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是什么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什么?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现代计算机,大部分都是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的核心是:存储程序,顺序执行。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特点 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和指令一律用二进制数表示;指令和数据不加区别混合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顺序执行程序的每一条指令;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 计算机工作原理

对于现代计算机来说,最关键的2个部件就是CPU内存。内存存储了要执行的程序指令,而CPU就是用来执行这些指令。CPU首先要知道这些指定存放在存储器的那个区域,然后才能执行,并且把执行的结果写入到执行区域。

CPU指令和编程语言 CPU指令

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都用二进制来表示,也就是说它只认识0和1这样的数字。最早期的计算机程序通过在纸带上打洞来人工操操作的方式来模拟0和1,根据不同的组合来完成一些操作。后来直接通过直0和1编程程序,这种称之为机器语言。这里就会有一个疑问,计算机怎么知道你这些组合的意思?
于是就出现了CPU指令。CPU指令其实就对应了我们这里说的0和1的一些组合。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有了CPU指令集的文档你就可以通过这个编写CPU认识的机器代码了。所以对于不同CPU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机器码。

使用0和1这样的机器语言好处是CPU认识,可以直接执行,但是对于程序本身来说,没有可读性,难以维护,容易出错。所以就出现了汇编语言,它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指令用地址符号代替地址码。实际是对机器语言的一种映射,可读性高。
把汇编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需要一个叫做汇编器的工具。对于目前的CPU厂商,在推出的CPU指令时都会同时推出新的汇编器。

汇编语言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编程效率,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CPU的指令集可能不同,这样就需要为不同的CPU编写不同的汇编程序。于是又出现了高级语言比如C,或者是后来的C++,Java,C#。 高级语言把多条汇编指令合成成为了一个表达式,并且去除了许多操作细节(比如堆栈操作,寄存器操作),而是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来编写程序,而面向对象的语言的出现使得程序编写更加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不必把尽力放到低层的细节上,而更多的关注程序的本身的逻辑的实现。
对于高级语言来说需要一个编译器来完成高级语言到汇编语言的转换

程序最终都将变成机器认识的二进制可执行程序,然后加载到内存顺序的执行。
C#和JAVA程序编译出来的文件不是二进制的机器码,而是中间语言,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运行的呢?

首先是预处理器,如果在项目中有头文件和宏表达式,那么它将负责包含头文件和翻译所有的宏观表达式。
接下来是编译器,它不是直接生成二进制代码,而是生成汇编代码(.s),这基本上是所有现代的非结构化语言的共同基础。
然后,汇编程序把汇编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o和.obj文件,机器指令)。
最后链接器,它把所有彼此相关的目标文件和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或库链接起来。

CPU工作原理 CPU功能 指令控制: 指令控制也称为程序的顺序控制,控制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执行。操作控制: 将取出的指令的产生一系列的控制信号(微指令),分别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工作。时间控制: 有些控制信号在时间上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如读取存储器的数据,只有当地址线信号稳定以后,才能通过数据线将所需的数据读出,否则读出的数据是不正确的数据,这样计算机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数据加工: 所谓数据加工,就是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 CPU基本组成

以前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目前CPU芯片集成了一些其它逻辑功能部件来扩充CPU的功能,如浮点运算器、内存管理单元、cache和MMX等。
对于一个通用的CPU来说,我们只需要关注他的核心部件算数逻辑单元操作控制单元

1、控制器的组成和功能: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计算机指挥系统,完成计算机的指挥工作。尽管不同计算机的控制器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当就其基本功能而言,具有如下功能:

取指令 :从内存中取出当前指令,并生成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 分析指令 :指令取出后,控制器还必须具有两种分析的功能。一是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并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比如一次内存读/写操作,一个算术逻辑运算操作,或一个输入/输出操作。二是分析参与这次操作的各操作数所在的地址,即操作数的有效地址。 执行指令: 控制器还必须具备执行指令的功能,指挥并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数据流动的方向,完成指令的各种功能。 发出各种微操作命令 :在指令执行过程中,要求控制器按照操作性质要求,发出各种相应的微操作命令,使相应的部件完成各种功能。 改变指令的执行顺序: 在编程过程中,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非顺序结构的引用可以大大提供编程的工作效率。控制器的这种功能可以根据指令执行后的结果,确定下一步是继续按原程序的顺序执行,还是改变原来的执行顺序,而转去执行其它的指令。 控制程序和数据的输入与结果输出: 这实际也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设计,通过编写程序,在适当的时候输入数据和输出程序的结果。 对异常情况和某些请求的处理 :当计算机正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异常的情况,例如除法出错、溢出中断、键盘中断等。

2、运算器的组成和功能: 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和状态条件寄存器组成,它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完成计算机的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相对控制器而言,运算器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而进行动作,即运算器所进行的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所以它是执行部件。运算器有两个主要功能:

执行所有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及附加运算;执行所有的逻辑运算:并进行逻辑测试,如与、或、非、零值测试或两个值的比较等。 CPU工作流程

CPU的基本工作是执行存储的指令序列,即程序。程序的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地取出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几乎所有的落寞的滑板型计算机的CPU,其工作都可以分为5个阶段: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访存取数和结果写回
CPU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所需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指令周期的长短与指令的复杂程度有关。CPU周期:从主存读取一条指令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指令周期常常用若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时钟周期:时钟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时间单位,由机器的主频决定。一个CPU周期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知道,对于CPU来说取出和执行任何一条指令所需的最短时间为两个CPU周期。所以频率越高,那么时钟周期越短,这样CPU周期和指令周期也就越短,理论上程序执行的速度也越快。但是频率不能无限的提高,而且频率的提高也带来了功耗,发热等问题,所以目前也有超线程,流水线等技术来提高CPU执行的速度。 时序发生器 时序信号: 在计算机高速运行的过程中,计算机内各部件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时间规定,不能有任何差错。计算机内各部件的协调动作需要时间标志,而时间标志则是用时序信号来体现的。计算机各部分工作所需的时序信号,在CPU中统一由时序发生器来产生。时序发生器: 时序信号发生器是产生指令周期控制时序信号的部件,当CPU开始取指令并执行指令时,操作控制器利用时序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定时脉冲的顺序和不同的脉冲间隔,提供计算机各部分工作时所需的各种微操作定时控制信号,有条理、有节奏地指挥机器各个部件按规定时间动作。 小结

CPU要顺序执行一个程序的指令,首先是控制器获得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当CPU取得这个指令并执行后,控制器需要生成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ALU单元负责一些运算操作。

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内存中,那么CPU怎么区分是指令还是数据呢?

从时间上来说,取指令事件发生在指令周期的第一个CPU周期中,即发生在“取指令”阶段,而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指令周期的后面几个CPU周期中,即发生在“执行指令”阶段。
从空间上来说,如果取出的代码是指令,那么一定送往指令寄存器,如果取出的代码是数据,那么一定送往运算器。

更多“()不属于冯·诺依曼提出的现代计算机设计原理。”相关的问题

下列不属于冯·诺依曼提出的现代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是()

C.存储程序,顺序控制

D.指令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内

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基本思想的正确描述是()。

A.存储器只保存程序指令

B.存储程序与数据、顺序控制

C.存储器只保存所需要处理的数据

D.计算机可以采用十进制或二进制

根据冯·诺依曼1946年提出的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原理而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不论机型大小都是冯·诺依曼型的

B.我们今天使用的中型计算机才是冯·诺依曼型的

C.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型计算机才是冯·诺依曼型的

D.我们今天使用的苹果计算机不是冯·诺依曼型的

提出“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是()。A)香农B)摩尔C)巴比奇D)冯.诺依曼

提出“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是()。

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了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原理。按此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C.存储程序计算机或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迄今为止,各类计算机,就其原理而言,基本属于冯·诺依曼型,冯·诺依曼提出的新概念,主要是()。

D.用存储数据的部件存储程序

提出“存储程序,顺序控制”的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机的重要思想是___________。

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原理的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又称为____体系结构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啊?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组成部分及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总称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简述!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扩展资料: 自问世以来数字计算机在速度和能力上有了可观的提升,迄今仍有不少课题显得超出了当前计算机的能力所及。 对于其中一部分课题,传统计算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找到一个解决方法的时间还赶不上问题规模的扩展速度。 因此,科学家开始将目光转向生物计算技术和量子理论来解决这一类问题。比如,人们计划用生物性的处理来解决特定问题(DNA计算)。由于细胞分裂的指数级增长方式,DNA计算系统很有可能具备解决同等规模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样一个系统直接受限于可控制的DNA总量。 量子计算机,顾名思义,利用了量子物理世界的超常特性。一旦能够造出量子计算机,那么它在速度上的提升将令一般计算机难以望其项背。当然,这种涉及密码学和量子物理模拟的下一代计算机还只是停留在构想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即“存储程序”原理,它是由冯·诺依曼提出的。
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的构成模式和工作原理的基本设想。
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计算机系统应按照下述模式工作: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输入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中(即“存储程序”);计算机按照程序逐条取出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指令规定的操作(即“程序控制”)。这一原理称为“存储程序”原理,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至今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通用”说明计算机不是一种专用设备,我们可以把它与电话做一个比较。电话只能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别无他用。而计算机不仅可以作为计算根据,只要有合适的软件,它也可以作为通讯工具使用,还能有无穷无尽的其他用途。

“电子”是计算机硬件实现的物理基础,计算机是非常复杂的电子设备,计算机的运行最终都是通过电子电路中的电流、电位等实现的。

“数字”化是计算机一切处理工作的信息表示基础。在计算机里,一切信息都是采用数字化的形式表示的,无论它原本是什么。无论是数值、文字,还是图形、声音等等,在计算机里都统一到二进制的数字化表示上。数字化是计算机的一种基本特征,也是计算机通用性的一个重要基础。

“计算机”意味着这是一种能够做计算的机器。计算机能够完成的基本动作不过就是数的加减乘除一类非常简单的计算动作。但是,当它在程序的指挥下,以电子的速度,在一瞬间完成了数以万亿计的基本动作时,就可能完成了某种很重大的事情。我们在计算机的外部看到的是这些动作的综合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计算机本身并没有多少了不起的东西,唯一了不起的就是它能按照指挥行事,做得快。实际上,更了不起的东西是程序、是软件,每个程序或软件都是特殊的,针对面临的问题专门设计实现的东西。

目前对计算机的另一种流行称呼是“电脑”,这是从香港台湾转播开来的一个译名,目前使用很广泛。实际上这个名称并不合适,很容易把人的理解引到错误的方向(或许这正是一些人有意或无意的目标)。我们从来不把原始人用于打树上果子的木棍称为“木手”,也不把火车称为“铁脚”。因为无论是木棍还是火车,虽然各有其专门用途方面的力量,各有其“长处”,但它们都只能在人手脚功能中很窄的一个方面有用,与手脚功能的普适性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同样,计算机能帮助人完成的也仅仅是那些能够转化为计算问题的事项,与人脑的作用范围和能力相比,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是小巫见大巫了。

Unit,中央处理器)。目前各类计算机的CPU都是采用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制造的,它虽然不大,但其内部结构却极端复杂。CPU的基础材料是一块不到指甲盖大小的硅片,通过复杂的工艺,人们在这样的硅片上制造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微小半导体元件。从功能看,CPU能够执行一组操作,例如取得一个数据,由一个或几个数据计算出另一个结果(如做加减乘除等),送出一个数据等。与每个动作相对应的是一条指令,CPU接收到一条指令就去做对应的动作。一系列的指令就形成了一个程序,可能使CPU完成一系列动作,从而完成一件复杂的工作。

在计算机诞生之时,指挥CPU完成工作的程序还放在计算机之外,通常表现为一叠打了孔的卡片。计算机在工作中自动地一张张读卡片,读一张就去完成一个动作。实际读卡片的事由一台读卡机完成(有趣的是,IBM就是制造读卡机起家的)。采用这种方式,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必然要受到机械式读卡机的限制,不可能很快。

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最早看到问题的症结,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从而导致现代意义下的计算机诞生了。

计算机的中心部件,除了CPU之外,最主要是一个内部存储器。在计算机诞生之时,这个存储器只是为了保存正在被处理的数据,CPU在执行指令时到存储器里把有关的数据提取出来,再把计算得到的结果存回到存储器去。冯·诺依曼提出的新方案是:应该把程序也存储在存储器里,让CPU自己负责从存储器里提取指令,执行指令,循环式地执行这两个动作。这样,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就可以完全摆脱外界的拖累,以自己可能的速度(电子的速度)自动地运行。这种基本思想就是“存储程序控制原理”,按照这种原理构造出来的计算机就是“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也被称做“冯·诺依曼计算机”。

到目前为止,所有主流计算机都是这种计算机,这里讨论的都是这种计算机。(随着对计算过程和计算机研究的深化,人们也认识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一些缺点,开展了许多目的在于探索其他计算机模式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工作的成果还远未达到制造出在性能、价格、通用性、自然易用等方面能够与冯·诺依曼计算机匹敌的信息处理设备的程度。这里我们就不打算进一步介绍这些方面的情况了。)

从CPU抽象动作的层次看,计算机的执行过程非常简单,是一个两步动作的简单循环(图1.5),称为CPU基本执行循环。CPU每次从存储器取出要求它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然后就按照这条指令,完成对应动作,循环往复,直到程序执行完毕(遇到一条要求CPU停止工作的指令),或者永无休止地工作下去。

CPU是一个绝对听话、服从指挥的服务生,它每时每刻都绝对按照命令行事,程序叫它做什么,它就做什么。CPU能完成的基本动作并不多,通常一个CPU能够执行的指令大约有几十种到一二百种。另一方面,实际社会各个领域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应用计算机情况则是千差万别、错综复杂。这样简单的计算机如何能应付如此缤纷繁杂的社会需求呢?答案实际上很简单:程序。通过不同指令的各种适当排列,人可以写出的程序数目是没有穷尽的。这就像英文字母只有26个,而用英文写的书信、文章、诗歌、剧作、小说却可以无穷地多一样。计算机从原理上看并不复杂,正是五彩缤纷的程序使计算机能够满足社会的无穷无尽的需求。

计算机的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计算机具有通用性,一种(或者不多的几种)计算机就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这使得人们可以采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计算机性能,降低成本。这使得计算机变得越来越便宜,与此同时性能却越来越强。另一方面,通过运行不同的程序,不同的计算机,或者同一台计算机在不同的时刻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专用信息处理机器,例如计算器、文字处理器、记事本、资料信息浏览检索机器、帐本处理机器、设计图版、游戏机等等。甚至同一台计算机在一个时刻同时表现为多种不同的信息处理机器(只要在这台计算机中同时运行着多个不同的程序)。正是这种通用性和专用性的完美统一,使得计算机成为人类走向信息时代过程中最锐利的一件武器。

我们说CPU并不复杂,这是从原理上讲的。而今天最先进的CPU又是极端复杂的东西,甚至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的最复杂产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这里列举其中最重要的两个:

第一,人们对CPU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需要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复杂(现实社会总是不断提出新问题,要求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解决了,人们就看到了另一个更复杂的问题解决的希望,因而会去努力),完成一项工作需要执行的指令数越来越多。一个永远也不能克服的困难是,计算机执行指令需要时间(请读者记住计算机的这个本质性的缺点,这对于理解计算机是极端重要的)。虽然目前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已经快得惊人(每秒钟可以执行数以亿计的指令),对于人希望用计算机解决的最复杂任务而言,CPU的速度将永远是太慢了。为提高CPU在实际计算中的速度,人们开发了许多巧妙技术,而实现这些技术就大大地增加CPU本身的复杂性。

第二,需要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的情况越来越多。早期的计算机主要是处理数值性数据,例如整数、实数(在计算机里用一种称为“浮点数”的方式表示),CPU也就只需要围绕与这些数据类型有关的计算过程,提供一批指令。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新的应用需求层出不穷。例如,当计算机被广泛用于图形图像声音信号的处理时,虽然从理论上说CPU可以不改变(原有指令足以完成工作,只要写出相应的程序),但人们也发现,增加一些新的特殊指令,对这些特殊数据形式的处理就能更有效。新指令的增加能大大提高CPU处理特殊数据形式的效率(有时是必须的,例如为了实时地处理高清晰度的三维动画),由此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使CPU变得更加复杂了。

过去人们常说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也把以这些方式构造起来的计算机分别称为第一、二、三、四代计算机。今天回头再看,这种说法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制造计算机的器件变化并不是根本性的(虽然其意义不可低估,例如在降低成本、减小体积方面),这个变化过程不过是人们寻求合适方式制造计算机的一个短暂的摸索阶段,在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完成了。从那以后,计算机的基本制造工艺再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另一方面,计算机发展史中其他的事件则更重要得多。例如:计算机的小型化和个人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计算机使用形式和出现形式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范围中完成的)。

今天,人们还一直在研究真正新型的计算机,作为与普通计算机具有根本性差异的另类信息处理工具,它们能够发明出来吗?将在什么时候出现?能够具有今天计算机这样的性能价格比、这样的通用性与专用性的完美统一吗?能够取代目前流行的这类电子数字计算机吗?我们正拭目以待。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扩展资料: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的发展,一般把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习惯上称为四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础器件。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650。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采用的主要器件逐步由电子管改为晶体管,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功耗,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降低了价格。代表机型控制数据公司(CDC)的大型计算机系统CDC6600. 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功耗、体积、价格进一步下降,速度和可靠性相应的提高。代表机型IBM公司的IBM360. 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70年代初至今),70年代初,半导体存储器问世,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并不断向大容量、高速度发展。1984年内含2300个晶体管的Intel4004芯片问世,开启了现代计算机的篇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啊?


工作原理是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计算精确度高,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逻辑运算能力强,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应用 1、多媒体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管理、军事、工业、广播、交流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用发展很快。 2、计算机网络 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类建立信息社会的物质基础,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 3、信息管理 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信息处理具体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扩展资料: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 2、计算精确度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 3、逻辑运算能力强: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精确计算,还具有逻辑运算功能,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计算机能把参加运算的数据、程序以及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保存起来,并能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执行下一条指令以供用户随时调用。 4、存储容量大: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具有记忆特性,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各类数据信息,还包括加工这些数据的程序。 5、自动化程度高: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所以人们可以将预先编好的程序组纳入计算机内存,在程序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连续、自动地工作,不需要人的干预。 6、性价比高: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电脑,越来越普遍化、大众化,21世纪电脑必将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
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指令是用来规定计算机执行的操作和操作对象所在存储位置的一个二进制位串。
一条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例如二地址指令格式如下: 操作码 地址码1 地址码2 操作码:用来指出计算机应执行何种操作的一个二进制代码。 具体说明指令的性质或功能,每条指令只有一个操作码 。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取数、存数等各种基本操作均有各自相应的操作码。 地址码: 指出该指令所操作(处理)的对象(称为操作数)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包括着操作数的来源,结果的去向或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等信息,不同指令中地址码的个数可以不一样。
定义 一台计算机所能识别并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称为该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系统中有数以百计的不同指令。
1,数据传送指令:用于把存储器或寄存器中的某个操作数复制到指定的存储单元或寄存器中去。
解释:将05H保存到寄存器CL中
2,算术运算指令:用于完成两个操作数的加、减、乘、除等各种算术运算。
将寄存器SI中存储的数04EDH和寄存器CX中存储的数0029H相加,
并把结果存在寄存器SI中
3,逻辑运算指令:用于完成两个操作数的逻辑加、逻辑乘、按位加等各种逻辑运算。
4,移位运算指令:用于完成指定操作数的各种类型的移位操作。
5,位与位串操作:计算机中越来越重视非数值数据的操作,包括位与位串的装入、存储、传送比较、重复执行等,也可包括位串的插入、型存取。
6,控制与转移指令:通常程序中的指令多数是依次序一条条的顺序执行,但根据指令执行的结果,也可以跳到其他指令或其他程序段去执行。具有这种功能的就是各种类型的转移指令。
7,输入/输出指令:在微机中,往往把输入/输出设备中与主机可交换数据的寄存器称为I/O端口。同时,把各个I/O端口统一编址。使用输入/输出指令,就可以去存取各种外部设备的I/O端口,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
8,其它指令:包括各种处理器控制指令,它们往往由操作系统专用。
每种CPU都有自己独特的指令系统,用某一类计算机的机器语言编制的程序难以在其他各类计算机上运行,这个问题称之为指令不兼容。 向下兼容: 如586机器语言向下兼容486机器语言程序。
指令精简问题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


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windows 先捕获鼠标双击事件,然后再判断双击落在哪个对像上面,发现原来是 word,于是把 word 程序 copy 一份到内存,称之为进程,这是普通应用程序,在 ring3 运行,系统核心进程运行在 ring0,掌握资源的分配与回收、负责调度进程(多任务)、接管孤儿进程、杀掉僵尸进程。。。。。。

word 在内存运行时,很可怜,身不由己,虽然其代码得到了执行,但 CPU 并不由它掌控,它得看着系统调度进程的脸色行事。调度进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强制夺回 CPU 控制权,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比当前进程更紧急的进程需要运行,若有,先把 CPU 分配给优先级高的进程。


简述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基本组成(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

将编制好的程序(由一系列指令组成)和数据存入内存储器,当计算机工作时,自动地逐条取出指令并执行指令。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 提出,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冯·诺依曼体制结构

n冯·诺依曼体制结构三要点:
1)计算机内部信息采用二进制表示;
2)计算机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



计算器工作原理:计算器里面就是一块已经编程好了的数字电路。它先判断出并储存外部的按键信号(就是你按下哪个键),然后根据这些信号进行运算,再输出信号到显示屏上。 低档计算器的运算器、控制器由数字逻辑电路实现简单的串行运算,其随机存储器只有一、二个单元,供累加存储用。高档计算器由微处理器和只读存储器实现各种复杂的运算程序,有较多的随机存储单元以存放输入程序和数据。 计算器一般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键盘、显示器、电源和一些可选外围设备及电子配件,通过人工或机器设备组成。键盘是计算器的输入部件,一般采用接触式或传感式。为减小计算器的尺寸,一键常常有多种功能。显示器是计算器的输出部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等。 扩展资料 早期的计算器为纯手动式,如算盘、算筹等。算盘通常是以滑动的珠子制成。在西方,算盘在印度阿拉伯数字流行前使用了数个世纪,且在近代中国的记帐与商务上仍广泛使用。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Pascaline)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 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19世纪,巴贝奇将计算工具的概念更往前推,试图创建第一个可编程式计算器,但他建造的机器太重了,因而无法操作。 20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被吸纳进计算器制程,最初的微处理器是Intel于1971年为日本的计算器公司生产的,1972年惠普推出第一款掌上科学计算器HP-3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器

计算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贮程序和程序控制。 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贮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o 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理论组成部分及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总称

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现在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控制,都属于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诺依曼提出的原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