饱肚子也走过弯路。本以为“多刨一个‘坡坡’,多吃一个‘窝窝’”,却越刨越穷。羊啃光了草,人吃光了树。

听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忆苦思甜,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记忆深刻,他说起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谈起“那时候‘陕北开荒,河南遭殃’的苦日子”。

痛则思变。上世纪50年代,高西沟开始摸索“三三制”(田地、林地、草地各占1/3)。姜良彪给总书记解释说,也是边干边想出的法子:多打粮食得有肥料,肥料靠牛羊,牛羊要吃草。

高西沟的探索,解开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道难题。

山下农田,丰收在望。总书记临时叫停了车。

“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家里几口人出去打工”……总书记和乡亲们拉起话来。

听乡亲们说“日子好了,现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习近平总书记感叹:“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他对陕北的乡情熟得很:“硬糜子做黄米馍,软糜子做油胡兰、油糕。”

色彩斑斓的田野,风景旧曾谙,却又一切都在改变:推磨、碾磨全是机械化了;再问到打谷子,“不再打链枷了吧?”“是啊,如今都用三轮车子了。”

龙头山山顶,秋风习习。总书记看了东边又走到西边,举目凝思,感慨万千。

松、柏、槐、榆、杨、柠条,还有苹果树、枣树、杏树、核桃树……好一幅色彩斑斓的大写意!那是几代村民拍崖畔、筑地埂、挖水沟、垒埝窝的辛勤耕耘。

“40座山峁、21道沟岔,耕地4553亩、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淤地坝126座、集雨窖5个、水库3个……”姜良彪在总书记身旁报家底,“‘黄元帅’‘红元帅’,山地苹果是我们的‘金蛋蛋’。我们近年来又摸索着从‘三三制’变成了‘三二一’模式(三份林地、二份草地、一份田地)。”

总书记掰着指头一字一顿:“林、草、田,发展农村事业的内涵是与时俱进的。我在延川插队时就听到过高西沟的名字,当时陕北的大寨村。看你们的梯田,都是下了功夫的。难得的是半个多世纪一直做下来。”

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村里的成绩单也喜人:“60年来泥不下山,洪不出沟,不向黄河送泥沙。每次降雨量都比周边村子多个两三毫米。”

“小流域治理关系长远。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总书记赞叹道,“绿水青山是可以变成金山银山的,你们用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现在提倡、推动的一条路。”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他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我在陕北待了六七年,你们这里的情况当时不如‘额们’那里。论吃饭,你们这里常饿肚子。当时从绥德、米脂南下讨饭的很多。沧桑之变啊,乡亲们今天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从“最小的司令部”到“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74年前的波澜壮阔,沿着蜿蜒山路,渐行渐近。

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来这里看看,了却一个心愿”。

就是这几孔窑洞,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正是在这里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就《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影响历史走向的“曙光就在前面”的号召声正是从这里传向全国。

走进“十二月会议”旧址,一侧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革命先辈群像,一侧是会议场景的油画。总书记久久凝思。

讲解员高声诵读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对局势的判断: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那份举重若轻的气魄,就在这一孔孔窑洞里决胜千里。习近平总书记讲起周恩来同志的一句评价,“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再往山上走,是毛泽东、周恩来同志旧居。迎面一张“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线图”。在陕北1年零5天,转战1000多公里,途经12个县,38个村庄。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了端详。

“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高瞻远瞩啊!毛主席在这里既指挥西北战场,又指挥全国战场,同时考虑的还有新政权建立之后的事。”他提起一件史实,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期将一本论著《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学习文件,叫同志们引以为戒。

旧居内,书桌、地图、笔砚、油灯、锅灶、石磨、石碾、土炕,处处是历史的讲述。小院里,百年枣树,秋风染红了枣子。

毛泽东同志常穿一身灰蓝旧军装。在杨家沟生活的120天,他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山沟沟的光芒照亮了中国。

挂在旧居墙上的几句话,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那是1948年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提出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这里就能看出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这样一种风范,过去、现在、未来全部规划好、思虑到。”

120天,留下了很多故事。

“十二月会议”召开的第二天,恰是毛泽东同志生日。他吃的是同往常一样的“钱钱饭”、酸白菜,并从此给共产党人定下了“不做寿”的规矩:“就是全国解放了,党内也不可搞祝寿活动。”

听闻讲解,习近平总书记想起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给共产党人定下的六条规定,第一条就是不做寿。

“现在看来,‘不做寿’可以做到;‘少敬酒’,可以做到,咱们现在少饮酒了;‘不以人名作地名’,这点也能做到。”他一条条盘点落实情况:“‘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个事情有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马克思主义不能刻舟求剑。”

陕北的窑洞,系着党和国家的安危,也牵着百姓的心。听闻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敌人一直找不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行踪,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人同乡亲们的患难之情感慨万千。

次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疏属山下九真观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十分醒目:“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轻声念了出来。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旧址展厅内,有一段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办冬学的叮嘱。习近平总书记逐字逐句品读:

“必须经过群众,把群众自觉自愿的积极性发动起来,才能把冬学办好……要知最大困难是没把群众发动起来,只要取得群众拥护,加上我们正确领导,没有不能够克服的困难。”

从“夜校识字”到“建立起现代化教育体系”

一年多前来陕西时,习近平总书记溯古言今:“‘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

14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柳编、泥塑、壁画、唢呐、石雕、剪纸,还有绥德平安书、陕北民歌,那些代代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就像用老锄头夯到陕北黄土里。

陕北说书人李康怀抱三弦、腿绑甩板,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嗓音一亮,红火热闹一台戏。

余音绕梁。总书记带头鼓掌:“我特别喜欢听三弦,很有韵味,一方水土,才能弹唱出这个味道来。”

祖祖辈辈,年年岁岁,这些非遗的舞台就在田野、院落、崖畔上,在洗衣、挑水、做工、放牧的路途中。

陈列馆的小院里,红红火火的陕北大秧歌扭起来了,演绎得妙趣横生。

“跳得很地道。你们都是专业学来的吧?”

大家纷纷答:“有传承人,也有学员。”“现在是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培训,我们还常到学校去上课。”“越扭越活泼、越扭越上劲、越扭越年轻。”

“好啊!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几位非遗传承人都提到了“进学校”。和陈列馆间隔几条街的绥德实验中学,向这些艺术瑰宝打开了大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所学校。

读书声、歌声、琴声,还有操场上的欢闹声,一片生机。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出炉后,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总书记先后观摩了书法课和体育课。

“习爷爷好!”“我们爱你!”操场上欢呼声此起彼伏。教室里的孩子们冲到走廊上挥手雀跃。

“中华民族复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民族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素养,基础在于教育。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也在于教育。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兴盛,教育至关重要。”

教学楼上方,“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和师生们的交流,就从绥德师范旧址讲起:

“参加革命首先就是接受教育。革命为了什么?劳苦大众说为了二亩地。通过夜校识字、扫除文盲提升了觉悟,认识到是为了得解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开始的5亿多人的教育抓起,到现在抓14亿多人的教育,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都是传承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从鸦片战争到奋斗崛起的新时代,光阴荏苒,换了人间。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坚定文化自信、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下一步,我国的教育布局将更加合理,更适应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国家规划已经制定了,各方面也行动起来了,就是希望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70多年总结、五千年摸索得来的,字字千金。”

从“深入调查研究”到“交上好答卷”

此行最后一站,去看了另一个村,绥德县城西南张家砭镇的郝家桥村。这里留下老一辈共产党人求真务实、重视调研的佳话。它是中共绥德地委在1943年春经过1个多月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

当时,还发现了一位模范人物,名叫刘玉厚。村史展览,总书记在一幅油画前驻足。画上,刘玉厚戴着大红花,牵头大黄牛。那是绥德县春耕生产群众动员大会上,他被评选为绥德县劳动英雄,得了奖,正喜气洋洋往村里走。

总书记笑着说:“‘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郝家桥被评为农村楷模,刘玉厚的名字也叫得响,边区这么多劳动英雄,他是响当当的一个。”

今年郝家桥,再获一份“楷模”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全中国只有十个,这是很了不起的,实至名归、金字招牌。”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在一旁笑得憨厚。

“78年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发扬光大。领头带头作用靠的是什么,可以总结出党建的一些经验来。”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一个是调查研究。通过下实实在在的功夫,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就是毛主席带给全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一个是树立典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好经验、好典型,推广学习弘扬。再一个就是,建好党支部、选好的带头人,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觉悟提高起来、认识升华起来,共同把事业做好。

从“面朝黄土”到“面朝产业”,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书记走进葡萄种植大棚,走进村互助幸福院,走进村卫生站,一路看得细致。

当年种地靠年景,现在日日是好光景。种葡萄,大背景是国家扶贫给的优惠政策;村民养老,靠的是国家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村民看病,有国家医保政策的普惠支撑。

总书记娓娓道来:“这山沟沟里都有奔头,能走出致富路、过上好日子,全中国就有底。这个地方我看是人努力、天帮忙。这个‘天’两层含义,一个是自然气候的天,一个是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天。”

今年陕北又逢旱天儿。乡亲们却是“地旱心不焦,有共产党在就放心”。走村入户,习近平总书记想多看看革命老区的乡亲们。

郝家桥村的侯志荣70岁了。前些年因病致贫,日子过得紧巴。几年前脱贫了,家里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光景好。

总书记进了他家院子,看到一孔窑洞里做着饭,欣喜地去瞧了瞧。高粱米稀饭、肉馅包子,青菜洗好正要下锅。

“这老南瓜呀,可香了!”

坐炕头上,老侯请总书记吃个枣子。总书记笑着接过一颗,“很甜呐!”

老侯家的二儿子刚好从青海打工回来过中秋,他告诉总书记:“兄弟营生都好,父母脱贫,我们也放心。就踏实走远些,多赚点。”

窑洞窗明几净,电器一应俱全,点缀窗前的盆景绿意正浓。总书记环顾四周,十分感慨:“我在陕北那些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房子,就连延安地委也没有咱们住的好啊。”

“全中国最穷的地方我都走到了,现在全是旧貌换新颜。把生活过好,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当年在这里创建根据地、最后解放全中国,一直在琢磨的。干好这件事情共产党人才能交上好答卷,否则不合格啊。”

在郝家桥和乡亲们告别时,总书记回顾这一行,语重心长:

“到这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体会,可以说满载而归。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中华民族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要继续把这条路走好。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李学仁 谢环驰 燕雁;统筹:赖向东、毕晓洋)

用一什么就写一句话(一道什么一孔什么写一句话)2

春回大地 柳绿花红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万里无云 古往今来

春暖花开 热情帮助 五颜六色

欢歌笑语 一五一十 万紫千红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聪明活泼

四面八方 天高云淡 各种各样

鲜花盛开 友好相处 万物复苏

全心全意 亲朋好友 齐心合力

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念念不忘

万水千山 千言万语 高风亮节

闭门思过 凉风习习 自以为是

远走高飞 一往无前 自言自语

古色古香 井井有条 成千上万

习以为常 自不量力 红花绿草

大有作为 一知半解 天南地北

无法无天 法力无边 奶声奶气

泉水丁冬 有去无回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飞沙走石 气象万千

高高在上 头头是道 冰天雪地

五光十色 天天向上 风和日丽

年过半百 千变万化 一干二净

一分为二 三分天下 一成不变

万众一心 万无一失 桃红柳绿

百发百中 年过半百 两面三刀

有头有脸 前无古人 小题大做

江河湖海 诗兴大发 节外生枝

再生父母 父老乡亲 扫地出门

少先队员 妙笔生花 没完没了

欢天喜地 不近人情 东张西望

千家万户 不足为奇 妙手回春

眼明手快 目不转睛 另眼相看

一心一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海为家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风吹雨打 有气无力 一穷二白

一日千里 半斤八两 一目十行

三思而行 尽力而为 七零八落

今生今世 坐井观天 平分秋色

诗情画意 湖光山色 各种各样

一叶知秋 百年好合 四面八方

先天不足 美中不足 出生入死

出人头地 过目不忘 六亲不认

欢声笑语 井井有条 人来人往

百发百中 成家立业 尺短寸长

重见天日 春风得意 大有作为

刀山火海 说长道短 来日方长

天各一方 非同小可 不分上下

风花雪月 风言风语 高朋满座

高头大马 各有千秋 瓜田李下

光明正大 前因后果 好好先生

好声好气 和风细雨 和平共处

花花公子 火上加油 见风是雨

千军万马 大快人心 开门见山

空空如也 叫苦连天 老大不小

天长地久 乐不可支 冷言冷语

里出外进 力不从心 心明眼亮

面目全非 一文不名 目中无人

牛头马面 片言只字 只言片语

入木三分 心平气和 前无古人

情同手足 少年老成 字里行间

走马看花 有口无心 一上一下

万众一心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一动不动 花鸟虫鱼 关爱他人

言行不一 太阳高照 春去秋来

春花秋月 一日三秋 公共汽车 一马当先

二、常用短语和特殊短语

绿油油的树 满意的笑容 美丽的风景

小小的鸟蛋 凉凉的鸟蛋 大大小小的船

高远的蓝天 长长的小路 高高的杨树

美丽的小路 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草地

绿绿的草坪 绿绿的小草 绿绿的叶子

弯弯的小路 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小船

美丽的夏夜 精彩的球赛 可口的松果

透明的翅膀 有趣的问题 闷热的天气

轻轻的步子 雪白的贝壳 青青的小虾

金黄的落叶 香甜的水果 红红的太阳

多彩的季节 美丽的家乡 金黄的稻子

雪白的棉花 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楼房

美丽的衣裳 美丽的鲜花 鲜艳的红领巾

盛开的鲜花 高兴的表情 可恶的蚜虫

圆圆的小虫 成熟的桃子 碧绿碧绿的叶子

温暖的春天 凉爽的秋天 炎热的夏天

寒冷的冬天 难忘的日子 高远的蓝天

挺拔的松树 会心的微笑 茂密的松树林

淘气的娃娃 美丽的衣裳 了不起的创举

雪白雪白的棉花 结实的玻璃砖 大大小小的鱼

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

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

碧绿碧绿的叶子(荷叶、小草、菜地)

雪白雪白的棉花(浪花、梨花、贝壳)

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朝霞、高粱)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

仔细地看 笔直地站 愉快地走

着急地说 不安地说 惊奇地问

快活地游 轻轻地吹 细细地下

小声地说 静静地站 慢慢地走

认真地清扫 悄悄地离开

自由地成长 慢吞吞地说 轻轻地走过

高兴地拉着 小心地移入 欢快地流淌

兴冲冲地走来 高高兴兴地走 轻轻地送还

高兴地眨着眼 放心地掉下来 惊奇地站在桥上

提得起 乐得直叫 觉得很奇怪

下得更欢了 觉得不很直 听得入了迷

听得可专心了 蝌蚪池中游得欢 小朋友得救了

得造一杆大秤 草长得又绿又密 吓得闭上了眼睛

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层层叠叠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躲躲闪闪

纷纷扬扬 风风雨雨 分分秒秒 缝缝补补

方方面面 方方正正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鬼鬼祟祟 鼓鼓囊囊 恭恭敬敬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花花绿绿 欢欢喜喜 浩浩荡荡

浑浑噩噩 红红火火 轰轰烈烈 轰轰隆隆

含含糊糊 恍恍惚惚 家家户户 急急忙忙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进进出出 坑坑洼洼

哭哭啼啼 磕磕碰碰 口口声声 快快乐乐

踉踉跄跄 落落穆穆 林林总总 拉拉扯扯

零零碎碎 零零星星 老老实实 里里外外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密密麻麻 慢慢吞吞

莽莽苍苍 马马虎虎 明明白白 忙忙碌碌

勉勉强强 模模糊糊 男男女女 袅袅娉娉

袅袅婷婷 扭扭捏捏 破破烂烂 飘飘悠悠

平平安安 平平常常 平平淡淡 平平静静

蓬蓬勃勃 普普通通 勤勤恳恳 前前后后

期期艾艾 卿卿我我 切切实实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千千万万 日日夜夜

闪闪烁烁 善善恶恶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随随便便 顺顺当当 时时刻刻 是是非非

实实在在 松松散散 松松垮垮 舒舒服服

说说笑笑 拖拖拉拉 堂堂正正 坛坛罐罐

条条框框 痛痛快快 偷偷摸摸 吞吞吐吐

弯弯曲曲 稳稳当当 唯唯诺诺 唯唯否否

歪歪斜斜 歪歪扭扭 辛辛苦苦 形形色色

熙熙攘攘 稀稀朗朗 稀稀拉拉 嘻嘻哈哈

星星点点 许许多多 稀稀疏疏 严严实实

隐隐约约 郁郁葱葱 摇摇晃晃 洋洋洒洒

悠悠荡荡 悠悠忽忽 原原本本 源源本本

整整齐齐 战战兢兢 臻臻至至 祖祖辈辈

扎扎实实 仔仔细细 朝朝暮暮 支支吾吾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上上下下 里里外外

花花绿绿 欢欢喜喜 浩浩荡荡 浩浩荡荡

浑浑噩噩 轰轰烈烈 轰轰隆隆 含含糊糊

家家户户 急急忙忙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进进出出 坑坑洼洼 哭哭啼啼 磕磕碰碰

口口声声 快快乐乐 踉踉跄跄 落落穆穆

林林总总 拉拉扯扯 零零碎碎 零零星星

老老实实 里里外外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密密麻麻 慢慢吞吞 莽莽苍苍 马马虎虎

明明白白 忙忙碌碌 勉勉强强 男男女女

袅袅娉娉 袅袅婷婷 大大咧咧 浑浑噩噩

三三两两 口口声声 原原本本 兢兢业业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风风火火

熙熙攘攘 洋洋洒洒 郁郁葱葱 卿卿我我

慌慌张张 期期艾艾 清清楚楚 扭扭捏捏

林林总总 轰轰烈烈 沸沸扬扬 浩浩荡荡

唯唯诺诺 袅袅婷婷 朝朝暮暮 世世代代

曲曲折折 高高兴兴 支支吾吾 花花绿绿

纷纷扬扬 层层叠叠 断断续续 懵懵懂懂

三三两两 汤汤水水 反反复复 清清白白

来来往往 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匆匆忙忙

端端正正 日日夜夜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躲躲闪闪 风风雨雨 分分秒秒 缝缝补补

方方正正 臻臻至至 祖祖辈辈 扎扎实实

仔仔细细 影影绰绰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鬼鬼祟祟 结结巴巴 洋洋洒洒 家家户户

是是非非 庸庸碌碌 迷迷糊糊 歪歪扭扭

服服帖帖 隐隐约约 拉拉扯扯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快快乐乐

热热闹闹 疯疯癫癫 干干净净 欢欢喜喜

干干净净 整整齐齐 清清楚楚 大大小小

老老少少 老老实实 实实在在 兢兢业业

勤勤恳恳 安安稳稳 病病歪歪 抽抽搭搭

大大落落 匪徒翼翼 沸沸扬扬 婆婆妈妈

多多关照 年年有余 高高在上

井井有条 闷闷不乐 窃窃私语

念念不忘 念念有词 头头是道

星星之火 落落大方 熊熊大火

历历在目 空空如也 人人平等

闪闪发光 洋洋自得 区区小事

步步高升 代代相传 格格不入

洋洋得意 足足有余 心心相印

久久不忘 默默无闻 生生不息

息息相关 兴致勃勃 恋恋不舍 滔滔不绝

飞来飞去 游来游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走来走去 读来读去

又高又大 又绿又密 又大又红

又平又稳 又大又多 又大又圆

不三不四 一生一世 有声有色

自高自大 一言一行 一草一木

自言自语 自给自足 无法无天

有头有脸 一问一答 无大无小

大手大脚 不干不净 一五一十

不上不下 风言风语 非亲非故

古色古香 冷言冷语 快人快语

平起平坐 土生土长 真心真意

十全十美 全心全意 动手动脚

百发百中 有头有尾 有条有理

不冷不热 不声不响 尽心尽力

今生今世 毛手毛脚 无边无际 无头无尾

打扫打扫 溜达溜达 打扮打扮 清醒清醒

搅和搅和 休息休息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孝敬孝敬 锻炼锻炼 琢磨琢磨 考虑考虑

教育教育 教训教训 活动活动 比划比划

练习练习 切磋切磋 糊弄糊弄 考验考验

学习学习 比试比试 放松放松 检查检查

按摩按摩 暖和暖和 凉快凉快 尝试尝试

打听打听 享受享受 安排安排 整理整理

布置布置 体验体验 感受感受 沟通沟通

品尝品尝 雪白雪白 鲜红鲜红 碧蓝碧蓝

交流交流 欣赏欣赏 清理清理 帮助帮助

松松轻松 讽刺讽刺 羞辱羞辱 热闹热闹

开心开心 思考思考 了解了解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分析分析 娱乐娱乐 紧张紧张

暖和暖和 凉快凉快 学习学习 精神精神

放松放松 活跃活跃 热闹热闹 飘扬飘扬

鼓励鼓励 表扬表扬 说的说的 尝试尝试

积极积极 参与参与 麻利麻利 伺候伺候

孝敬孝敬 炫耀炫耀 安静安静 按摩按摩

透露透露 照顾照顾 安排安排 整理整理

布置布置 打扫打扫 清理清理 叫唤叫唤

讽刺讽刺 羞辱羞辱 评价评价 体会体会

感受感受 体验体验 检查检查 辛苦辛苦

研究研究 帮助帮助 开心开心 琢磨琢磨

修理修理 教训教训 整顿整顿 批评批评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 努力努力 享受享受 大口大口

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凉风习习

兴致勃勃 果实累累 来去匆匆 小心翼翼

想入非非 人海茫茫 生机勃勃 白发苍苍

无所事事 心事重重 行色匆匆 议论纷纷

书声朗朗 波浪滚滚 神采奕奕 千里迢迢

风度翩翩 文质彬彬 兴致勃勃

沉甸甸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慢腾腾

皱巴巴 亮铮铮 笑嘻嘻 香喷喷 乱哄哄

黑漆漆 轻飘飘 湿漉漉 红彤彤 骨碌碌

雾朦朦 喜盈盈 亮晶晶 黄灿灿 孤零零

毛绒绒 胖乎乎 一颗颗 一簇簇 绿油油

黄澄澄 笑眯眯 金灿灿 亮晶晶 香喷喷

水灵灵 笑哈哈 红艳艳 黑乎乎 圆溜溜

笑嘻嘻 黑洞洞 蓝幽幽 响当当 笑呵呵

脏兮兮 阴森森 胖嘟嘟 干巴巴 松塌塌

胖墩墩 肉墩墩 瘦巴巴 瘦嶙嶙 喜洋洋

喜滋滋 喜冲冲 兴冲冲 乐悠悠 乐陶陶

乐滋滋 绿茵茵 绿莹莹 青幽幽 毛茸茸

软绵绵 光秃秃 绿森森 直挺挺 一串串

一簇簇 白嫩嫩 白生生 黄灿灿 黄澄澄

红殷殷 红艳艳 甜丝丝

高兴—高高兴兴 大小—大大小小

多少—多多少少 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来往—来来往往

干净—干干净净 明白—明明白白

一棵柳树 一阵春雨 一只春燕

一片柳絮 一群小鸟 一个问题

一丛树木 一个日子 一个树坑

一棵柏树苗 一处风景 一场球赛

一个秘密 一张画 一枝杜鹃花

一双棉鞋 一个艳阳天 两只鸟蛋

一个松果 一棵松树 几场细雨

一名司机 一片松树林 一条小路

一辆小车 一把扫帚 一条小路

一双眼睛 一双小手 一张小嘴

一个塑料袋 几位同学 一朵水花

一只蚂蚁 一根水草 一只萤火虫

一座花坛 一群蚂蚁 一阵雷声

一条蛇 一条尾巴 一个太阳

一只乌鸦 一个瓶子 一个小石子

一口水缸 一块石头 一头大象

一堵墙 四根柱子 一杆大秤

一艘大船 一条线 一只海鸥

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 一条帆船

一畦秧苗 一块稻田 一方鱼塘

一座果园 一道小溪 一孔石桥

一竿翠竹 一群飞鸟 一面队旗

一把铜号 一片欢笑 一个小村子

一口井 一块石碑 一片菜地

一匹骏马 一车白菜 一包菜子

一担白菜 两条腿 一只狮子

一串雨点 一位叔叔 几个桃子

一条大河 一座桥 一幢房子

一根管子 一列火车 一节车厢

一(句)话 一(则)寓言 一(项)练习

一(列)火车 一(顶)帽子 一(床)被子

一(碗)饭 一(挺)机枪 一(篇)文章

一(盏)台灯 一(栋)楼房 一(点)意见

一(手)好字 一(束)鲜花 一(株)紫丁香

一(朵)花、云 一(匹)马、布

一(阵)风、雨 一(扇)门、窗

一(节)车厢、课 一(首)诗、歌

一(本)字典、书 一(口)水缸、气

一(幅)地图、画 一(副)手套、眼镜

一(架)飞机、钢琴 一(件)衣服、事情

一(艘)轮船、舰艇 一(间)卧室、屋子

一(轮)明月、红日 一(滴)眼泪、汗水

一(道)题目、闪电 一(头)牛、猪、大象

一(群)羊儿、鸭子、人 一(堆)土、肥料

一(根)竹子、木棍、线 一(台)电视、电脑、电扇

一(棵)小草、树 一(支)粉笔、铅笔、烟

一(粒)种子、石子、粮食

一(门)功课、心思、大炮

一(位)同学、老师、家长、朋友

一(座)城市、大山、桥、假山 、灯塔

一(辆)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一(片)树叶、草地、蓝天、西瓜、心意

一(串)珍珠、香蕉 、葡萄、钥匙

一(双)筷子、眼睛、鞋子、袜子、手

一(块)石头、黑板、面包、橡皮

一(条)小鱼、小河、道路、狗、裤子、小船 、尾巴

一(个)夜晚、书包、池塘、小孩、数字、西瓜

一(颗)石子、星星、珍珠、糖果、话梅 、葡萄

一(只)小船、气球、乌鸦、小鸟、羊、老鼠、鸭、鸡、鹅、老虎、苹果、李子

一(张)桌子、板凳、床、照片、试卷、报纸、嘴巴

一(把)椅子、扇子、尺子、雨伞、小刀、钥匙、勺子

是—非 里—外 来—去 近—远

早—晚 热—冷 前—后 哭—笑

收—放 大—小 多—少 左—右

长—短 上—下 对—错 黑—白

来—去 天—地 得—失 开—关

出—入 苦—甜 好—坏 东—西

南—北 高—低 外—内 无—有

慢—快 出—入 老—少 来—回 爱—恨

用一什么就写一句话(一道什么一孔什么写一句话)3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读一读,选出正确的音节打“√”。(4分)

二、我是拼写小能手。(8分)

三、根据音节写同音字组词。(6分)

四、汉字加减法。(6分)

五、查字典填空。(5分)

六、填上合适的量词。(9分)

七、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6分)

八、仿写词语。(9分)

九、照样子,先用所给词语扩写短语,再用所写的短语写句子。(6分)

例:杨树高 高高的杨树 树林里长着许多高高的杨树。

例:一条帆船 一艘军舰 大海里有一条帆船和一艘军舰。

十、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8分)

十一、日积月累。(5分)

十二、阅读儿歌,完成练习。(13分)

秋天到啊秋天到,山野变得更漂亮。

枫叶拍红小手掌,葡萄穿上紫衣裳。

石榴笑得露门牙,玉米棒子喷喷香。

河里鸭子白胖胖,圈里小猪肥又壮。

春天勤劳洒汗水,秋天才能收获忙。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2.把句子补充完整。(4分)

秋天到啊秋天到,山野变得更漂亮。

3.读了儿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用“__”在儿歌中画出来吧。 (3分)

十三、写话天地。(15分)

图上是在哪儿? 都有些什么人? 她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想一想写下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二、队旗 铜号 松柏 深处 朋友 辛苦 季节 桂花

三、今 巾 同 桐 友 有 园 圆 风 枫 丛 从

四、土 木 杨 女 木 桂 氵 木 桐

冫 口 吹 父 月 肥 木 钅 锦

六、孔 块 条 方 只 座 面 丛 把

七、示例:1.耕地 播种 捉虫 2.杨树 柳树 柏树

3.百灵 大雁 黄鹂 4.老虎 狮子 猴子

八、示例:1.笑盈盈 胖乎乎 亮晶晶

2.开开心心 认认真真 干干净净

3.很多很多 火红火红 碧绿碧绿

九、示例:红红的枫叶 秋天,山上红红的枫叶真漂亮。

小溪 石桥 山脚下有一道小溪和一孔石桥。

十、1.松柏四季披绿装。 2.人和动物是朋友。

3.天空雁群会写字。 4.新制棉衣暖又轻。

十一、1.十年 百年 2.不长 不立 3.图画 无水

4.春韭绿 稻花香 5.家久 诗书

十二、1.(1)绿油油 金灿灿 红彤彤(2)紫 黄 绿

2.枫叶 葡萄 圆鼓鼓 红袍子

3.春天勤劳洒汗水,秋天才能收获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1

  《植物妈妈有办法》

  1.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分析“降、乘、旅”的字形,正确读出“得”的读音。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投影: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2.圈出本课生字,分析字形。

  (二)汇报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1.应这样汇报:“植”字,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的,笔直的“直”左边加个木字旁,就是植物的植。右边“直”字里边是三横,不要丢一笔。共同组词(种植、植树、植物)

  “备、晒、识”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汇报过程中应重点指导“旅、降、乘”三个字。

  旅右半部上边是“”,下面是“”,不要写成“瓜”或“”。组词:(旅行……)

  降8笔写成,“阝”两笔完成,“”三笔完成,最后“”三笔完成,不要写成“牛”。组词:(降落、下降……)

  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记忆。注意书写笔顺:,组词:(乘着风)

  2.练习用下列词语说话,看谁说得好。准备、植物、旅行、降落。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

  (四)指导书写,在生字本上打字头。

  重点指导“旅”、“乘”。

  ”的“要写在竖中线上。

  “禾”的“丨”在竖中线上,“八”在中点起笔。

  (一)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植物田野知识离开许许多多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乘着风四海为家

  (二)从课题入手,逐节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靠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义项:

  读一读,选择参考答案:。(画√)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  )豆荚炸开,孩子们(  )离开妈妈。

  ①读原句: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②填空后再读一读。

  ③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5.小结2、3、4节内容。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靠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1)指导背诵的方法。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一)用“准备”、“已经”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准备”、“已经”造句。

  植物田野知识离开许许多多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四海为家

  (二)检查背诵课文。

  同桌互查,指名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检查。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2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相关文章:

4 《邓小平爷爷植树导学案

1.认识“邓、植、满、注、休、息、格、引”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4.理解植树的道理,知道植树的过程。

5.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多音字。

2.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辛苦,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1.问题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

图片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出示植树的图片)

你们觉得他们为什么植树呢?(为了保护环境,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等。)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的文章。(演示第3张幻灯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

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中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时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演示第7-22张幻灯片)

1.1987年4月5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为什么说这个日子令人难忘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因为这个日子有邓小平爷爷与我们一起植树。在文中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邓小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他积极提倡义务植树,绿化国土,保护环境。每年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

3.这一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北京天坛(tán)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3岁高龄(líng)的邓小平爷爷格(gé)外引人注目。只见他手握铁锹(qiāo),兴致(zhì)勃(bó)勃地挖(wā)着树坑(kēng),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xiū)息(xi)。

注:“休息”这个词的读音“息”读轻声“xi”,而拆开来读,息读一声“xī”。

1)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并说说它的意思。

碧空如洗: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 形容天气晴朗。

2)小组pk: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天气晴朗的词语吗?看谁说的多。

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4)认读多音字“兴”。

思考1:我国的植树节是哪一天?(3月12日)

思考2:为什么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因为当时参加植树的邓小平爷爷已经83岁高龄了。

思考3:从哪里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植树很辛苦?

额头已经满是汗珠,仍不肯休息。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1)在文中画出邓小平爷爷种树的词语。

思考1: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植树很认真?(精心、小心、仔细)

思考2: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中的“不很直”中的“很”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去掉后不能很好的体现邓小平爷爷对自己植树的严格要求和他极其认真的态度。

3)认读多音字“行”。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邓爷爷植树的情景描写出来吗?

邓爷爷把树坑挖好后,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放进树坑里,之后往树坑里填几锹土,然后往旁边走几步看树苗直不直,最后确定了树苗的位置后,再把土填好,最后给植好的柏树苗浇水。

5)种树需要哪些步骤呢?

挖坑——选苗——放苗——填土——定苗——填土——浇水。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小柏树)比喻成了(战士)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今天,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柏树已经长大了,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1)为什么说这棵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①因为这棵树长得特别茂盛、非常漂亮;

②这棵树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很多人游览到天坛公园参观这棵树,表达对邓爷爷的怀念和崇敬。所以,这棵树成了天坛公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多植树,为祖国的绿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3)同学们,在植树节那天你们想怎样做呢?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等到了植树节那天,我们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去植树,种下我们的希望,留给大地一片绿色的生机。

7.拓展阅读:春天植树的故事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我们要多种树,绿化国土、保护环境,让我们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生活。

1.识记本课生字词并理解意思;

2.摘抄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通过描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说明了邓小平爷爷对环境绿化的重视和对工作认真的态度。

邓小平爷爷参加了植树——

《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一篇人物描写的记叙文,文中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过程的辛苦和认真、严格要求的态度。而如今邓小平爷爷植的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也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多植树,还大地一片绿色,让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4.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练习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     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     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2) 把“仔细、精心、小心”填入文中的括号里。从这三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邓

3)我知道了植树的步骤:(填序号)

植树的好处可多啦!树长大了,树叶不仅可以给人遮阳,可以使空气清新,还可以减弱噪(zào)音。树干可以用来盖房子、做家具和造纸。在街道、住宅旁植树,还可以美化环境。

但是,植树还要爱树,才能保证种一棵活一棵。

刚种下去的小树苗特别需要水,如果很长时间不下雨,或者小树周围的土壤(rǎng)非常干,那就要经常浇水,一直浇到幼苗成活。树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qì)官。人们常说,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这个道理。新栽的小树苗根扎得不深,如果经常摇晃,新长出来的细根很容易拉断,树根吸收不到水分,树就会枯死。树怕剥皮,就是因为树皮里有许多输(shū)送营养的管道,如果把树皮剥了,树得不到养料就会死掉。树皮破了,细菌(jīn)侵入树身,树也会得病。另外,新栽的小树苗比较“娇(jiāo)气,不能折断它的枝干,如果把主干弄断了,树就会生出许多侧枝。这样的树既不好看,也不能成材。

①盖房子、做家具和造纸  ②给人遮阳  ③使空气清新  ④美化环境  ⑤减弱噪音

一、注意  植树 休息 吸引 严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题人教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