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高考状元纷纷出炉,说一说古代状元的人生巅峰体验

中国科举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这些状元的命运后来又如何?哪位状元最有运气?哪位状元最短命?今天大锤来说说古代状元们的种种巅峰体验~

现在,正是高考发榜的日子。每逢此时,各地文理“状元”纷纷出炉,成为媒体热点。今年也不例外,有数年之前考上北大却因为后来沉迷游戏被劝退、今年又重考成为一省状元的;还有数学英语答出满分的,总之就是各省的诸路高考学霸状元,在炎炎夏日中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前年的这个时候,咱们大锤说史曾经推出过一期节目,叫做《》。本期我们继续蹭这个时下的热点,我们这一期就来说说古代状元的事情,同时重点要说几位历史上状元的“巅峰体验”。

首先大锤要解释一下,我们如今所说的各省高考“状元”,实际是借用古代科举制中的状元一词而来,自从我国唐代首创殿试制度,因此就有了殿试第一名的说法,不过那个时候的名字叫做“状头”,而且这个状头的说法,也不是官方称谓,属于民间的称呼。

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终唐一代,状头之名在官修史书和文献中是看不到的,仅仅存在于民间的约定俗成之中,而我们后世所熟悉的“状元”,正是在 “状头”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

从中国科举史上来看,从诞生第一位状元孙伏伽(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到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在长达1300年的古代科举史上留下名字的文状元约600人,武状元约170人,他们的种种故事成为一道史上风景。大锤本期要说的,正是其中一些状元的“巅峰体验”。

要说巅峰,首先就是权力巅峰。历史上有一个状元是当过皇帝的,这就是宋辽夏金元时期的西夏李遵顼[xū]。他是西夏王室宗亲,齐王李彦宗之子,史称其“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

西夏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李遵顼高中西夏状元,此后一路升迁,西夏皇建二年(公元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夏襄宗,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

虽然作为状元李遵顼做到了巅峰,不过他做皇帝属于做到海沟里了,他在位期间,西夏没有能处理好与蒙古、金朝、宋朝的关系,结果就是在一连串的附蒙侵金、联宋抗金等战事中,西夏屡遭败绩,总打败仗的结果就是国力大减,等到李遵顼的儿子李德旺当皇帝的时候,西夏就彻底走向了灭亡。

除了权力巅峰,运气巅峰上的状元也很值得羡慕。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的科举考试,当时在军机处任职的毕沅和同事诸重光等人都参加了。会试考完之后,诸重光成绩第一。等到殿试的前一天,毕沅、诸重光等人都还需要在军机处值班,所谓值班,简单来说就是负责接收各地各处机构上报给皇帝的文件。

诸重光等人知道自己会试中发挥得不错,在值班的时候,就惦记着想早点儿回家,准备明天的殿试,于是他们就跟一起值班的毕沅说,我们的书法很好,你的笔迹不行,不如今晚你替我们值班,我们回家全力以赴去准备明天的殿试,成人之美,你看如何?

这理由如果放在今天,说明天高考你字迹不行,不如成全我们,肯定就被人家大嘴巴抽上了。但是在清代,科举的风气就是考官很重视书法,毕沅也确实在这方面比较弱,于是他也觉得自己殿试的前景比较暗淡,因此他也同意替诸重光等人值班,诸重光等人就高高兴兴回家备考去了。

结果到了夜里,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的奏折到了,毕沅职责所在,仔细研究了一番。第二天殿试,按照惯例由乾隆皇帝出考题,结果乾隆出的考题恰恰是关于新疆屯田。毕沅昨晚因为值班,看了一宿的新疆屯田,这就相当于提前押中考题并且备好答案了,自然如鱼得水,成绩惊人,直接被钦点为状元。此前会试成绩第一的诸重光,反倒屈居第二。

当然,有幸运巅峰的,也就有霉运巅峰的。比如清代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的状元戴有祺。相比毕沅,戴有祺就是因为书法好,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因此被钦点为状元。

不过此后经过官场沉浮,在十年之后,戴有祺竟然因为在京师官员的考核中被评为三等,这可不是好的评价,按照规定,考核三等是要被降职的。结果戴有祺就作为一个状元被降职了,而且后来还被一路迁职到清廷北疆庙屯当小官,这已经是极北之地,几乎相当于发配边疆了,戴有祺因此而心灰意冷,辞官回家。

比霉运巅峰更惨的,就是巅峰之巅了。这就是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公元1398年)春榜科举,福建闽县人陈安考中状元。榜单公布之后,因为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而三位主考官也是南方人。北方的考生就不满了,纷纷谣传之所以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就是因为南方考官舞弊,有意偏袒同乡。

明太祖朱元璋大起疑心,命人专门参与复查此事。这时候又有人举报说,陈安等人串通复查官员,故意拿北方考生写的不好的卷子给皇上看。这个举报是否属实尚不可知,但朱元璋的的确确被火上浇油,他立即下令将陈安连同主考官统统革除功名,一并处死。当状元当到没命,就是这么惨。

过去有一句俗话,说人生四大喜事,其中就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在历史上,确实有当状元还能抱得美人归的,而且此人做的可以说是状元行业里的巅峰体会,他娶了公主。不过这个巅峰是好是坏,这个就不好说了。这就是唐代唐宣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状元郑颢[hào]。

当时的皇帝唐宣宗为女儿万寿公主招驸马,白居易的堂弟、当朝宰相白敏中觉得郑颢人才出众,就自作主张推荐郑颢迎娶公主。但是郑颢对这份天上掉下来的驸马姻缘很生气,因为他与卢氏女早有婚约,此时正前往楚州迎娶卢氏。半路走到郑州时,郑颢被白敏中追回,随后白敏中出面当说客,唐宣宗则躲在幕后各种威逼利诱,最终郑颢被迫迎娶公主。

郑颢婚后,依旧惦念卢氏女,并因此深恨白敏中,经常跑到皇帝那里说白敏中的坏话。而嫁过去的万寿公主也不让皇帝省心,后来郑颢之弟病危,唐宣宗派人打听公主是否去照顾,结果去人回报说公主正在慈恩寺看戏。唐宣宗很生气说道:“我算知道大家为什么不愿意跟皇家结亲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我侄子,前几年高考本市理科第一。他当时有什么反应,我不在他身边,没看到。他的成绩是他妈妈发上家人群,并告诉我们是考到了理科全市第一,整个家人群瞬间沸腾了!

当时我正上班,也是开心得不得了。本想说出来和同事们分享分享,考虑到同系统的同事或许也有孩子参加高考,万一他们的孩子成绩不理想,不就刺激他们了吗?于是,活生生地把这份喜悦压在心里没说出来。心想这种大好的喜事,还愁别人不知道吗?

果然,第二天,就有知道消息的同事向我道喜。并在此后的不少场合因本地状元亲叔叔的身份让我感受到了人们对学霸的敬佩。

我们家小子也有这样的高光时刻,至今我们都在享受着各方的膜拜[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夸张,激动的无与伦比,然后让全世界知道,或者不知所措,像范进一样,最后疯掉了,闹的家里鸡犬不宁,然后清醒后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

现实中,一般人拿不到高考状元,而能拿到高考状元的那些人,那平时都是非常优秀的存在,他们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纪第一的存在,而且肯定是本省或者本区域最yu好的中学,这些人,他们的目标本身就是清华北大,他们也知道自己可以,所以他们高考的目的就是奔着清华而去,刚好做状元就能实现他们的目标,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会惊讶,但是最后肯定很淡定。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自己有个目标,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我们会激动吗?肯定会,但是也就是那么一段时间的激动,要是说有多夸张,那是骗人的。

当然如果是个学习成绩一般的成为高考状元,就好像我们考了状元,那我们肯定谢天谢地,感觉祖坟里面冒青烟了,全家欣喜若狂,激动的无以言表也是应该的,当然,我个人认为那是做梦。

但是话说回来,考上状元是真的厉害,那就是在大神里面找大佬,那些人我由衷的佩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状元有多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