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该怎么更好地引进人才?

因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持续深入。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落户人数的不断攀升。办理落户过程中,《准迁证》是不可缺少的。准迁证应该怎么办理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浦东新区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落户《准迁证》办理流程。

上海落户准迁证办理常见问题一:《准迁证》可以代办吗?

答:不可以,一定要亲自办理。

上海落户准迁证办理常见问题二:《准迁证》过期了怎么办?

答:防疫期间,涉及跨省市迁户落户手续,已取得上海公安机关开具的《准予迁入证明》,但因疫情防控原因过有效期的,可以在疫情结束后随时到公安机关换开《准予迁入证明》;已取得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开具的《户口迁移证》,但因疫情防控原因过有效期的,本市公安机关将予以认可(若超过一年需经上级部门审核,并补充相关材料)。

但因自身原因未在有效期内办理的,公安机关将不予以认可。因此,请尽量在有效期内办理相关落户手续。

浦东新区落户准迁证办理流程

落户人员在取得批复后5-10个工作日,持相关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准迁证》。准迁证的办理分成线上办理和现场办理。

在派出所办理过程中,申请人需填写《申报户口事项申请表》或《进沪人员落户社区公共户申请表》。

为减少现场办理时间,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并填写以下申报表。

《申报户口事项申请表》适合申请人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沪有个人产权房或租赁公房,且符合相关条件可以落户在产权房屋内的申请人填写。落单位集体户亦填写此表,

《进沪人员落户社区公共户申请表》适合申请人本人、配偶或直系亲属在沪无个人产权房或租赁公房、所在单位未设立集体户等原因,确无处落户的,但是居住在本市的申请人填写。

上海市引进人才落户审批后,《准迁证》也可以直接网上办理。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公安人口管理”,依次进入“便民服务”-“落户审批查询”查询《准迁证》信息,查到后,在公众号左下角“业务办理”栏,依次进入“业务办理”—“户籍业务”—“外省市户口迁户落户”—“经市人保局、市教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审批落户”进入相应模块,按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材料,并可选择邮政快递的方式领取《准予迁入证明》(也可直接携带相关材料到公安派出所领取)。

注:高校毕业生落户暂不适用网上领取,需现场办理。

办理完《准迁证》后应该如何操作?

1、到落户地派出所办理《准予迁入证明》

2、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

3、到户口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

《准迁证》办理注意事项:

1、确认信息。确认迁出地址及迁出地派出所与自己原籍的信息是否一致,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是否正确,有问题可视情况当场更正或提供相关凭证进行更正。

2、注意有效期。《准迁证》有效期为40天。

3、开具户口迁移证明。在《准迁证》有效期内,携带《准迁证》、户口簿、身份证,至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口迁移证》。《户口迁移证》有效期30天。

4、做好人像采集。申请人在办理落户之前必须做好本市人像信息采集。各综合窗口免费自助拍照机或者与公安联网的社会付费照相点均可以完成人像采集。

5、办理落户手续。办理采集完成后,参考上述告知单,并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迁移证》,至迁入地派出所办理落户。

ps:因公安数据可能延迟,建议在《户口迁移证》开具3-5个工作日后,办理落户。

  4月24日上午,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副市长耿涛,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王锋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协会商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5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如何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

  市人大代表、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卫东:过去一段时间,青岛对传统产业依赖度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不快,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偏小。本市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什么打算?

  耿涛: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是本市近几年重点发展的产业,从省里的四大振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到青岛市确定的956产业、7+N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等,都把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纳入重点产业来支撑发展。疫情之后将对这两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需求和新的要求。对这两个产业,我们首先要把前期制定的政策落地落实。前期我们相继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对单个企业的扶持资金最高可达到5000万元,奖励力度非常大。我们想发展这些产业,还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要用好、引进好相关的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比如说我们引进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还邀请了一些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帮我们拿主意、出方案、搞规划。我们还引进了这两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像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等。我们还要抓好这两个领域的重点政策,使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在青岛得到更大的发展。

如何避免外地与本地孵化平台之间恶性竞争?

  市政协委员、中译语通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东:去年以来,青岛在科技孵化器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比较明显,先后引进了启迪、华夏基石等国内顶尖的咨询机构、孵化器、创新创业平台。近几年,本市也培育了大量的本土孵化平台。如何处理外地与本地孵化平台之间的关系,避免形成两种待遇,造成恶性竞争?

  吕鹏:我们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打造十家中国顶尖的标杆孵化器。去年,青岛的科创整体实力位列全国第13名,排在我们前面的是两类城市。一类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另一类是赶上互联网风口的城市,像杭州、苏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去年,我们引进了5家孵化器,应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

  有人担心好的政策给了女婿,气跑了儿子,实际上不管对本土孵化器还是引进的孵化器,我们都一视同仁。我们对孵化器政策有专业的衡量指标:第一,必须是专业孵化器,不能什么都干。第二,你得有资金,得持股孵化,孵化团队还得有水平,基本看得出引进的企业将来能孵化出“小鸡”还是“小鹰”。另外,我们对孵化器的规模、成长性都有标准。

  从目前的情况看,青岛的孵化器之间不存在恶性竞争问题,我们也会持续关注,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比如说“创业黑马”在崂山区落地,已经签了56家企业,只有两家是本地企业,而且这两家企业都不是从其他孵化器过来的。我们去年引进的其他4家孵化器也都是在做增量,都是从外地招引高科技企业。

在用好用活人才上有什么措施和政策?

  市人大代表、青岛维可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健:打好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人才是关键。近几年青岛人才引进的成效非常明显。但是人才来了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优化留人用人的环境,激发人才的潜能。目前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本市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本市特别优秀的科研团队却被外地挖走了。引进的人才中,有的因为住房、配偶就业、孩子入学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离开。下一步,本市在用好、用活人才上有什么措施和配套政策?

  胡义瑛:这些年特别是去年,本市在人才工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配套政策。比如说今年2月25日,青岛为人才住房问题专门出台了意见,从今年开始启动10万套人才公寓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的住房问题。再比如说对高层次人才,我们会发放一些服务绿卡,在他们的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方面有很多政策,接下来会进一步抓好落实。

  不管对本土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我们一直秉持一视同仁的理念来做好服务工作,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关键,都是我们招才引智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关键少数。去年,我们引进聚集了20多万名人才,应该说数量有了,但如何用好、用活还需要下功夫。我们要营造好人才生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薪酬留人等。具体来说,就是要在人才的扶持力度、激活人才活力上进一步下功夫,比如说过去我们评价人才,主要看他的头衔、称号、学历,甚至有一些前置性门槛确实比较高,下一步我们会主要突出市场化、产业化导向。对高校、科研院所,我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转化科技成果,对成果转化取得绩效的,该重奖的要重奖,该加薪的要加薪。总之,作为人社部门,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耿涛:刚才有热线电话反映了一个具体人才的问题,我们要先解决这个具体人才的问题。我想从对一个人才问题的解决,推动类似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我们就从一个事一个事地办起,从对一个人才的热情,变为对青岛市所有人才的热情。

在用好用活资金方面会拿出什么措施?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快搜索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营销官薛铮:去年青岛导入了一大批创投风投资源,资金管理规模达到800多亿元,同时本市也设立了科创母基金。集聚资本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让资本用起来,让资金活起来,让项目启动起来,就如何使用好这些基金,下一步我们会拿出什么措施、出台哪些政策?

  王锋:依托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青岛去年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达到全国第一。今年第一季度,我们算了算,仍然保持在30%-40%的增速。怎么把这些聚集起来的创投风投资金投入到科技产业项目中去?我们准备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作用:

  一是发挥好重点路演平台的作用。去年我们大约组织了30场路演,300多个路演项目进行了对接。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让这种路演常态化。二是发挥好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的作用。将于5月8日启幕的2020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报名火爆,已超过1万人,现在报名的人仍非常多。来的都是创业投资的业内人士,我们计划在大会上举办青岛优质项目的路演,在网络平台上向全国甚至全球投资人进行推介。三是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对创投风投机构投资到青岛的项目,进行投资额1%的奖励,以此鼓励创投风投机构多投青岛本地的项目。四是发挥好科创母基金重要的航母作用。我们把科创母基金比喻成航母,去年航母组建了起来,希望今年它能成为航母编队,把资金投到工业互联网等青岛重大项目上去,投到包括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在内的众多科技企业上去。

能否学习深圳的产业运营半小时产出生态圈?

  市政协委员,青岛容大高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燕:深圳正在打造产业运营半小时产出生态圈,主要目的是实现引人才、聚产业、共发展。青岛能否在“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中增加这样的内容?

  马连湘:其实青岛橡胶谷就是这样的一个生态圈。在橡胶谷里,你的邻居可能是你的上游,也可能是新材料供应厂商。到现在为止,橡胶谷已孵化了142家上市企业,其中包括赛轮,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还有一个例子是青岛科技大学打造了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除了跟橡胶谷一样的模式外,我们还更加侧重于公司的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科技园里已经孵化了120家企业,年孵化企业10家以上,年申请专利和授权分别达到100件和600件以上。

将本土项目和本土资金对接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市人大代表、青岛万国云商互联网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常万军:青岛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有很多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本地的转化始终没有打开局面。市里应该层层梳理,挖掘产业前景好的项目予以重点关注,通过项目配套,特别是项目实施期满后推动股东方式,加快项目在本市落地转化。请问政府对本土项目和本土资金对接的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吕鹏:您提的问题很专业,建议也很有道理,我们在下一步制定政策中会考虑。组织青岛本地的科研项目和本地企业进行对接方面,我们要成立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联盟,要通过市级重点研发项目、通过会商专项,来支持本地的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我们也和教育局一起合作,和高校合作,培养一个强大的技术经纪人群体。

如何发挥科技特派员在高校、企业间的纽带左右?

  市民代表、青岛擎鹰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洋:科技金融特派员群体在农业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等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还不到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本市如何完善和扩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他们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纽带作用?

  吕鹏:本市科技金融特派员计划始于2018年7月,一年多的时间里,科技金融特派员们已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接下来,青岛计划导入日本尖端技术和产业资源,比如北海道的农业传感器等,建设日本科学城。此外,我们还计划引入以色列的农业,目前正在洽谈。“科特派”主要是涉农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发挥作用。

  想让科技金融特派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还需要对他们进行技术转移转化的专业培训。贝尔实验室曾总结了15步转化模型,几乎所有的科技成果都可以套到这个模型中来。我听一个贝尔实验室在济南工作的专家讲过,他给山东大学转移了两项成果,15步每一步都可以算出时间,算出花多少钱。所以成果转化是有规律的东西,我们要加大科技金融特派员的培训,让他们精准挖掘市场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此外,要为他们制定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激活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市民代表、青岛龙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中心主任李新亭:近期,省内一些城市频频发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科学中心。青岛正着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之间的竞争,青岛在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耿涛:青岛如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首先要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到国际领先,只有把自己定位于在国际走在前列,才能在国内走在前列。

  第二,要在能力上有引领作用。首先要把现有的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做强做大,真正使其入列。同时,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做好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已布局的重要科技中心。我们还要加快在青岛布局国家战略当中的一些重大装置和重大项目,重大装置和重大项目落地在青岛,我们才有硬实力去争创新中心。我们正在争取推动“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项目落地在青岛,目前已在中科院的内部评审中入列了。

  第三,真正的实力上要有引领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在青岛落地。我们前期正在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我们已经与中电科相关的战略性合作企业签约该项目,两个运作公司落地在青岛,这将使青岛在信息网络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此外,生态领域也要有引领作用,孵化器、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推动力、科技成果转化都要走在前列,当它们实实在在地落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青岛才能真正成为创新型城市。

如何促进岛城独角兽企业的壮大?

  市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作发展处处长李少香:青岛的科技创新企业群体整体水平与深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多数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较弱。独角兽企业深圳有21家,杭州有20家,青岛只有6家。针对这个局面,本市有何举措?

  吕鹏:独角兽企业是基金估值的概念,证监机构聚集比较多的地方,独角兽企业就比较多,所以北京、上海、深圳就容易产生独角兽企业。另外,独角兽企业绝大多数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企业,而青岛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的风口。数据表明,大约1000个高企中才会出一个独角兽企业,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培育高企队伍,培育能够产生高企的土壤。

  2019年底,青岛上市高企为24家,广州66家,苏州73家,杭州91家,深圳182家,差距一目了然。我们设定了一个目标,三年推动15家高企上市。抓高企上市,就是抓动能转化、抓四型经济、抓战略新兴产业、抓高新技术产业、抓高技术制造业、抓融资引资、抓招才引智。

  我们成立了高企上市培育库,培育库中现有62家企业,还有多家企业进入证监会公布的IPO排队名单。所以我们有信心、有基础在三年内推动15家高企上市。我们现在把重点研发项目、人才奖励等政策向这些高企倾斜,希望通过这些行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帮助企业上市申报。通过帮助更多的高企上市让大家看到,投资科创可以致富,从而吸引大量资金投资科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起把科创做大做强。

你好,我是国内985高校博士生,计划在高校工作,能否算是人才引进吗?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高端人才如何引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